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黎明所著的《西南聯大聞一多(走嚮現代化的中國知識分子)》是作者治學四十年來取得成果的迴顧與總結,收錄的皆是作者的代錶性文章,由“西南聯閤大學研究篇”與“聞一多研究篇”組成。論文取捨標準有二:一是論點上具有突破意義、創新價值者;二是史實上具有填補空白、補充史缺者。 “西南聯閤大學研究篇”收入論文十三篇及書評一篇,分彆刊登於《近代史研究》《史學月刊》《抗日戰爭研究》《中國**博物館館刊》、颱灣《國立政治大學曆史學報》,和“美國與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美國史學會主辦)、“五四的曆史與曆史中的五四學術研討會”(北京大學曆史係主辦)等。 “聞一多研究篇”收入論文七篇,分彆刊登於《近代史研究》、日本二鬆學捨大學大學院《二鬆》、颱灣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主辦之“變動時代的經學與經學傢(1912-1949)”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該篇所收者部分是介紹性文章,部分是對聞一多曆史的勾沉與研究。
聞黎明,1950年生於西安,祖籍湖北浠水。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牛導師。曾任思想史研究室、革命史研究室主任,兼任河南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大學教授,中國現代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聞一多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化學會聞一多研究工作委員會主任。長期從事知識分子與中國現代化關係研究,發錶論文百餘篇,著有《中國復興樞紐——抗日戰爭的八年》(閤著,中日文版)、《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國》(閤著)、《第三種力量與抗戰時期的中國政治》、《抗日戰爭與中國知識分子》。聞一多研究方麵有《聞一多傳》(中日文版)、《聞一多年譜長編》、《聞一多畫傳》等。
自序
西南聯閤大學研究篇
長沙臨時大學湘黔滇“小長徵”述論
“跑警報”:西南聯大戰時生活研究之一
“國民大會議政會”芻議——西南聯大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對“五五憲草”政體製度的修正設計
“有田-剋萊琪協定”在西南聯大的反響
抗戰勝利前後西南聯大精英的美國觀
西南聯大教授對戰後處置日本問題的若乾思考
西南聯大“五四”紀念述論
國立西南聯閤大學的青年遠徵軍
西南聯大與雲南中等教育師資培養
論抗日戰爭時期西南聯大教授群體轉變的幾個因素
論“一二·一”運動中的大學教授與聯大教授會
“一二·一”運動中去李(宗黃)問題研究
《梅貽琦日記選》書後
易社強《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書後
聞一多研究篇
五四時期的聞一多
聞一多與1921年清華學生“同情罷考”事件
聞一多與“大江會”
中國近代文化和政治**的聞一多
聞一多的詩經學研究軌跡
聞一多文化觀的發展軌跡
李聞慘案之善後
《聞一多年譜長編》後記
後記
這套“西南聯大研究文庫”的名字就足夠吸引人,尤其是當它指嚮“聞一多(走嚮現代化的中國知識分子)”這個具體研究對象時。我一直對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知識分子所經曆的抉擇和精神睏境深感好奇。西南聯大,這個集結瞭當時最頂尖學者的“文化孤島”,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符號。而聞一多先生,我一直把他視為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一個縮影,一個在學術與民族命運之間不斷思索、掙紮的典型。書中“走嚮現代化”這個關鍵詞,更是點齣瞭那個時代的核心命題,也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想,這本書一定不會僅僅停留在對聞一多先生個人生平的簡單羅列,而是會深入剖析他如何在一個劇烈變革的社會環境中,去理解和迴應“現代化”的召喚,他個人的學術追求與傢國情懷是如何交織在一起,最終塑造瞭他獨特的人生軌跡。我對書中可能涉及的,關於他從一個詩人學者轉嚮一個民族鬥士的過程,有著濃厚的興趣。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很多都麵臨著相似的十字路口,他們的選擇,他們的思考,對於理解中國近現代史的走嚮,以及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譜係,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更多不為人知的細節,讓我對那段曆史和那位先生有更深刻、更立體的認識。
評分“西南聯大研究文庫”這一名稱本身就賦予瞭這套書一種厚重感和學術權威性,而“聞一多(走嚮現代化的中國知識分子)”這個副標題,則將研究的焦點落在瞭一位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身上。我一直對聞一多先生充滿敬意,不僅僅因為他的詩歌纔華,更因為他後期在學術研究和民族救亡運動中所展現齣的堅定立場和犧牲精神。書中“走嚮現代化”的論述,我想會極具啓發性。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個人學術發展的問題,更是關於中國如何從傳統走嚮現代,以及知識分子在這一宏大敘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擔的責任。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聞一多先生在不同時期,對於“現代化”的理解是如何演變的,他如何將西方的學術思想與中國的現實國情相結閤,試圖為中華民族的崛起探索齣一條道路。同時,我也想知道,他在投身民族解放事業的過程中,個人學術理想與社會責任之間是如何平衡的,甚至是如何超越的。這本書,無疑會為我們提供一個深刻理解中國近現代知識分子精神世界和曆史擔當的絕佳窗口。
評分我之所以對這本書産生濃厚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西南聯大研究文庫”這個係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厚的曆史積澱。而將目光聚焦在“聞一多(走嚮現代化的中國知識分子)”身上,更讓我看到瞭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聞一多先生,在我印象中,不僅僅是那位創作瞭《死水》的浪漫詩人,更是那個時代民族脊梁的代錶。我尤其好奇書中會如何闡釋他“走嚮現代化”的過程。這不僅僅是一個學術上的轉型,更是一個精神上的升華,一個在民族危難時刻,知識分子如何定位自己、如何踐行自己社會責任的艱難探索。我想,書中必然會涉及大量的史料考證,以及對當時社會思潮的深入分析,來呈現聞一多先生如何在時代洪流中,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與使命。他對於學術的純粹追求,與他對國傢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這兩者之間是如何在他身上達到一種高度統一,是我非常想瞭解的。我想,這不僅僅是對一位曆史人物的解讀,更是對那個時代中國知識分子群體普遍睏境和偉大擔當的一次深刻迴溯。這本書,應該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理解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知識分子扮演角色的獨特視角。
評分“西南聯大研究文庫”這個係列的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而選擇“聞一多(走嚮現代化的中國知識分子)”作為切入點,更是抓住瞭那個時代的一個核心命題。我對聞一多先生的認知,更多的是停留在他的詩歌和他最終的悲壯犧牲。我一直想更深入地瞭解,在他身上,“走嚮現代化”究竟意味著什麼。這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引進和創新,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覺醒和轉變。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聞一多先生是如何在動蕩的時局中,去理解和踐行“現代化”的,他如何將自己深厚的學術造詣,與強烈的民族危機感相結閤,最終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升華到為國傢民族的解放事業而奮鬥。我想,書中必然會觸及那個時代知識分子所麵臨的普遍性睏境,比如如何在學術研究與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在個人理想與國傢命運之間做齣抉擇。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視角,讓我們去審視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和曆史擔當。
評分我被“西南聯大研究文庫”這個係列的名字深深吸引,尤其是其中關於“聞一多(走嚮現代化的中國知識分子)”這一本。我一直認為,聞一多先生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一個典型代錶,他的經曆和思想,摺射齣那個時代中國知識分子所麵臨的共同睏境與抉擇。書中“走嚮現代化”這個視角,對我來說尤其重要。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去勾勒聞一多先生從一個純粹的學術研究者,如何一步步深入到民族救亡的洪流之中。這個過程,絕不僅僅是簡單的身份轉變,而是思想的深刻變革,是對國傢命運的責任擔當。我想,書中一定會涉及到那個特殊年代的社會背景,當時中國麵臨的內外壓力,以及各種思潮的碰撞。聞一多先生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自我定位,如何將他的學術研究與民族的未來緊密聯係起來,這是我非常期待瞭解的部分。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理解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知識分子群體精神睏境與價值選擇的深刻剖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