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法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它包括对民族法之基础理论的研究,对民族区域自治法制的研究,对少数民族权利保障问题的研究,对中国历代民族法制的研究,对少数民族习惯法及其纠纷解决方式的研究等。本书内容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紧扣国家民族法治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
目录
第一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论与实践
民族区域自治——30年研究概览、实践效果及完善对策 王允武
影响自治州立法选择的因素探析——以《立法法》修改为背景 廖燕萍
《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立法现状及其完善——以建立完备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为视角 王允武
民族自治立法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以《北川羌族自治县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制定为实证 陈宜
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立法检视——以2012~2014年为样本 王允武廖燕萍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 王允武王杰
第二篇少数民族权利保障
少数民族人权——权利分类与对应性保护 李剑
藏族农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微观实证研究——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沈洛村为例 黄微
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发展策略及其法制保障——以成都市为例 陈云霞
藏族农牧区妇女财产权益现状及思考——以四川省甘孜州为例 康涛高鹏
论民族地区土地开发利用中少数民族决策参与权 韩玉斌
论少数人权利保障与民族区域自治——国际社会领域的少数人权利保障在中国的实践 陈宜
关于做好社区居民自治与城市民族工作协调若干问题的探讨 刘群芳
彝族进城务工人员现状调查与法律援助 李剑
论少数民族文艺保有人的集体权利的法律保护 姚艳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就业状况研究 廖娟
第三篇民族地区的法制实践与纠纷解决
宗教事务依法管理的路径及基础——以四川藏区依法治理为视角 王允武才让旺秀
“赔命价”习惯的司法价值及其与现行法律的会通 杜文忠
合意与治理:彝族地区的纠纷解决方式——新型德古调解的实证分析 何真
环保法视野下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建设——以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为例 陈云霞
“真实”与“建构”的二元对立——论国家法与彝族习惯法的断裂与合作 李剑
民主改革前土司制度下藏区传统社会秩序的法律调控分析——以川、甘、青、滇地区为例 杨华双
从传统德古调解到新型德古调解 何真
法律经济学视角下的纠纷解决——以凉山彝族为例 李剑
论刑事和解在四川藏区的适用 冉翚
能动司法是少数民族习惯法司法适用的历史契机 王杰
辽代契丹争正统活动述略 李文军
走向社会合意下的个人合意——峨边县新型德古调解的形成机理 何真
第四篇少数民族法律人才培养
目标与路径——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云南调研 冉翚
乡土中国法律生活视野中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以全国优秀法官龙进品成长为视角陈卯轩王允武
充分发挥民族高校优势,积极培养法律双语人才 曾青
法科学生在民族地区法院、检察院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以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学生调查分析为视角 王允武陈丹丹
后记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简洁大气,书名“民族法学理论与热点问题研究”几个字醒目而有力,透着一种厚重感。王允武、李剑主编的字样也表明了其学术性和权威性。我对民族法学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社会民族关系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了解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前沿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这个领域的绝佳机会。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梳理清楚民族法学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以及其理论体系是如何逐步构建起来的。同时,对于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具体理论流派、核心概念的界定和辨析,我也充满好奇。是会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还是会引入国外的一些民族主义法学理论进行比较分析?这些都是我在翻阅之前就迫切想要解答的问题。总而言之,从这本书的书名和主编信息来看,它应当是一部内容扎实、理论性强、能够引导读者系统认识民族法学的著作,我非常期待能从其中获得启发和知识。
评分从书名来看,这本书似乎是一部具有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著作。“民族法学理论”是一个相对小众但至关重要的学科分支,它关乎国家治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界定和梳理民族法学的理论体系,是侧重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法学领域的应用,还是会借鉴国际上关于族群、认同、权利的多元视角。而“热点问题研究”则暗示了这本书的现实关怀,我猜测书中会聚焦于当前社会中与民族相关的、具有争议性和时效性的法律问题。比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的权责划分、少数民族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法律挑战、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法律规制、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化解民族间的矛盾与冲突等等。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帮助我理解这些复杂问题的本质,并能从中获得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学术思考,为我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深知理论的深度直接关系到实践的有效性。这本书的书名“民族法学理论与热点问题研究”精准地戳中了我的需求。“热点问题研究”这几个字尤其吸引我,这意味着它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象牙塔中,而是会关注当下社会中与民族相关的法律实践和争议。我猜测书中会深入剖析当前中国在民族地区法律适用、民族权利保障、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挑战,并尝试从民族法学的视角提出理论上的解读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比如,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效果、在处理民族纠纷时如何平衡民族特性与国家统一、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等等,这些都是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复杂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分析框架,帮助我理清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能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案例分析,那就更具指导意义了。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出版信息,特别是“法律出版社旗舰店”这个销售渠道,给予了很高的期待。这通常意味着书籍在内容质量、装帧设计以及出版规范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我猜想这本书的论述风格会比较严谨,逻辑清晰,引用文献也会比较详实,能够体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民族法学理论”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学理内容,我期待书中能够对民族法学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同时,对于“热点问题研究”的部分,我设想作者会选取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这可能涉及到民族识别、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民族习俗与法律的冲突、民族地区的反恐和维稳等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对这些问题更具洞察力的理解,并能拓展我的学术视野。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民族法学”这个领域,虽然在法律学科中并非最为热门,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一个多民族国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民族法学独特视角的大门。我推测书中会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维度来审视民族与法律的关系,阐释民族法学的基本范畴、理论进路和研究方法。同时,“热点问题研究”的指向性,让我预感书中会涉及当下中国社会关于民族问题的一些敏感而现实的议题。例如,如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如何在法律上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民族文化,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倾向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开放、包容、客观的态度来分析这些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能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学术观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