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一章 汽車電子元器件識彆與檢測技術/001
D一節汽車電子元器件識彆方法與步驟001
一、汽車電子技術發展趨勢001
二、汽車電子元器件檢測方法與步驟002
D二節汽車電子控製係統的基本組成與控製方式011
一、基本組成011
二、控製方式011
D二章 發動機電子控製係統電子元器件的檢則/014
D一節概述014
D二節空氣流量傳感器016
一、空氣流量傳感器的作用、安裝位置及種類016
二、葉片式空氣流量傳感器017
三、熱綫式空氣流量傳感器019
四、卡門渦鏇式空氣流量傳感器022
五、量芯式空氣流量傳感器024
D三節溫度傳感器026
一、冷卻液溫度傳感器026
二、進氣溫度傳感器028
三、EGR監測溫度傳感器030
四、排氣溫度傳感器031
五、熱敏鐵氧體溫度傳感器033
六、雙金屬片式氣體溫度傳感器035
D四節壓力傳感器036
一、進氣歧管壓力傳感器036
二、大氣壓力傳感器041
三、蓄壓器壓力傳感器043
四、機油壓力傳感器044
五、機油壓力開關傳感器045
六、空氣濾清器真空開關傳感器046
D五節位置傳感器047
一、麯軸位置傳感器047
二、節氣門位置傳感器059
D六節爆燃傳感器065
一、爆燃傳感器的作用與安裝位置065
二、爆燃控製係統066
三、爆燃傳感器的結構與原理068
四、爆燃傳感器的檢測070
D七節碰撞傳感器070
一、碰撞傳感器的作用070
二、碰撞傳感器的安裝位置070
三、碰撞傳感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071
四、碰撞傳感器的檢測074
D八節氧傳感器076
一、氧傳感器的作用076
二、二氧化鋯式氧傳感器的結構、原理與檢測076
三、二氧化鈦式氧傳感器的結構、原理與檢測080
四、全量程氧傳感器082
D九節其他傳感器及開關信號086
一、稀薄混閤氣傳感器086
二、Dx傳感器087
三、煙度濃度傳感器089
D十節汽車發動機執行元器件的檢測092
一、噴油器092
二、電動燃油泵095
三、油壓調節器101
D十一節汽油發動機電子係統電子控製單元的檢測103
一、汽油發動機電子係統電子控製單元的組成103
二、汽油發動機電子係統電子控製單元的檢測104
D三章 汽車自動變速器控製係統電子元器件的檢測/107
D一節自動變速器電子控製係統傳感器的檢測108
一、變速器油溫傳感器108
二、車速傳感器109
三、油壓傳感器115
四、節氣門位置傳感器115
五、模式開關117
六、擋位開關118
七、超速擋開關120
八、其他開關量傳感器121
D二節自動變速器電子控製係統執行器的檢測122
一、自動變速器執行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122
二、自動變速器執行器的檢測123
D三節自動變速器電子控製係統及其控製電路的檢測125
一、自動變速器電子控製單元的功能及控製內容125
二、自動變速器電子控製單元的檢測127
D四章 汽車防抱死控製係統電子地器件的檢測/128
D一節汽車防抱死控製係統概述128
一、ABS的作用與類型128
二、ABS的組成及其功能128
三、ABS在汽車上的安裝位置及工作電路原理129
D二節汽車ABS傳感器的檢測130
一、輪速傳感器130
二、橫嚮加速度傳感器136
三、減速度傳感器137
四、傳感器的檢測注意事項及要點141
D三節汽車ABS執行器的檢測141
一、製動壓力調節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141
二、製動壓力調節器的工作過程147
三、製動壓力調節器的檢測147
D四節汽車ABS ECU的檢測155
一、ABS ECU的基本組成與功能155
二、ABS CEU的基本電路的作用原理155
三、ABS ECU的檢修157
D五章 其他電子控製係統電子元器件的檢測/165
D一節汽車底盤位置傳感器的檢測165
一、方位和方嚮傳感器165
二、光電式轉角和光電式車高傳感器168
三、溢流環位置傳感器171
四、加速踏闆位置傳感器172
五、製動行程傳感器175
六、超聲波距離傳感器176
七、製動蹄摩擦片磨損檢測傳感器178
D二節ESP傳感器的檢測179
一、轉嚮盤轉角傳感器179
二、側嚮加速度傳感器180
三、橫嚮偏擺率傳感器181
四、製動壓力傳感器182
五、ESP按鈕開關183
D三節EPS傳感器與執行器的檢測184
一、EPS傳感器的結構、原理與檢測184
二、EPS執行器的結構、原理與檢測185
D四節安全氣囊電子元器件的檢測187
一、安全氣囊係統的工作過程187
二、安全氣囊電子控製係統的組成與原理187
三、安全氣囊係統傳感器的結構與原理189
四、安全氣囊傳感器的檢測注意事項與檢測方法193
D五節電子控製懸架執行器的檢測196
一、電子控製懸架執行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196
二、電子控製懸架係統執行器的檢測200
參考文獻/201
顯示全部信息
讀完《汽車電子元器件識彆與檢測》這本書,我感到有些齣乎意料,因為其核心內容似乎並沒有完全契閤“元器件識彆與檢測”這個書名。書中大部分篇幅被用來探討汽車網絡安全。從不同的攻擊嚮量,比如OBD接口的漏洞、OTA更新的潛在風險,到數據加密、身份認證、防火牆部署等防護策略,都有非常詳盡的論述。書中列舉瞭許多真實世界的汽車網絡攻擊案例,並分析瞭攻擊者是如何利用現有技術漏洞來入侵車輛係統的。對於如何構建一個安全的汽車電子架構,書中提供瞭不少架構設計上的建議,例如如何通過分層防禦來限製攻擊的影響範圍,以及如何利用安全芯片(HSM)來保護關鍵數據和算法。我原本期望的是能學習如何識彆一個具體的電子元器件,比如某個型號的MCU或者某個種類的功率MOSFET,並掌握相應的檢測方法,比如測量其電阻、電容、漏電流、擊穿電壓等。然而,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關於汽車信息安全的手冊,對網絡攻擊的防範和應對策略進行瞭深入的講解,而對於元器件本身的物理層麵的識彆和檢測技巧,則幾乎沒有涉及。這對於我希望提升硬件故障診斷能力的初衷來說,確實有些偏差。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是《汽車電子元器件識彆與檢測》,但讀完之後,我發現它更像是一本關於汽車電子診斷係統(OBD-II)原理與應用的科普讀物。書中詳盡地闡述瞭OBD-II標準的演進,從OBD-I到OBD-II,再到EOBD、JOBD等,以及不同診斷接口(如SAE J1962)的物理規範。書中還重點介紹瞭OBD-II係統是如何通過各種傳感器來監測發動機、排放控製係統等關鍵部件的工作狀態,並通過ECU來收集、存儲故障碼(DTC),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故障碼進行車輛的初步診斷。書中還列舉瞭許多常見的OBD-II故障碼及其對應的可能原因,並指導讀者如何使用OBD-II掃描儀來讀取和清除故障碼。我本來期待的是這本書能教我如何辨認一個具體的電子元器件,比如一個小小的貼片二極管,或者一個封裝復雜的車規級MCU,並且告訴我如何用萬用錶測量它的正嚮壓降、反嚮擊穿電壓,或者用示波器觀察它的工作波形。然而,書中對於這些具體的“元器件識彆”和“元器件檢測”的技術指導幾乎是空白的。它更多的是提供瞭一種“係統級”的診斷思路,即通過讀取故障碼來推斷問題所在,而不是深入到每一個元器件的物理層麵進行細緻的排查。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是《汽車電子元器件識彆與檢測》,然而我在閱讀過程中,並沒有找到關於汽車電子元器件的具體識彆方法和檢測技術的詳盡闡述。書中更多地聚焦於宏觀的汽車電子係統架構,例如講解瞭不同模塊(如發動機控製單元ECU、變速箱控製單元TCU、車身控製模塊BCM等)之間的通信協議,如CAN、LIN、FlexRay等。對於這些協議的原理、幀結構、時序圖等方麵有比較深入的介紹,還附帶瞭一些實際的通信數據抓包分析。我原本期待的是能夠學習如何使用示波器、萬用錶等工具,對傳感器、執行器、微控製器等具體元器件進行功能和性能的檢測,例如判斷一個溫度傳感器的綫性度是否達標,或者一個驅動電機的PWM信號是否穩定。然而,這些實踐性的內容在書中幾乎是空白的。雖然瞭解係統架構和通信原理也很重要,但對於一綫維修人員或者想要深入理解元器件本身故障排除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內容可能有些過於理論化,缺乏實操指導。我花瞭大量時間去理解那些復雜的通信報文,但當真正麵對一個損壞的傳感器時,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去測量其關鍵參數。書中提及瞭故障碼(DTC)的讀取和分析,但這更像是一個軟件層麵的診斷,而非硬件層麵的元器件校驗。我希望書中能有更多關於元器件選型、失效模式分析以及不同類型元器件(如二極管、三極管、集成電路、傳感器、執行器)的特性麯綫和測試方法。
評分坦白說,《汽車電子元器件識彆與檢測》這本書的內容,離我當初設想的“實操指南”還有一段距離。書中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介紹不同類型的傳感器,例如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位置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等,並詳細講解瞭它們的工作原理,比如壓阻式、容阻式、霍爾效應、壓電效應等。書中還列舉瞭許多不同品牌和型號的傳感器,並對其技術參數和應用場景進行瞭對比分析,例如對不同類型發動機進氣壓力傳感器的響應速度和精度進行瞭詳細的比較。我原本希望這本書能教會我如何識彆一個傳感器,比如通過其外觀、引腳定義來判斷它的類型,然後學習如何用示波器或萬用錶來檢測它的輸齣信號是否正常,比如檢查其基準電壓、信號幅值、頻率變化等。書中雖然提到瞭傳感器的“失效模式”,但更多的是從係統角度去闡述傳感器失效可能帶來的影響,而沒有給齣具體到元器件層麵的檢測步驟和判斷依據。對於一個維修技師來說,看到一個指示燈亮起,知道是某個傳感器齣瞭問題,下一步是拿齣工具進行測量,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顯得較為薄弱,更側重於原理和類型介紹。
評分《汽車電子元器件識彆與檢測》這本書的內容,給我一種“畫龍點睛,卻未點龍眼”的感覺。書中花費瞭大量篇幅來講解汽車的整體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體係,比如ISO 26262標準的各個部分,詳細闡述瞭ASIL等級的劃分、安全目標(Safety Goals)、安全需求(Safety Requirements)、安全分析(Safety Analysis),以及DFMEA、FTA等風險評估工具的應用。書中通過大量圖錶和流程圖,清晰地展示瞭如何在汽車電子係統的開發過程中,係統性地識彆和管理潛在的危險,並采取措施來降低風險。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安全監測”(Safety Monitoring)和“故障響應”(Fault Response)機製的講解印象深刻,例如如何設計冗餘係統,以及在檢測到故障時,係統如何安全地降級或停車。然而,正如書名所暗示的,我期待的是能夠找到關於具體汽車電子元器件的識彆方法,例如如何通過元器件的標識符、封裝形式、引腳定義來確定其型號和功能,以及如何使用萬用錶、信號發生器、邏輯分析儀等工具來檢測元器件的電氣特性和工作狀態。書中雖然提到瞭“元器件故障”是導緻係統失效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未深入講解如何去識彆和檢測這些具體的元器件,例如如何判斷一個電容是否失效、一個晶體管是否漏電,或者一個IC是否工作在正常範圍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