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金融在一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大国竞争的激烈角逐场之一就在于金融市场,而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则离不开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金融审判虽然不能对金融市场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予以一一回应,但却为金融争议与纠纷一锤定音,为金融市场行为画下不可逾越的红线,从而在打造、建设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法治环境中发挥着独特的关键作用。
金融市场上的适当性义务规则主要针对的是金融产品销售者,要求其将适当的产品销售给适当的客户,从而规制销售者滥用其优势地位与不对称信息、对客户进行不当推荐或放任客户做出不当交易决策的现象。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产品日益丰富之时,客户对金融产品的认知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往往不得不求助于销售者进行推荐建议,此时销售者就不能在误导客户之后再以“买者自负”为由主张免责,而必须履行专业判断、提供专业建议、对客户销售适当的产品;而对于那些由客户主动发起的、但却明显不适当的交易,金融机构也有义务提出警告。因此适当性义务规则既是交易者保护规则,又是针对销售者的反欺诈规则。作为一个不时收到疑似金融欺诈信息的消费者,看到金融欺诈新闻报道,接触到一些金融欺诈案例,我个人对于贯穿刑、民领域的金融欺诈非常关注。由于欺诈行为外部表现形态千差万别,新型的欺诈手段、欺诈方式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刑、民两个领域的审判者与研究者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刻把握欺诈与反欺诈的本质特征,不致“乱花渐欲迷人眼,反把欺诈当创新”,同时也为金融市场上的消费者与投资者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作者是我院民商事审判教研部的教师,她在2010年读博之初就选定了这个题目,从材料的收集、选择、整理到思路的形成、结构的确定乃至书稿的完成,经历了较长时间。甚至在其博士学位取得后,也没有匆忙付梓,而是持续观察,以实践不断检验其理论,并进行了相应的修正,传承了司法系统研究者一贯的严谨、踏实学风。在这一过程中她也被推荐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庭室工作、学习,审判业务部门的淬炼无疑对于她更好地完成这个题目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适当性义务为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一方面,对金融市场与交易规则的深刻理解需要在了解、把握基本经济原理的基础上获得;另一方面,大量的外文资料也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去收集比较。作者的经济学背景使她得以在将一个个复杂的经济问题阐述得清楚简单方面显得游刃有余;而她的语言能力也在对一手外文资料的整理过程中展示出较大的优势。更为难得的是,对于这样一个讨论主要限于学术领域的研究题目,作者试图将其与实定法体系、审判实践结合起来,为审判中应用适当性义务规则提供了直接可参考、可适用的方法与思路。本书不仅是作者个人努力的成果,也是国家法官学院教师对学术发展、司法事业的贡献之一。虽然在此领域疏于研究,但对于我们的教师以科研成果反哺司法、推动司法审判工作进步,我乐见其成,并欣然作序。
2017年2月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适当性义务理论研究概况及评价
一、适当性义务的理论基础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适当性义务制度
三、我国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制度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研究意义
第二章适当性义务概述
第一节适当性义务发生的特殊领域:金融产品销售概述
一、金融产品
二、金融产品的销售行为
三、不当销售行为
四、不当销售的责任主体辨析——中介机构与卖方机构
第二节金融产品销售中的适当性义务
一、适当性
二、适当性何以成为一种义务——基于义务要件的分析
三、适当性义务的合理性——基于信息理论新发展的思考
第三章适当性义务的发展与比较分析
第一节美国的适当性义务制度:碎片化的规则构成
第二节英国的适当性义务制度:整合立法下的一般规则
第三节欧盟的适当性义务制度:兼顾安全与自由的交易规则
第四节国际组织中的适当性义务制度:趋同的认知与义务要求
小结
第四章适当性义务的法律性质
第一节合同义务:源于适用性义务的类推
一、从适用性到适当性——基于逻辑的分析
二、从适用性到适当性——基于经验的梳理
三、将适当性义务视为合同义务的质疑与思考
第二节信义义务:适当性义务的高级标准
一、信义义务
二、适当性是信义义务的内在要求
三、将适当性义务视为信义义务的质疑与思考
第三节诚信义务:适当性义务与我国法的结合
一、诚信义务
二、诚信义务在金融产品销售领域的具体化——适当性义务
三、当前的适当性义务:与实定法的结合
四、应然的适当性义务:向法定义务的转化
第五章适当性义务的主体
第一节适当性义务的主体——其他国家的制度借鉴
一、美国的适当性义务:针对证券经纪商的义务
二、欧盟的适当性义务:针对投资公司与部分保险公司的义务
三、英国的适当性义务:针对金融产品销售者的义务
第二节适当性义务的主体——我国的金融机构分析
一、商业银行
二、保险机构
三、证券公司
四、期货公司
五、其他金融机构
小结
第六章适当性义务的对象
第一节其他国家的经验与做法:客户分类
第二节我国的金融客户与客户分类方法
一、专业客户
二、非专业客户
三、特殊客户
小结
第七章适当性义务的规范行为模式
第一节其他国家适当性义务所确定的规范行为模式
一、美国法的规定
二、欧盟法的规定
第二节我国适当性义务的规范行为模式
一、存在推荐时的规范行为模式
二、不存在推荐时的规范行为模式
小结
第八章违反适当性义务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概述
二、侵权责任
三、缔约过失责任
四、违约责任
第二节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
一、行政责任
二、刑事责任
第九章我国适当性义务法律规则的完善
第一节现行规则体系中的适当性义务
一、市场准入型适当性规则
二、适当性义务制度
第二节现行规则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第三节整合金融产品销售立法的未来展望
第十章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为一名对金融法律法规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被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现实意义深深吸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普通投资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金融产品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很容易被“高收益”的承诺所迷惑,从而做出不理智的投资决策。而“适当性义务”正是为了弥补这种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差异而产生的法律要求,旨在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非常好奇,本书是否会对“适当性义务”的法律渊源进行追溯,例如,它在不同法系下的发展轨迹,以及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确立和演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书中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法律条文和金融术语解释清楚,让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例如,当金融机构推荐一款产品时,它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才算“适当”?如果投资者接受了一项“不适当”的投资,其法律责任又该如何划分?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具体的判定标准和案例,来帮助我们识别和规避不当的投资行为?我对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我们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保持理性,审慎判断,充满期待。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选题的前瞻性与重要性。在当前金融市场日益复杂,风险不断演变的大背景下,“适当性义务”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法律概念,而是直接关系到投资者权益保护、金融市场稳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关键环节。本书能够聚焦于此,无疑抓住了时代脉搏。从书名来看,作者王锐先生必然对金融法律法规有着深入的研究,并且能将其与实践中的金融机构操作相结合。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适当性义务”的起源、发展、内涵和外延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尤其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实践中,这一义务是如何被界定、执行和违背的。例如,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当金融产品和服务变得越来越复杂,信息不对称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应当如何更有效地履行其“了解你的客户”(KYC)和“了解你的产品”(KYP)的义务?再者,关于“适当性”的标准,是应当绝对化还是相对化?在实践中,如何衡量金融机构的行为是否“适当”?这些都是我希望从本书中获得解答的疑问。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对近年来发生的金融违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中提炼出关于适当性义务的经验教训。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其严谨的学术研究方法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所折服。作者王锐先生能够深入研究“金融机构的适当性义务”,这本身就说明了其在法律领域的深厚造诣。我个人一直对金融监管和投资者保护的交叉领域非常感兴趣,而“适当性义务”正是这一交叉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适当性义务”的理论模型进行构建和完善,例如,如何从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一义务的内涵和外延。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在履行适当性义务时所面临的特有挑战和实践困境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例如,在资管新规等监管政策下,金融机构如何重新审视和调整其适当性管理体系?书中是否会涉及对最新的金融科技(FinTech)在适当性义务履行中的应用和影响的探讨,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客户画像和风险评估,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新风险和监管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不仅仅在于其对“适当性义务”的法律分析,更在于其对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深远意义。一个规范、有序且公平的金融市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投资者保护是维护市场健康的重要一环。“适当性义务”的有效履行,能够显著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和产品误导而导致的投资者损失,从而增强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系统性地阐述“适当性义务”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中的作用,例如,它如何能够减少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以及如何在金融危机时期发挥“减震器”的作用。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国际监管经验,特别是那些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并分析其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启示。例如,欧盟的MiFID II指令中关于适当性义务的规定,其核心理念和实践经验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最后,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对未来“适当性义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例如,随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以及监管的持续深化,这一义务将如何演变和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个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及时的理论指引和实践参考。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和客户需求,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投资目标,同时又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始终是工作中的一大挑战。“适当性义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对金融机构自身的保护,更是对客户负责任的表现。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系列清晰、可行且具有操作性的指导,例如,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客户风险评估体系,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设计差异化的产品推荐方案,以及在销售过程中,如何确保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导和欺诈。此外,书中关于违规的界定和法律责任的承担,也是我非常关注的重点。一旦发生“适当性”相关的纠纷,金融机构将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如何在事后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危机处理?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需要深入思考和学习的。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并从法律和合规的角度给出详细的解答,那将是极大的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