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日,由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指导,《中国律师》杂志社与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的首届论坛在北京如期登场,论坛主题为“应对老龄化法律战略的构建”。参加论坛研讨的专业论文39篇,主要侧重老龄法学研究与律师服务专业技能交流两个方向,涉及到老龄金融、老龄地产、养老企业、政府顾问、家族传承、老年人权益保护等法律专业,大多数是全新研究课题。有20余所法学院校的专家学者、10余家律所的专业律师,以及老龄业界精英、爱心人士等100余人参加了论坛,《全国老龄法律论坛(2016年卷)》的写作是从参会论文中精选而来,是研究老龄法学与提供老龄法律服务难得的参考资料。
目录
序言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王绍忠在首届全国老龄法律论坛上的致辞
我国应对老龄社会的法律战略
老年人搭伴养老的法律应对和我国非婚同居制度之重构
延迟退休争议的法学思考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其法律保障路径研究
老年教育重要意义分析
法律不强制人类情感:软法理论视野下的精神赡养问题
论我国老年监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从频发老年人受骗卖房案谈起
老年人赡养义务的立法研究
域外不同法系国家和地区成年监护制度立法例述评
论安乐死在我国的合法化及立法建议
简论我国老年被害人司法保护问题的研究现状
我国涉老审判中的问题与对策——以上海为例
试论“常回家看看”入法的民意基础——基于法社会学的视角
拓展北京市“养十条”政策空间的几点建议
中国居家养老服务产业法律困境与破解路径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法制建设探析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服务体系
律所的转型与突围——如何打造老龄法律专业律师团队
反向抵押贷款和风险防范
养老地产的特点与法律服务
养老服务PPP的政策法律适用问题
“以房养老”方式研究
养老地产的法律风险防范
养老服务驿站委托运营合同规范化建设初探
住养老年人意外伤害的法律责任及应对
如何破解老年人再婚难
律师在意定监护制度中的作用
英格兰遗产税简要介绍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展现出的前瞻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质。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作者们提出的新颖观点和解决方案所吸引。例如,书中关于“智慧养老”法律保障的探讨,不仅分析了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法律空白,还积极提出了构建适应未来养老模式的法律框架的建议,这让我看到了法律人如何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主动拥抱变化,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另外,对于一些长期困扰着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难题,如“老年人被忽视、被虐待”现象的法律应对,书中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借鉴了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法律建议。我尤其欣赏的是,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大量引用了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这使得讨论更加接地气,也更有说服力。许多论述都紧密结合了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完善之处,展现了作者们深厚的法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总体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份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而量身定制的“法律蓝图”,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评分初次接触“全国老龄法律论坛(2016年卷)”,就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从书名和主编信息来看,这是一本汇集了当年国内老龄法律领域顶尖学者智慧的成果。作为一名对社会法律问题保持关注的普通读者,我尤其看重这类书籍能否提供清晰、易懂但又不失深度的解读。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法律术语,而是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复杂的法律概念,使得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核心观点。虽然我尚未深入研读每一篇文章,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和摘要,就足以感受到作者们在推动老龄法律体系健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比如,关于“老年人金融权益保护”的讨论,就触及了当前社会上许多老年人可能遭遇的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防范和救济措施,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关注老龄化社会发展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思考平台。
评分拿到这本“全国老龄法律论坛(2016年卷)”,我带着一种学习和探究的心情开始阅读。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来审视中国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法律挑战,同时也深入到许多微观的、具体的法律问题之中。比如,在探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法律保障”时,作者们不仅分析了当前存在的法律障碍,还提出了如何通过法律手段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发挥余热的创新性建议。这让我意识到,老龄法律不仅仅是关于“保护”,更是关于“赋能”和“促进”。在另一个篇章中,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法律规范与责任承担”的讨论,则让我对未来养老模式的法律细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理解了其中涉及的各种法律关系和潜在的风险。整本书的论述都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紧密结合了我国的国情和现实情况,展现了作者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法律从业者的案头必备,对于任何关心社会发展、关注老年群体权益的读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读完“全国老龄法律论坛(2016年卷)”,我感觉自己对老龄化社会相关的法律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阐述,而是深入到现实的肌理之中,剖析了许多当前社会上亟待解决的老龄法律问题。我尤其被其中关于“老年人住房权益保障”和“老年人医疗纠纷处理”等专题研究所吸引。这些都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法律解答,既专业又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例如,对于老年人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住房不被非法侵占或欺诈,以及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如何利用法律途径维权,都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填补我国老龄法律研究的空白,推动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它让我看到了法律在应对社会变迁、保障民生福祉方面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也让我对未来中国老龄法律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次有幸拜读了“全国老龄法律论坛(2016年卷)”,虽然主编陈洪忠和王冬梅的名字我并不熟悉,但从这本书的出版单位“法律出版社旗舰店”以及出版社本身“法律出版社”的名头,我便对其专业性和权威性有了初步的信心。拿到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这让我这位长期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感到由衷的舒适。翻开目录,满满当当的篇目让我看到了一个丰富而深入的老龄法律研究图景。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建设的宏观论述,到具体到老年人抚养、继承、医疗、财产等细分领域的探讨,再到针对失能、失智老人法律保护的专题研究,以及养老服务、社会保障体系与法律的融合,每一个标题都充满了现实意义和前瞻性。特别是其中一些关于“银发经济”法律风险规制、老年人数字鸿沟下的法律挑战等议题,更是紧贴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引人深思。我个人对其中的“老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与实践”一篇尤为感兴趣,因为身边的长辈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了解法律层面的保护措施,对我来说是迫切的需求。整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内容的扎实,论证的严谨,以及对当下中国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法律困境有着全面而深刻的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