2016年10月15日,由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指导,《中国律师》杂志社与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的首届论坛在北京如期登场,论坛主题为“应对老龄化法律战略的构建”。参加论坛研讨的专业论文39篇,主要侧重老龄法学研究与律师服务专业技能交流两个方向,涉及到老龄金融、老龄地产、养老企业、政府顾问、家族传承、老年人权益保护等法律专业,大多数是全新研究课题。有20余所法学院校的专家学者、10余家律所的专业律师,以及老龄业界精英、爱心人士等100余人参加了论坛,《全国老龄法律论坛(2016年卷)》的写作是从参会论文中精选而来,是研究老龄法学与提供老龄法律服务难得的参考资料。
目录
序言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王绍忠在首届全国老龄法律论坛上的致辞
我国应对老龄社会的法律战略
老年人搭伴养老的法律应对和我国非婚同居制度之重构
延迟退休争议的法学思考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其法律保障路径研究
老年教育重要意义分析
法律不强制人类情感:软法理论视野下的精神赡养问题
论我国老年监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从频发老年人受骗卖房案谈起
老年人赡养义务的立法研究
域外不同法系国家和地区成年监护制度立法例述评
论安乐死在我国的合法化及立法建议
简论我国老年被害人司法保护问题的研究现状
我国涉老审判中的问题与对策——以上海为例
试论“常回家看看”入法的民意基础——基于法社会学的视角
拓展北京市“养十条”政策空间的几点建议
中国居家养老服务产业法律困境与破解路径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法制建设探析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服务体系
律所的转型与突围——如何打造老龄法律专业律师团队
反向抵押贷款和风险防范
养老地产的特点与法律服务
养老服务PPP的政策法律适用问题
“以房养老”方式研究
养老地产的法律风险防范
养老服务驿站委托运营合同规范化建设初探
住养老年人意外伤害的法律责任及应对
如何破解老年人再婚难
律师在意定监护制度中的作用
英格兰遗产税简要介绍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民生问题的普通读者,我不得不说,《全国老龄法律论坛(2016年卷)》中的许多内容都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特别是关于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法律规范部分,让我看到了政府在推动居家养老方面的努力,同时也意识到了其中存在的制度空白和执行难点。比如,对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服务人员的资质认定、以及服务质量的评估等,都需要更加细致和完善的法律框架来支撑。书中的讨论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现实中的一些案例,比如一些不法机构利用老年人对子女的思念,进行虚假宣传,骗取钱财,这让我不禁为老年人的安全感到担忧。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有效遏制这类行为,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这本书提供了一些解决思路,例如加强信息公开、建立投诉举报机制、以及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等,这些都为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安全、有尊严的老年生活环境指明了方向。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法律从业者而言,《全国老龄法律论坛(2016年卷)》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书中所收录的论文,涵盖了老龄法律领域的诸多方面,从基础的权益保障,到前沿的养老金融、数字权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特别关注的是其中关于“老年人监护制度”的论述。书中对现行监护制度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剖析,例如监护人选任的程序性问题、监护人履行职责的监督机制不足,以及被监护人权益受到损害时的救济途径不畅等。作者们结合司法实践,提出了完善监护制度的具体建议,包括引入意定监护、加强司法审查、以及建立监护人信息库等。这些建议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相关案件,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观点鲜明,为我们理解和解决老龄化社会下的法律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和实践借鉴。
评分拿到《全国老龄法律论坛(2016年卷)》这本书,我首先就被其厚重的分量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书中不仅有对一些经典法律问题的回顾和梳理,更有很多对未来趋势的预判和探讨。例如,关于老年人数字鸿沟和网络安全的问题,在2016年那个时代,可能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广泛关注,但书中已经有所提及,并且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弥合数字鸿沟,保护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免受侵害。这一点让我觉得作者们具有超越时代的远见。此外,书中关于老年人社会参与权的法律保障、以及如何通过法律促进代际和谐等议题,也让我深思。如何让老年人继续在社会中发挥余热,同时又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法律保障,这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课题。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更为美好的老年生活蓝图。
评分这本《全国老龄法律论坛(2016年卷)》让我对当下中国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法律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所探讨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法律条文,更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活现实。例如,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章节,深入剖析了失能老人照料、老年人财产继承、以及防范涉老诈骗等具体问题。作者们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使得原本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鲜活,也让我看到了法律在实际运作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和需要改进的空间。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以房养老”等新兴金融法律产品的探讨,既指出了其潜在的机遇,也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风险,提醒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可能带来的法律纠纷。这种前瞻性的思考,对于立法者、司法者以及普通民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多角度、深层次的视角来审视老龄化社会下的法律问题,内容丰富,论证严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践性法律读物。
评分从法律研究的角度来看,《全国老龄法律论坛(2016年卷)》展现了国内在该领域内较为前沿的学术探讨。书中的一些论文,对于现有法律体系在应对老龄化挑战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修改建议。我个人比较欣赏其中关于“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讨论,它不仅梳理了国内外相关制度的演进历程,还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建立和完善该制度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和法律层面的障碍。作者们提出了多元化筹资机制、完善服务供给体系、以及加强法律保障等一系列措施,旨在为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可持续的经济支持和专业的照护服务。此外,书中对于老年人医疗纠纷、安宁疗护等敏感问题的法律处理也进行了细致的论述,这些都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这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我国老龄法律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