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功率激光装置的负载能力及其相关物理问题
定价:120.00元
作者:郑万国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0304017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涉密项目)《高功率激光装置的负载能力及其相关物理问题》内容主要包含高功率固体激光系统负载能力相关的物理问题、发展历程和新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综述美国和法国在高功率激光装置负载能力的研究成果,总结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和电子科技大学近几年的新科研成果和经验。丛书包含固体激光装置负载能力相关物理问题、光学元器件损伤特性响规律、光学元件预处理和损伤修复相关物理问题;同时,包含光学元件的激光预处理和损伤修复工艺研究成果。《高功率激光装置的负载能力及其相关物理问题》内容可为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负载能力提升方向提供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联系理论与实际工程应用方面,做得相当有分寸感。它没有像一些过于理论化的专著那样,把激光装置描述成一个完美的、理想化的系统。相反,它非常坦诚地探讨了在现实世界中,诸如热负荷管理、光学元件的热畸变、以及高压供电系统的稳定性等一系列“脏活累活”对最终性能的影响。例如,在分析系统的整体效率时,作者细致地分解了能量损耗的各个环节,从泵浦源的效率到耦合损耗,再到腔内介质的自吸收,每一个环节的量化分析都基于实际装置的运行数据或公认的实验常数。这种脚踏实地的态度,使得书中的结论不仅仅是纸面上的计算,而是真正具有指导工程实践价值的经验和方法论,让人感觉到作者对整个高功率激光系统的生命周期都有着深刻的洞察。
评分从作者的学术背景和引用的文献来看,这本书明显融合了东西方在激光技术研究上的不同侧重点。我留意到书中对某些前沿的非线性频率转换技术有着相当详尽的论述,这部分内容结合了最近五年内国际上最顶尖的几组实验数据,显示出作者团队紧跟世界前沿的动态。更难能可贵的是,除了纯粹的物理推导,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可制造性”和“成本控制”的讨论。比如,在讨论新型光学镀膜技术时,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理想的反射率指标上,而是探讨了特定镀膜工艺在大规模生产中的良率问题。这种多维度的审视——从微观物理到宏观经济和制造约束——使得整本书的视野显得异常开阔,真正体现了一部顶尖工程科学著作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汇编,更是一种解决复杂工程难题的思维方式的传递。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初看起来略显干燥,但当你沉浸其中后,会发现这是一种极致的“技术自信”所带来的简洁。作者似乎完全跳过了那些不必要的修饰和铺垫,直奔核心的物理机制和工程限制。这种风格的优点是效率极高,每一个段落都在传递信息,没有一句废话。然而,对于那些刚刚接触高功率激光领域的新手来说,这可能构成了一道不小的门槛。我记得在某个关于损伤阈值的讨论部分,作者直接给出了一个复杂的经验公式,然后紧接着就讨论了该公式在不同材料界面上的适用性边界。虽然信息密度极大,但如果事先没有对材料科学和激光损伤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理解起来会非常吃力。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为已经站在某个专业门槛上的工程师或博士生量身定制的“进阶指南”,它更侧重于解决“如何在高限制下实现最优性能”的问题,而不是“这个现象是什么”。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合着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学术感。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质感,那种略带磨砂的触感,使得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这对于一本技术性极强的著作来说,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细节。内页的排版布局也相当清晰,图表的引用和公式的推导都做得非常规范,每一个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也十分流畅,看得出作者在结构组织上下了大量的精力。特别是那些复杂的物理模型示意图,线条清晰,标注准确,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前沿概念的读者,也能通过这些视觉辅助工具,对抽象的理论有一个初步的、具象化的理解。这本书的目录设计也体现了编排者的用心良苦,从基础的原理阐述,到核心的参数分析,再到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挑战,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知识体系框架。整体来说,这本书在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上,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且专业的阅读体验,光是捧在手里翻阅的过程,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高水平学术内容的尊重与投入。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理论深度绝对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可以比拟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对某些瞬态高能过程的数学描述部分,作者似乎没有满足于教科书上常见的近似模型,而是深入挖掘了非线性效应在极高功率密度下的真实表现。例如,在讨论脉冲整形和束流稳定性的章节里,作者引用的那些微分方程组,其复杂性和严谨性,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功底。阅读这些内容时,我发现自己必须频繁地回顾前面章节的基础假设,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在复杂的耦合项中迷失方向。这绝对是一本需要“啃”的硬骨头,它要求读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物理基础,更要有强大的数学建模能力。它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立刻在工作中使用所有结论的书,它更像是一份详尽的、可供研究人员深入探究的参考手册,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和理解上的突破,那种思维被挑战和延展的感觉,是阅读其他材料难以获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