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检测全精通(双色版) 胡斌,胡松著 9787115336668

电子元器件检测全精通(双色版) 胡斌,胡松著 978711533666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斌,胡松著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元器件
  • 检测
  • 维修
  • 电路分析
  • 实操
  • 双色版
  • 胡斌
  • 胡松
  • 电子技术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36668
商品编码:2937417557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元器件检测全精通(双色版)

定价:48.00元

作者:胡斌,胡松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1153366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双色形式,重点突出,双栏排版,内容丰富。本丛书采用了双色双栏的排版格式,信息量大,重点突出,在有限的篇幅内为读者奉献更多的知识,且双色形式方便学习。
2 图表细说,好理解,细节精讲,易掌握。本丛书采用大量的实物照片图、“会说话”的电路图和简洁明了的表格阐述问题,通俗易懂。而对重点内容进行了细致解说,分析透彻,使学习不再一知半解。
3 立体化服务,网络在线平台指导。本丛书作者长期活跃于各大网络社区,有自己的社区平台,为读者答疑交流提供便利。作者正在与与非网、合作建立“竞争型学电子和能力评估在线平台”,与图书形成良好互动,相互促进。



内容提要


《电子元器件检测全精通(双色版)》紧紧围绕动手技能的培养,分成五大方面系统而详细地讲解了百种元器件参数识别和引脚识别方法,万用表检测元器件及检修元器件典型应用电路故障方法,万用表检修单元电路故障方法,数百个电子技术知识点,百种元器件型号命名方法、结构和内电路快速查询平台。
《电子元器件检测全精通(双色版)》内容系统,讲解详细和透彻,巨细无遗。
《电子元器件检测全精通(双色版)》适合立志成为电子工程师的读者、电子行业的从业者、在校大学生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技术学院学生和职校学生以及广大的电子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章 百种元器件参数和引脚识别方法
1.1 百种元器件参数表示形式和识别方法
1.1.1 4环电阻器色环表示方法和识别方法
1.1.2 5环电阻器色环表示方法和识别方法
1.1.3 第5条色环为黑环电阻器识别方法
1.1.4 第5条色环为白环电阻器识别方法
1.1.5 一条黑环电阻器识别方法
1.1.6 6环电阻器识别方法
1.1.7 电阻器参数直标法和字母数字混标法
1.1.8 电阻器参数3位数和4位数表示法
1.1.9 电阻器允许误差表示方法
1.1.10 可变电阻器和电位器标注方式
1.1.11 电容器参数直标法和字母数字混标法
1.1.12 电容器3位数表示法、4位数表示法和色标法
1.1.13 电容器允许误差表示方法
1.1.14 电容器温度字母表示含义和工作电压色标方法
1.1.15 常用电容器标称容量系列和参数运用说明
1.1.16 电感器参数直标法和色标法
1.1.17 固定电感器额定电流等级表示方法和电感器参数运用说明
1.1.18 变压器参数标注方法和参数运用说明
1.1.19 其他参数识别说明
1.2 百种元器件引脚极性识别方法
1.2.1 排阻共用端识别方法和两种引脚排序识别方法
1.2.2 4种可变电阻器引脚识别方法
1.2.3 两种电位器引脚识别方法
1.2.4 多种有极性电解电容器正、负引脚识别方法
1.2.5 3种微调电容器引脚识别方法
1.2.6 4种可变电容器引脚识别方法
1.2.7 磁棒天线线圈和扬声器引脚识别方法
1.2.8 4种普通二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9 7种发光二极管引脚极性识别方法
1.2.10 红外发光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和变容二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11 快恢复和超快恢复二极管、恒流二极管和变阻二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12 国产金属封装三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13 国产塑料封装三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14 国产微型三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15 进口半导体三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16 贴片三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17 6种场效应晶体管引脚分布规律及识别方法
1.2.18 两种单列集成电路引脚分布规律及识别方法
1.2.19 3种双列集成电路引脚分布规律及识别方法
1.2.20 4列集成电路引脚分布规律及识别方法
1.2.21 金属封装和反向分布集成电路引脚分布规律及识别方法
1.2.22 石英晶振和陶瓷滤波器引脚识别方法
1.2.23 两种驻极体电容话筒引脚识别方法
1.2.24 直流有刷电机引脚、转速、转向和稳速类型识别方法
1.2.25 波段开关引脚识别方法、双声道插头和插座引脚识别方法
1.2.26 计算机接口引脚识别方法
第2章 学会使用万用表
2.1 初步熟悉万用表
2.1.1 万用表使用安全永远
2.1.2 认识指针式和数字式万用表面板及测量功能
2.2 万用表欧姆挡操作方法
2.2.1 万用表欧姆挡基本操作方法
2.2.2 万用表欧姆挡测量导线和开关通断方法
2.2.3 指针式万用表欧姆挡测量原理
2.2.4 使用欧姆挡注意事项
2.3 万用表直流电压挡操作方法
2.3.1 指针式万用表游丝校零方法和测量电池电压方法
2.3.2 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常用测量项目和注意事项
2.3.3 万用表测量电路板上直流电压方法和测量直流高压方法
2.3.4 整机电路中的直流电压关键测试点
2.3.5 指针式万用表直流电压挡测量原理
2.4 万用表交流电压挡操作方法
2.4.1 万用表交流电压挡操作方法和测量项目
2.4.2 整机电路中的交流电压关键测试点
2.4.3 指针式万用表交流电压挡测量原理
2.5 万用表直流电流挡操作方法
2.5.1 万用表直流电流挡操作方法和测量项目
2.5.2 电路板上的电流测量口
2.5.3 指针式万用表直流电流挡测量原理
2.6 万用表其他测量功能和操作注意事项
2.6.1 数字式万用表其他测量功能
2.6.2 万用表操作注意事项小结
第3章 万用表检测常用元器件方法及元器件修配方法
3.1 万用表检测电阻器方法
3.1.1 万用表测量各种规格电阻器
3.1.2 万用表在路测量电阻器阻值
3.1.3 电阻器的修复和选配方法
3.1.4 熔断电阻器故障处理
3.2 万用表检测可变电阻器和电位器方法
3.2.1 万用表检测可变电阻器
3.2.2 万用表检测电位器
3.3 万用表检测敏感电阻器方法
3.3.1 万用表检测热敏电阻器
3.3.2 万用表检测压敏电阻器和光敏电阻器
3.4 万用表检测电容器方法
3.4.1 电容器常见故障现象
3.4.2 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电容器
3.4.3 指针式万用表检测有极性电解电容器
3.4.4 指针式万用表欧姆挡检测电容器原理
3.4.5 数字式万用表检测电容器
3.4.6 固定电容器的修复和选配方法
3.4.7 微调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故障特征及故障处理方法
3.5 万用表检测电感器和变压器方法
3.5.1 万用表检测电感器
3.5.2 万用表检测磁棒天线
3.5.3 万用表检测偏转线圈
3.5.4 万用表检测行线性调节器
3.5.5 变压器修理方法和选配原则
3.5.6 万用表检测音频输入变压器和输出变压器
3.5.7 万用表检测振荡线圈和中频变压器
3.5.8 万用表检测行输出变压器
3.5.9 万用表检测枕形校正变压器
3.6 万用表检测普通二极管方法
3.6.1 普通二极管故障特征
3.6.2 万用表检测普通二极管
3.6.3 二极管选配方法和更换方法
3.7 万用表检测其他常用二极管方法
3.7.1 万用表检测桥堆
3.7.2 万用表检测稳压二极管
3.7.3 万用表检测发光二极管
3.7.4 万用表检测变容二极管
3.7.5 万用表检测肖特基二极管
3.7.6 万用表检测双基极二极管
3.7.7 双向触发二极管转折电压测量方法
3.7.8 万用表检测其他二极管
3.8 万用表检测三极管方法
3.8.1 三极管故障特征
3.8.2 指针式万用表检测NPN和PNP型三极管
3.8.3 三极管选配方法和更换方法
3.9 万用表检测其他三极管方法
3.9.1 万用表检测达林顿管
3.9.2 万用表检测带阻尼行输出三极管
3.9.3 万用表检测光敏三极管
3.10 万用表检测场效应晶体管方法
3.10.1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电极和管型判别方法
3.10.2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放大能力测量方法
3.10.3 双栅场效应晶体管测量方法
3.11 万用表检测两种继电器方法
3.11.1 电磁式继电器5种测量方法
3.11.2 万用表检测干簧式继电器方法
第4章 万用表检修元器件典型应用电路故障
4.1 万用表检修电阻类元器件电路故障
4.1.1 万用表检修电阻串联电路故障
4.1.2 万用表检修电阻并联电路故障
4.1.3 万用表检修电阻串并联电路故障
4.1.4 万用表检修电阻分压电路故障
4.1.5 万用表检修电阻直流电压供给电路故障
4.1.6 万用表检修电阻交流信号电压供给电路故障
4.1.7 万用表检修电阻分流电路故障
4.1.8 万用表检修电阻限流保护电路故障
4.1.9 万用表检修直流电压电阻降压电路故障
4.1.10 万用表检修电阻隔离电路故障
4.1.11 万用表检修电流变化转换成电压变化的电阻电路故障
4.1.12 万用表检修交流信号电阻分压衰减电路故障
4.1.13 万用表检修音量调节限制电阻电路故障
4.1.14 万用表检修阻尼电阻电路故障
4.1.15 万用表检修电阻消振电路故障
4.1.16 万用表检修负反馈电阻电路故障
4.1.17 万用表检修三极管偏置电路中的可变电阻电路故障
4.1.18 万用表检修光头自动功率控制(APC)电路中的灵敏度调整电路故障
4.1.19 万用表检修立体声平衡控制中的可变电阻电路故障
4.2 万用表检修电容类元器件典型应用电路故障
4.2.1 万用表检修典型电容滤波电路故障
4.2.2 万用表检修电源滤波电路中的高频滤波电容电路故障
4.2.3 万用表检修电源电路中的电容保护电路故障
4.2.4 万用表检修退耦电容电路故障
4.2.5 万用表检修电容耦合电路故障
4.2.6 万用表检修高频消振电容电路故障
4.2.7 万用表检修消除无线电波干扰的电容电路故障
4.2.8 万用表检修扬声器分频电容电路故障
4.2.9 万用表检修发射极旁路电容电路故障
4.2.10 万用表检修RC串联电路故障
4.2.11 万用表检修RC并联电路故障
4.2.12 万用表检修RC串并联电路故障
4.2.13 万用表检修RC消火花电路故障
4.2.14 万用表检修话筒电路中的RC低频噪声切除电路故障
4.2.15 万用表检修RC录音高频补偿电路故障
4.2.16 万用表检修积分电路故障
4.2.17 万用表检修RC去加重电路故障
4.2.18 万用表检修微分电路故障
4.2.19 万用表检修RC低频衰减电路故障
4.2.20 万用表检修RC低频提升电路故障
4.3 万用表检修变压器和LC谐振电路故障
4.3.1 万用表检修典型电源变压器电路故障
4.3.2 电源变压器故障综述
4.3.3 万用表检修二次抽头电源变压器电路故障
4.3.4 万用表检修两组二次绕组电源变压器电路故障
4.3.5 万用表检修具有交流输入电压转换装置的电源变压器电路故障
4.3.6 万用表检修音频输入变压器电路故障
4.3.7 万用表检修音频输出变压器电路故障
4.3.8 万用表检修LC并联谐振阻波电路故障
4.3.9 万用表检修LC串联谐振吸收电路故障
4.4 万用表检修二极管典型应用电路故障
4.4.1 万用表检修正极性半波整流电路故障
4.4.2 万用表检修负极性半波整流电路故障
4.4.3 万用表检修正、负极性半波整流电路故障
4.4.4 万用表检修正极性全波整流电路故障
4.4.5 万用表检修正、负极性全波整流电路故障
4.4.6 万用表检修正极性桥式整流电路故障
4.4.7 万用表检修二倍压整流电路故障
4.4.8 万用表检修二极管简易直流稳压电路故障
4.4.9 万用表检修二极管限幅电路故障
4.4.10 万用表检修二极管温度补偿电路故障
4.4.11 万用表检修二极管控制电路故障
4.4.12 万用表检修二极管典型应用开关电路故障
4.4.13 万用表检修二极管检波电路故障
4.4.14 万用表检修继电器驱动电路中的二极管保护电路故障
4.4.15 万用表检修稳压二极管应用电路故障
4.4.16 万用表检修变容二极管电路故障
4.5 万用表检修三极管典型应用电路故障
4.5.1 万用表检修三极管固定式偏置电路故障
4.5.2 万用表检修三极管分压式偏置电路故障
4.5.3 万用表检修三极管集电极-基极负反馈式偏置电路故障
4.5.4 万用表检修三极管集电极直流电路故障
4.5.5 万用表检修三极管发射极直流电路故障
第5章 万用表检修单元电路故障
5.1 万用表检修电源电路和电压供给电路故障
5.1.1 故障种类
5.1.2 万用表检修交流降压电路故障
5.1.3 万用表检修整流和滤波电路故障
5.1.4 万用表检修直流电压供给电路故障
5.1.5 万用表检修稳压电路故障
5.1.6 万用表检修实用电源电路故障
5.1.7 万用表检修电源电路故障注意事项
5.1.8 万用表检修开关电源电路故障
5.2 万用表检修单级放大器和多级放大器电路故障
5.2.1 万用表检修单级音频放大器电路故障
5.2.2 万用表检修单级选频放大器电路故障
5.2.3 万用表检修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电路故障
5.2.4 万用表检修直接耦合多级放大器电路故障
5.3 万用表检修音量控制器、音频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电路故障
5.3.1 万用表检修普通音量控制器电路故障
5.3.2 万用表检修双声道音量控制器电路故障
5.3.3 万用表检修变压器耦合推挽功率放大器电路故障
5.3.4 万用表检修普通扬声器电路故障
5.3.5 万用表检修特殊扬声器电路故障
5.3.6 万用表检修二分频扬声器电路故障
5.3.7 万用表检修扬声器保护电路故障
5.4 万用表检修集成电路故障
5.4.1 集成电路故障特征
5.4.2 万用表检修集成电路故障方法
5.4.3 集成电路选配方法
5.4.4 万用表检修电子音量控制器电路故障
5.4.5 万用表检修单声道OTL功放集成电路故障
5.4.6 万用表检修双声道OTL功放集成电路故障
5.4.7 万用表检修OCL功放集成电路故障
5.4.8 万用表检修BTL功放集成电路故障
第6章 电子技术知识点“微播”
6.1 多种电烙铁和焊接技术知识点“微播”
6.1.1 特色电烙铁知识点“微播”
6.1.2 焊接技术知识点“微播”
6.2 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装配知识点“微播”
6.2.1 电路板知识点“微播”
6.2.2 电子元器件装配知识点“微播”
6.3 寻找电路板上关键测试点和元器件方法知识点“微播”
6.3.1 寻找电路板上关键测试点知识点“微播”
6.3.2 寻找电路板上元器件方法知识点“微播”
6.3.3 寻找电路板上信号传输线路方法知识点“微播”
6.4 根据电路板画出电路原理图方法知识点“微播”
6.4.1 画电路原理图基本思路
6.4.2 根据元器件画出电路图基本方法知识点“微播”
6.4.3 画出三极管放大器电路图知识点“微播”
6.4.4 集成电路画图方法知识点“微播”
6.4.5 画小型直流电源电路图方法知识点“微播”
6.5 多种集成电路拆卸和装配方法知识点“微播”
6.5.1 集成电路更换操作程序和方法
6.5.2 多种拆卸引脚集成电路的方法
第7章 百种元器件型号命名方法、结构和内电路快速查询平台
7.1 元器件型号命名方法查询平台
7.1.1 国产电阻器型号命名方法
7.1.2 贴片电阻器型号命名方法
7.1.3 热敏电阻器型号命名方法
7.1.4 压敏电阻器型号命名方法
7.1.5 光敏电阻器型号命名方法
7.1.6 湿敏电阻器型号命名方法
7.1.7 气敏电阻器型号命名方法
7.1.8 磁敏电阻器型号命名方法
7.1.9 力敏电阻器型号命名方法
7.1.10 电位器型号命名方法
7.1.11 电容器型号命名方法
7.1.12 微调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型号命名方法
7.1.13 磁棒型号命名方法
7.1.14 变压器型号命名方法
7.1.15 调幅收音机中频变压器型号命名方法
7.1.16 电视机中频变压器型号命名方法
7.1.17 二极管型号命名方法
7.1.18 国产三极管型号命名方法
7.1.19 日本产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7.1.20 美国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7.1.21 国际电子联合会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7.1.22 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
7.1.23 国外集成电路生产厂家的字头符号
7.1.24 日本三洋(Sanyo)公司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
7.1.25 日本日立(Hitachi)公司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
7.1.26 日本东芝(Toshiba)公司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
7.1.27 日本松下电器(Panasonic)公司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
7.1.28 日本三菱电机(Mitsubish)公司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
7.1.29 日本电气(NEC)公司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
7.1.30 晶闸管型号命名方法
7.1.31 石英晶振型号命名方法
7.2 元器件结构图查询平台
7.2.1 贴片电阻器、线绕电阻器和薄膜电阻器结构
7.2.2 可变电阻器和电位器结构
7.2.3 光敏电阻器、湿敏电阻器、气敏电阻器和压敏电阻器结构
7.2.4 电阻型光电电位器、结型光电电位器和磁敏电位器结构
7.2.5 电容器基本结构、纸介电容器和贴片多层陶瓷电容器结构
7.2.6 有极性和无极性电解电容器、拉线微调电容器结构
7.2.7 电感器和贴片电感器结构
7.2.8 共模电感器和差模电感器结构
7.2.9 行线性调节器、变压器、振荡线圈和中频变压器结构
7.2.10 肖特基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结构
7.2.11 三极管结构
7.2.12 场效应管结构
7.2.13 晶闸管结构
7.2.14 光电耦合器、电子三极管、电动式扬声器和晶振内部结构
7.2.15 电磁继电器、磁头和直流有刷电机结构
7.3 数十种元器件等效电路和内电路查询平台
7.3.1 普通电阻器和压敏电阻器等效电路
7.3.2 贴片电容器、有引脚电容器、有极性电解电容器、大容量电解电容器和电感器等效电路
7.3.3 变容二极管、普通晶闸管、双向触发二极管、逆导晶闸管、双向晶闸管、4极晶闸管、BTG晶闸管和光控晶闸管等效电路
7.3.4 石英晶振和陶瓷滤波器等效电路
7.3.5 普通复合管(达林顿管)内电路、大功率复合管内电路和带阻尼管的行输出管等效电路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电子元器件的奥秘:从基础到应用的全方位解析》 一、 现代电子世界的基石:探寻电子元器件的深层魅力 在波澜壮阔的电子技术发展史中,电子元器件无疑是承载一切奇迹的基石。它们以微观世界的精妙结构,汇聚了人类智慧的结晶,驱动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前进。从掌中的智能手机到浩瀚的航天探测器,从日常的家用电器到复杂的工业自动化系统,无一不闪耀着电子元器件的光芒。然而,对于许多电子爱好者、初学者乃至专业人士而言,电子元器件的世界依然充满了神秘感。它们种类繁多,特性各异,如何才能真正掌握它们的原理、性能与应用,实现从“知道”到“精通”的飞跃? 本书将带领您深入电子元器件的每一个角落,揭示隐藏在精密外壳之下的科学奥秘。我们并非简单罗列枯燥的数据和参数,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系统且富有洞察力的知识体系。从最基本的电阻、电容、电感,到复杂的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再到集成电路的宏观概述,我们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生动形象的阐释,让您深刻理解每一个元器件的“前世今生”——它们是如何诞生的,其核心工作原理是什么,又具备哪些独特的性能特征。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教材中知识点割裂的局限,将不同类型元器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娓娓道来。我们会强调,电子世界并非孤立的元器件堆砌,而是万千组件协同工作的有机整体。通过深入剖析元器件的内部结构,您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其电学特性,例如电阻如何阻碍电流,电容如何储存电荷,电感如何抵抗电流变化,半导体如何实现导电性的调控等等。我们将运用物理学和电工学的基本原理,辅以清晰的图示和模型,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进而为掌握其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深度解析:洞察不同类型电子元器件的核心机理与特质 1. 被动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电流世界的“规矩制定者” 电阻(Resistor):作为最基础的元器件,电阻并非仅仅是简单的“阻碍”。我们将从微观层面探讨电阻的本质——材料的导电性能,以及宏观表现——欧姆定律。本书将详细解析不同种类电阻的结构与特性,包括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线绕电阻、精密电阻等,深入理解它们的功率损耗、温度系数、容差等关键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我们将揭示电阻在分压、限流、功率衰减等电路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电阻类型和阻值。 电容(Capacitor):电容以其储存电荷的能力,在电子电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将深入解析电容器的构成原理,即通过绝缘介质隔开的两个导体板。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电介质(如陶瓷、电解液、薄膜)对电容器性能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类型电容器(如陶瓷电容器、电解电容器、钽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本书将重点阐述电容器在耦合、滤波、储能、定时、旁路等电路中的关键作用,并深入分析其等效串联电阻(ESR)和等效串联电感(ESL)等影响高频特性的重要参数。 电感(Inductor):电感器以其储存磁场能量的能力,成为电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将探究电感器线圈的绕制方式、磁芯材料(如铁氧体、软磁合金)对电感值的影响,以及电感器的漏感、寄生电容等关键参数。本书将详细解析电感器在储能、滤波、振荡、变压等电路中的核心功能,并阐述其与电容组成的LC谐振电路在调谐和滤波中的重要意义。 2. 半导体元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信息处理的“核心引擎” 二极管(Diode):作为最简单的半导体器件,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是其核心特征。本书将深入剖析PN结的形成原理,以及二极管的整流、稳压、检波、发光(LED)和光电转换(光电二极管)等基本功能。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二极管,如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齐纳管)、肖特基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等的结构、工作特性曲线、关键参数(如正向压降、反向击穿电压、工作电流)以及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三极管(Transistor):三极管的出现标志着电子技术进入了放大和开关时代。本书将深入解析双极型晶体管(BJT)的PNP和NPN结构,以及其放大和开关两大核心功能。我们将详细阐述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发射极三个电极的作用,输入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以及放大模式下的电流增益(β)、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等关键参数。同时,我们将深入探讨三极管作为开关电路的原理,以及在各种放大电路(如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和开关电路中的应用。 场效应管(Field-Effect Transistor, FET):场效应管以其高输入阻抗和电流控制电压的特性,在现代电子电路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书将系统介绍结型场效应管(JFET)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我们将详细解析栅极、漏极、源极这三个电极的作用,不同工作模式(如夹断、饱和)下的特性曲线,以及其跨导、阈值电压、漏-源击 শোষণ电压等关键参数。本书将重点阐述MOSFET的N沟道和P沟道增强型、耗尽型结构,以及其在数字电路、开关电源、高频电路和功率驱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3.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微电子世界的“智慧大脑” 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集大成者,它将大量电子元器件集成在一块小小的芯片上,实现了极高的集成度和功能复杂性。本书将从宏观角度介绍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分类(如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以及其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的不可替代性。我们将简要介绍几种典型的集成电路应用,如运算放大器、逻辑门电路、微处理器、存储器等,帮助读者理解集成电路如何通过内部的精妙设计,实现复杂的信号处理、信息存储和控制功能。虽然本书不深入探讨具体的IC芯片原理图,但将为读者构建起理解集成电路整体运作机制的框架,为其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 从理论到实践:掌握电子元器件的检测与应用技巧 光理解原理是不够的,真正的精通离不开实践。本书将贯穿“检测”与“应用”的双重主线,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精准检测:洞察元器件的“健康状况” 万用表的使用与技巧:作为最常用的电子测量工具,万用表能够直接或间接检测出元器件的基本参数。本书将详细介绍数字万用表和模拟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利用万用表检测电阻的阻值、电容的容量(部分型号)、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通路与短路情况。 示波器的应用:示波器是观察电子信号波形、分析电路动态特性的强大工具。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使用示波器观察不同元器件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例如观察电容的充放电波形、电感的滤波效果、三极管的放大波形等。我们将讲解示波器的基本操作,如时基、触发、垂直灵敏度等设置,以及如何通过波形分析来判断元器件是否存在故障。 其他检测方法与仪器:在更深入的检测领域,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专用检测仪器,如LCR测试仪(专门测量电感、电容、电阻的参数)、晶体管测试仪、半导体参数测试仪等。本书将简要介绍这些仪器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帮助读者了解更专业、更精确的元器件检测手段。 故障诊断思路:通过对各种元器件的检测方法的学习,本书将引导读者建立一套系统性的故障诊断思路。我们将强调“由表及里”、“分而治之”的原则,教会读者如何根据电路的功能和常见的故障现象,合理地选择检测对象和检测方法,从而快速定位故障元器件,提高维修效率。 2. 灵活应用:让元器件在电路中“大放异彩” 经典电路分析:本书将通过分析一系列经典的电子电路,展示不同元器件的组合应用。例如,我们将解析RC充放电电路在定时器和振荡器中的应用;RLC滤波电路在电源和信号处理中的作用;三极管作为开关实现继电器驱动和LED灯控制;场效应管在功率放大器中的应用;以及运放组成的各种实用电路(如加法器、减法器、积分器、微分器)等等。 元器件选型指南:在实际项目设计中,如何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至关重要。本书将提供实用的元器件选型指导,帮助读者理解不同元器件的规格参数、性能指标之间的权衡,以及如何根据成本、功耗、精度、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最优选择。 实例解析与项目实践: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本书将穿插一些小型、典型的电子项目实例。这些项目将涵盖基础的信号发生、信号处理、电源管理等领域,通过实际的电路搭建和调试过程,让读者亲身体验元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魅力,并从中学习电路设计、焊接、测试等关键技能。 四、 卓越品质,匠心打造——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本书的创作团队,凭借多年的电子行业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功底,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套既权威又易于理解的电子元器件学习指南。 严谨的科学性与深入的洞察力:本书内容基于扎实的物理学和电工学原理,对每一个元器件的内在机理都进行了深入剖析,力求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与逻辑清晰的编排:本书按照元器件的分类和功能,构建了清晰的学习逻辑,从基础到进阶,循序渐进,确保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图文并茂的阐释与生动形象的讲解: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本书配有大量高质量的原理图、结构图、特性曲线图以及实际应用示意图,并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化繁为简。 注重实践与应用:本书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检测、电路应用紧密结合,通过详细的检测方法和经典电路分析,以及实用的选型指南和项目实例,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向广泛读者群体:无论是正在求学的电子专业学生,还是投身电子研发的工程师,亦或是热衷于电子制作的爱好者,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学习伙伴。它能够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为专业人士提供深入的参考,为业余爱好者点燃创新的火花。 结语 电子元器件的世界广阔而深邃,掌握它们,就如同掌握了现代科技的脉搏。本书《电子元器件的奥秘:从基础到应用的全方位解析》将是您探索这一领域的最佳向导,助您在电子技术的世界里,自信前行,无所不能。准备好迎接这场深入的知识之旅,开启您的电子元器件精通之路吧!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初学者,我在接触电子制作的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就是对元器件的认识不足,更不用说进行精确的检测了。每次遇到问题,都只能凭借经验和网上的零散信息去猜测,效率非常低下。《电子元器件检测全精通(双色版)》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就充满了解决我这种困境的希望。“全精通”预示着它会涵盖电子元器件的方方面面,而“检测”更是直击我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胡斌、胡松这对作者组合,加上9787115336668这个ISBN,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充满信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元器件说起,比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等,详细介绍它们的特性、型号以及最关键的——如何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去检测它们是否正常工作。我尤其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检测技巧和经验,例如如何避免在检测过程中损坏元器件,以及如何根据元器件的型号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这本书的“双色版”特点也让我十分期待,相信彩色图示一定能让复杂的电子知识变得更加易懂。

评分

我是一名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平时除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也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小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但总感觉在元器件的检测方面,自己的功力还不够深厚,很多时候面对一些疑难杂症,总会束手无策。《电子元器件检测全精通(双色版)》这本书,从书名就能看出其内容之详实。“精通”二字,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能帮助我系统性地提升在这方面的技能。胡斌、胡松这两个名字,在我看来就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再加上9787115336668这个ISBN,这本身就代表了其权威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各种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失效模式,以及最关键的——如何运用各种仪器设备(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等)进行深入的检测和诊断。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基础的检测方法,更能深入探讨一些高级的检测技巧,比如如何进行电路板级的故障定位,如何分析波形来判断元器件的动态特性。这本书的“双色版”设计,也让我相信它在图示方面一定会做得非常出色,能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检测过程。

评分

拿到这本《电子元器件检测全精通(双色版)》纯属偶然,当时在书店里瞎逛,被它鲜亮的封面和厚实的体量吸引了。翻开随意看了几页,就觉得这书的内容相当扎实。我一直对电子这块儿挺感兴趣的,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平时自己捣鼓一些小玩意儿,总免不了要跟各种元器件打交道。很多时候,遇到问题,不知道是元器件坏了还是哪里出了错,就很头疼。市面上关于电子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把元器件的检测讲透彻的,我之前还真没找到几本。这本的标题“全精通”听起来就很有野心,而且“双色版”这一点也很吸引人,我一直觉得图文并茂的书更容易理解,尤其是这种技术类的书籍,清晰的图示能省去不少文字的描述,也能避免很多理解上的偏差。这本书的作者是胡斌和胡松,这名字在我看来就挺专业的,加上9787115336668这个ISBN号,感觉是一本正规出版的、值得信赖的技术书籍。我当时就觉得,如果这本书真的能让我对各种元器件的检测有个“全精通”的认识,那绝对是物超所值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里面到底有哪些干货,能解决我在电子DIY过程中遇到的那些棘手问题。

评分

说实话,我平时看书有个习惯,就是不只是看内容,还会留意书的整体设计和排版。这本《电子元器件检测全精通(双色版)》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标题和作者信息都清晰明了,9787115336668这个ISBN号也方便我后续查找。更重要的是,书的内页排版也让人赏心悦目。作为一本技术类书籍,“双色版”的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各种图表、电路示意图、元器件实物照片都采用了清晰的颜色区分,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电路原理和元器件的结构非常有帮助。很多时候,文字描述可能显得枯燥乏味,但配合着彩色的图示,那些抽象的概念立刻就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常用元器件的检测方法,不仅有理论的讲解,还有实际操作的步骤,配合着清晰的图文,感觉就像有老师在手把手地教我一样。这种高质量的排版和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我觉得作者和出版社在细节上都做得非常用心,也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有了更高的期待。

评分

最近一直在琢磨着要把家里的老式音响系统升级一下,里面涉及到不少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结合,我感觉很多元件都可能老化或者损坏,但又不敢贸然拆开乱动,怕越修越糟。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电子元器件检测全精通(双色版)》。书名就特别吸引我,我一直对“精通”这种词语抱有很高的兴趣,而且“检测”这两个字正好戳中了我的痛点。我需要的正是能够帮我判断出是哪个元器件出了问题,或者说,如何才能有效地检测出元器件的好坏。这本书的作者是胡斌和胡松,听起来就是专业人士,再加上9787115336668这个ISBN号,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应该非常权威和实用。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详细介绍各种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方法、工作原理,以及最关键的——各种故障的检测手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测试仪器使用方法,比如万用表、示波器等,并且能给出一些实际操作的案例,让我能够举一反三,应用到我自己的维修项目中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