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3世界林业热点问题
定价:88.00元
作者:徐斌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038759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世界林业热点问题综论;绿色发展背景下的森林问题;绿色经济模式下的林业发展;森林多功能经营;林业生物质能源;森林绿色核算;林业碳贸易;应对非法采伐与相关贸易法规;森林保险等。
目录
前言
上篇 世界林业热点问题
章 世界林业热点问题综论
1.1 应对生态危机,林业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1.2 迈向绿色发展新模式,寻求森林与林业新定位
1.3 启动林业碳贸易,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1.4 开展多功能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产出
1.5 推广森林绿色核算,科学衡量绿色发展
1.6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维护能源安全
1.7 应对非法采伐和相关贸易法规,保障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
1.8 创新森林保险政策与机制,为林业生产保驾护航
1.9 构建森林文化,重建人与森林的和谐关系
1.10 涉林国际公约谈判成为国际热点,孕育着国际化的新林业
第2章 绿色发展背景下的森林问题
2.1 绿色发展的含义
2.2 绿色发展源于对里约峰会20年的反思
2.3 绿色发展因“里约 20”出了名
2.4 绿色发展需要重新定义的词汇
2.5 “里约 20”后的绿色发展
2.6 绿色发展靠自己
2.7 绿色发展有两个版本
2.8 构建绿色发展框架下的森林发展新体制
第3章 绿色经济模式下的林业发展
3.1 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3.2 林业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3.3 促进林业绿色发展的投资分析
3.4 关于林业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4章 森林多功能经营
4.1 多功能森林的概念和地位
4.2 多功能森林经营的技术体系
4.3 多功能森林经营的政策需求
4.4 对多功能森林的误解
4.5 以国家的力度发展多功能森林
第5章 林业生物质能源
5.1 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背景分析
5.2 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概念及意义
5.3 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
5.4 目前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5 对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6章 森林绿色核算
6.1 森林绿色核算的背景分析
6.2 森林绿色核算涉及的概念
6.3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进展
6.4 森林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进展
6.5 森林绿色核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6 我国实施森林绿色核算的建议
第7章 林业碳贸易
7.1 林业碳贸易概述
7.2 现状及趋势
7.3 问题
7.4 对策建议
第8章 应对非法采伐与相关贸易法规
8.1 非法采伐与相关贸易概况
8.2 应对非法采伐的主要法规及其影响
8.3 中国企业应对非法采伐相关贸易法规的可选途径
8.4 中国应对非法采伐的态度与行动
8.5 应对非法采伐相关贸易法规对策建议
第9章 森林保险
9.1 发达国家森林保险发展概述
9.2 发达国家的森林保险政策及运行机制
9.3 发达国家森林保险发展的特点和经验
9.4 我国森林保险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9.5 发达国家森林保险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下篇 世界林业动态
1 森林资源与林业概况
2 林业政策与管理
3 森林经营与人工造林
4 生物多样性保护
5 林产品生产、消费与贸易
6 林业生物质能源
7 森林与气候变化
附 录
附录I 世界林业年度活动
1 国际森林年
2 里约 20峰会
3 国际森林问题与联合国森林论坛
4欧洲森林公约
附录Ⅱ 世界森林资源与林产品贸易图表
图l 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2010年)
图2 世界各地区森林覆盖率(2010年)
图3 森林覆盖率高的10个国家(地区)(2010年)
图4 森林面积大的十个国家(2010年)
图5 历年世界主要林产品产量
图6 历年世界林产品出口值
图7 历年世界林产品进口值(1961—2011)
图8 各地区林产品进口额占世界比例(2011年)
图9 各地区林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比例(2011年)
图10 十大林产品贸易进口国(2011年)
图11 十大林产品贸易出口IN(2011年)
附录Ⅲ 常用缩略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国界的“对话”。徐斌先生通过梳理2013年世界各地的林业动态,呈现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面对相似挑战时,所采取的策略和遇到的困境。我曾经对“国际合作”这个词抱有一些模糊的期待,总觉得它应该是一种高大上的、由政府间推动的宏伟蓝图。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真实、更具体的一面。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些跨国界的森林保护项目,不仅仅是资金的援助,更包含着技术、经验和理念的交流。我看到了发达国家在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面的成熟经验,也看到了发展中国家在应对非法采伐、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艰辛努力。这种“互鉴”的视角,让我感到一种集体的力量。而且,书中对于不同地区林业发展模式的对比,也让我对“因地制宜”有了更深的理解。有的地区注重发展特色林业经济,有的地区则将生态修复放在首位,而正是这种多样性,构成了全球林业发展的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这本书没有简单地评判优劣,而是呈现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图景,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徐斌先生的文字,既有学者般的严谨和深度,又不失大众读者所易于理解的流畅和生动。他避免了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有,也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在描述一些复杂的林业概念时,他常常会借助一些生动的比喻,或者引用一些鲜活的案例,让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引人入胜。我尤其记得其中关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章节,他并没有简单地列出那些学术化的定义,而是通过描绘森林对水源净化、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的“无形贡献”,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森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述方式,让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情感上与林业问题产生了共鸣。它让我觉得,林业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可持续性”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环保口号,而是贯穿于林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徐斌先生在2013年对全球林业热点问题的梳理,让我看到了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保障森林资源的长期可用性。书中对“循环经济”在林业领域的应用,比如木材的综合利用、林下经济的发展等,都让我看到了林业产业的巨大潜力。我尤其喜欢他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不仅仅是政府、企业,还包括了当地社区、原住民群体,甚至是未来的世代。如何协调和平衡各方的利益,是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本书让我明白,可持续发展并非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更智慧、更长远的发展方式,它能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财富。
评分阅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的“林业沙龙”。徐斌先生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呈现了2013年全球林业领域不同声音、不同观点。他并非以一种“独裁者”的口吻来讲述,而是将各种复杂的议题,以一种清晰、有条理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书中对一些争议性议题的探讨,比如关于“原生林保护”与“人工林发展”的平衡,或是“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取舍,都让我看到了林业领域内存在的不同意见。他并没有回避这些分歧,而是试图去理解它们的根源,并分析不同策略的利弊。这种“包容性”的视角,让我对林业问题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曾经以为,保护森林就是唯一的答案,但这本书让我看到,林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元的考量,它需要在不同的利益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这种“求同存异”的智慧,让我对未来的林业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在2013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捕捉到了许多具有“预言性”的趋势。徐斌先生的分析,让我看到了许多在当时可能还不那么显眼,但却在后来变得至关重要的议题。我尤其记得其中关于“碳汇林业”和“生物质能源”的讨论。在2013年,大家对气候变化的认知还在不断加深,而这本书已经开始深入探讨森林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发展林业来提供清洁能源。这种前瞻性,让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记录,更是在思考和展望。书中对于森林火灾频发、病虫害蔓延等问题的探讨,也让我意识到,林业的挑战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演变。2013年,或许是许多自然灾害的“萌芽期”,而这本书就像是一份及时的“警示录”,提醒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加强对森林的监测和管理。它让我明白,林业不仅仅是关于“现在”的问题,更是关于“未来”的投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2013年的林业现状,更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行动的框架。徐斌先生通过对热点问题的梳理和分析,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问题本身,更引导我们去思考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的讨论。在很多情况下,林业问题的解决,需要打破信息壁垒,让更多的人了解情况,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2013年,虽然信息传播的渠道与现在相比有所不同,但书中对推动林业信息透明度的呼吁,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让我明白,林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和参与。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和参与林业问题的大门,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结构,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全球林业“体检报告”。2013年,作为我们所处时代的某个特定节点,记录了当时全球林业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机遇。徐斌先生作为主笔,无疑在这份报告中扮演了“诊断师”的角色,他用一种严谨而不失温度的笔触,剖析了当时最能牵动人心、最具前瞻性的几个林业议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没有将这些问题割裂开来,而是试图描绘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既包括了干旱、火灾等直接的灾害,也包括了病虫害的加剧,甚至是对森林碳汇能力的削弱。而这一切,又反过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恶性循环。这种“系统性”的分析,让我得以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林业问题的复杂性。书中对可持续森林管理模式的探讨,也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简单地提出“保护”的概念,而是深入到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森林认证和负责任的林产品采购的章节,它将宏观的政策理念落到了实处,让普通消费者也能参与到保护森林的行动中来。这本书让我明白,林业发展并非非黑即白,它需要的是智慧、创新和跨领域的合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2013世界林业热点问题 徐斌”这几个字,一开始并没有立刻吸引我,我平日里涉猎的书籍范围比较广,但对于林业这个特定领域,说实话,一直以来都觉得它与我的生活有些距离,更像是专家学者们讨论的范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书架上瞥见了它,出于一种莫名的好奇心,我随手翻阅了几页。当时的场景依旧清晰,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泛黄的书页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纸张味道。我并不是那种会为了“充实”书架而买书的人,更多的是被内容本身所打动。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没有那些枯燥的学术论文惯有的晦涩语言,而是以一种相对平和、甚至带点叙事性的方式,将2013年全球林业领域最值得关注的议题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记得其中关于热带雨林砍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章节,作者徐斌先生并没有简单地列举数据,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比如某个濒危物种的生存困境,或是当地社区在森林保护中的努力,让我切实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我突然意识到,林业问题并非遥不可及,它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息息相关,甚至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很多产品,从木质家具到纸张,再到我们呼吸的空气。这种视角上的转变,让我对这本书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开始认真思考,一个看似“小众”的领域,竟然蕴含着如此复杂而深刻的全球性挑战。
评分坦白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林业”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种树”和“砍树”的层面。徐斌先生的这部作品,如同一本“林业百科全书”,但又远不止于此。它将林业这个概念,从单纯的植物学范畴,拓展到了经济学、社会学、环境科学、甚至地缘政治学等多个领域。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林业经济”的解读,它不仅仅是木材的买卖,而是包含了森林资源的价值评估、林产品加工业的创新、以及森林旅游等多种新兴业态。2013年,正值全球经济转型期,书中对如何利用林业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探讨,让我看到了林业产业的潜力和韧性。同时,书中关于林区社区发展的章节,也让我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林业的发展,不仅仅关乎树木的生长,更关乎生活在森林边缘的无数家庭的命运。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如何让他们从森林保护中获益,是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多元的林业世界。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森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树木的集合,而是一个复杂、动态、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徐斌先生在2013年对世界林业热点问题的探讨,让我看到了森林在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核心作用。从调节全球气候,到提供生物多样性栖息地,再到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森林的功能是全方位的。书中对“森林退化”和“荒漠化”问题的分析,让我意识到了保护森林的紧迫性。2013年,或许是全球森林状况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而这本书就像是一份详实的“健康报告”,让我们了解了森林面临的种种威胁。它也让我看到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森林是可以恢复和重生的。这种希望,让我对接下来的林业发展充满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