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标准化生产技术 9787508269603 金盾出版社

肉羊标准化生产技术 9787508269603 金盾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权凯 著
图书标签:
  • 肉羊
  • 标准化生产
  • 养殖技术
  • 畜牧业
  • 金盾出版社
  • 农业科技
  • 绵羊
  • 羊业
  • 养殖管理
  • 技术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晚秋画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69603
商品编码:2942611293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肉羊标准化生产技术

定价:18.00元

作者:权凯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082696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由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畜牧工程系多位专家编著。内容包括:肉羊标准化生产概述,肉羊生物学特性及标准化肉羊品种,肉羊标准化选种选配技术,肉羊标准化繁殖技术,标准化肉羊场建设,肉羊标准化饲料生产,肉羊标准化饲养管理,肉羊标准化疾病防治,标准化肉羊养殖环境控制和肉羊产品质量标准化等。本书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肉羊标准化生产的技术体系和经验,内容实用,操作性强,可供肉羊养殖场技术人员及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牧草种植与管理 本书详细阐述了牧草的种类选择、种植技术、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为农牧业生产者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牧草生产指导。 第一章 牧草概述 牧草是供牲畜食用的草本植物的总称,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优质的牧草不仅能满足牲畜的营养需求,提高饲料转化率,还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改善畜产品品质。随着现代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对牧草的科学化、标准化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1.1 牧草的营养价值与重要性 牧草是反刍动物,特别是牛、羊等草食性牲畜最主要的能量和营养来源。其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如粗纤维、氮素提取物)、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不同种类的牧草,其营养成分含量及比例也存在差异。例如,豆科牧草通常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禾本科牧草则富含能量。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牧草,可以构建营养均衡的饲料配方,满足牲畜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求。 1.2 牧草的分类 牧草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植物学特性、用途、地理分布等进行划分。 按植物学分类: 禾本科牧草: 如狼尾草、象草、苏丹草、黑麦草、羊茅、狗牙根等。这类牧草通常生长迅速,产量较高,但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纤维含量较高。 豆科牧草: 如苜蓿、三叶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花生草等。这类牧草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且能固氮,改良土壤。 菊科牧草: 如菊苣等。其营养成分丰富,适口性佳。 莎草科牧草: 如水莎草等,常见于湿地环境。 按用途分类: 放牧用牧草: 强调耐踩踏、再生能力强、适口性好的品种。 刈割青贮用牧草: 强调产量高、适口性好、易于青贮的品种。 鲜喂用牧草: 强调鲜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品种。 按生长季节分类: 春性牧草: 主要在春季生长,如春小麦、某些黑麦草品种。 夏生牧草: 在夏季生长旺盛,如狼尾草、象草。 秋性牧草: 在秋季生长,如秋播黑麦草。 越年生牧草: 可以在秋季播种,越冬后春季生长,如越年生黑麦草。 多年生牧草: 种植一次可利用多年,如苜蓿、羊茅。 1.3 牧草产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牧草产业正朝着高效、可持续、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主要趋势包括: 品种改良与引进: 培育和引进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牧草新品种,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畜种的需求。 标准化生产: 建立科学的种植、管理、收获、加工标准,提高牧草品质和生产效率。 机械化作业: 推广应用先进的牧草机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草畜结合: 强调牧草生产与畜牧养殖的紧密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生态友好型生产: 关注环境保护,推广有机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第二章 牧草地的选择与准备 选择适宜的牧草地并进行科学的土壤准备,是牧草丰产稳产的基础。 2.1 牧草地的选择原则 光照充足: 牧草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以进行光合作用。应选择坡度适中、遮荫少的区域。 水源充足且排灌方便: 充足的水源是牧草生长的生命线。同时,需要考虑排水,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土壤肥沃: 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沙质土壤、壤土或粘壤土均可,但需改良。 地形平坦或缓坡: 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管理,减少水土流失。 远离污染源: 避免工业、生活和农业污染,确保牧草品质。 交通便利: 便于运输种籽、肥料、农药以及收获的牧草。 2.2 土壤改良 对于土壤肥力较低、结构不良的土地,需要进行土壤改良。 增施有机肥: 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绿肥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深耕细作: 深翻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有利于根系生长。 调整土壤pH值: 大部分牧草适宜在pH 6.0-7.0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中生长。根据土壤pH值,可施用石灰(pH偏酸)或硫磺粉(pH偏碱)进行调节。 改良盐碱地: 对于盐碱地,可采用增加灌溉淋洗、种植耐盐碱牧草、施用石膏等措施。 改良黏质土: 混入沙子、有机物等,增加通透性。 2.3 翻耕与耙地 翻耕: 一般在播种前1-2个月进行。根据土壤质地和作物种类,翻耕深度在20-30厘米。 耙地: 翻耕后,进行耙地,使土壤平整、细碎,清除杂草和石块。可采用耙齿、滚筒等工具。 镇压: 对于疏松土壤,可在耙地后进行镇压,提高土壤紧实度,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第三章 牧草的播种与栽培 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掌握正确的播种技术,是保证牧草出苗整齐、生长旺盛的关键。 3.1 牧草品种的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畜种需求以及生产目的,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适宜性: 考虑品种的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 产量: 选择高产的品种,保证饲料供应量。 营养价值: 选择营养成分含量高、适口性好的品种。 利用方式: 根据是放牧、刈割还是青贮,选择不同特性的品种。 多茬利用: 考虑品种的再生能力,选择可多次刈割利用的品种。 混播搭配: 考虑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可提高产量和营养价值。 3.2 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春播: 大多数牧草适宜春季播种,一般在当地土壤解冻、气温稳定在5°C以上时进行。 夏播: 在某些地区,也可在雨季进行夏播。 秋播: 部分越年生或冬性牧草可秋季播种,以便越冬生长。 3.3 播种方法 条播: 将种子按一定行距、株距播于沟中,便于管理和收获。行距根据品种特性和机械化程度确定,一般为15-30厘米。 撒播: 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地表,然后耙入土中。适宜于小面积或草坪种植。 穴播: 将种子播于预设的穴中,常用于一些较大种子或需要精量播种的品种。 机械播种: 使用播种机进行播种,效率高,播种均匀。 3.4 播种深度与密度 播种深度: 种子播种深度受种子大小、土壤湿度和土壤质地影响。一般而言,种子粒径大、土壤疏松、墒情好的,播种深度可稍深;反之,则应稍浅。通常为1-3厘米。 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的生育期长短、分蘖能力、以及期望的产量来确定。过密易导致植株瘦弱,通风不良,易发病;过稀则产量低。 3.5 覆土与镇压 播种后,应及时覆土,厚度以能覆盖种子为宜,然后进行轻微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吸水萌发。 3.6 混播技术 将不同品种的牧草(如豆科与禾本科)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播种,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产量、营养价值和饲料利用率,同时还能改善土壤肥力。混播时,要注意不同品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以及它们的生长习性,确保混播成功。 第四章 牧草田间管理 精细化的田间管理是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4.1 灌溉 时机: 在牧草生长关键时期,如干旱缺水时,应及时灌溉。 方式: 可采用漫灌、喷灌、滴灌等方式,根据条件选择。 水量: 灌溉水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土壤板结或淹根。 4.2 施肥 基肥: 播种前施足有机肥和适量的无机肥作为基肥。 追肥: 在牧草生长期间,根据土壤肥力、长势和收获期,适时进行追肥。 氮肥: 促进茎叶生长,提高产量。 磷肥: 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逆性。 钾肥: 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提高耐寒性。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科学施肥,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绿肥种植: 种植绿肥作物,收割后翻入土壤,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 4.3 杂草防除 杂草与牧草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严重影响牧草产量和品质。 农业防治: 精细整地: 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杂草。 合理密植: 增加牧草密度,使其快速生长,形成草被,抑制杂草。 轮作: 避免连作,通过轮作改变土壤环境,抑制某些杂草。 及时刈割: 在杂草未成熟结籽前刈割,减少其繁殖。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可选用对牧草安全、对杂草高效的除草剂,但要注意农药残留问题。 生物防治: 利用某些生物(如食草昆虫)来控制杂草,是一种环保的防治方法。 4.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牧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 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合理轮作: 减少病原菌和害虫在土壤中的积累。 加强田间管理: 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 加强肥水管理: 增强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物理防治: 如诱捕、灯光诱杀等。 化学防治: 在病虫害严重时,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使用。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寄生蜂、捕食螨)来控制害虫。 第五章 牧草的收获与利用 科学的收获与利用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牧草的价值。 5.1 收获时期 不同品种,不同时期: 不同牧草品种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有所不同。一般在花期或盛花期收获,此时营养物质含量较高。 利用方式: 放牧: 根据草场长势和牲畜需求,进行轮牧或补饲。 鲜喂: 在牧草鲜嫩、营养价值高时刈割,直接饲喂。 青贮: 在收割后,通过厌氧发酵制成青贮饲料,便于长期储存。 干草: 将刈割的牧草晒干,制成干草,便于储存和运输。 5.2 收获方法 人工收割: 使用镰刀、铡刀等工具。 机械收割: 使用割草机、打捆机等,效率高,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收割高度: 刈割高度应根据牧草品种和利用方式确定,一般留茬5-10厘米,以利于再生。 5.3 牧草的加工与贮藏 晾晒干草: 将刈割的牧草在晴朗天气下摊开晾晒,翻晒数次,直至水分含量达到15%以下。 青贮: 将牧草切碎,加入青贮添加剂,然后压实贮藏于青贮窖或青贮塔中,在缺氧条件下发酵。 调制商品草: 将牧草加工成草块、草粉等,便于运输和饲喂。 第六章 牧草种植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科学的牧草种植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能产生显著的环境效益。 6.1 经济效益 降低饲料成本: 自繁自育牧草,可显著降低畜牧养殖的饲料成本。 提高畜产品品质: 优质牧草是生产优质肉、奶、蛋的基础。 增加经济收入: 通过销售牧草、青贮饲料、干草等,可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产业发展: 牧草种植是畜牧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6.2 环境效益 改良土壤: 豆科牧草的固氮作用可提高土壤肥力;根系发达的牧草可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净化空气: 牧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涵养水源: 良好的草地植被能增加降水渗透,涵养水源。 生物多样性: 牧草地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相较于粗放式放牧,科学种植的牧草能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牲畜粪便产生的甲烷等温室气体。 结语 牧草是畜牧业的基石,科学、规范的牧草生产技术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书从牧草的种植、管理、收获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能为广大农牧业生产者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共同推动牧草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所以会被《肉羊标准化生产技术》这本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一直对“技术”和“标准化”这两个词很敏感。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是提升效益的关键,而标准化则是保证质量稳定的基石。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两个方面的学习需求。它系统地介绍了肉羊养殖的全过程,从最初的品种选择、引进,到育种、繁殖,再到饲料营养的科学配比,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肉羊体况评分和健康监测的部分,它提供了一套可视化的评估方法,能够帮助养殖者更直观地了解羊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书中关于养殖场环境管理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卫生清洁,而是从生物安全、空气质量、水质管理等多个维度,提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案,旨在为肉羊创造一个最适宜生长的环境。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现代肉羊产业的窗口,让我认识到规范化、科学化养殖的重要性。

评分

初次翻阅《肉羊标准化生产技术》一书,我主要是出于对畜牧业生产模式的探究。我对“标准化”这个词颇感兴趣,想了解在肉羊养殖领域,究竟是如何通过规范化的流程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这本书的条理非常清晰,从源头追溯,详细介绍了优质种羊的选择标准、繁育技术,以及如何构建科学的饲养体系。它着重强调了环境因素对肉羊生长的重要性,包括圈舍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以及粪污处理等方面,并提供了具体的实施建议。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肉羊的营养需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不仅列举了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粗蛋白、能量等指标,还提供了多种饲料配方的参考,这对于追求精细化管理的养殖户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此外,书中对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病原体识别到疫苗接种,再到药物治疗,都提供了相对详尽的指导,这对于降低养殖风险、提高成活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

拿到《肉羊标准化生产技术》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职业好奇心。我平时的工作内容和畜牧业没什么直接联系,但偶尔会接触到一些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话题,于是就想了解一下像肉羊这样的生产环节,究竟是怎么操作的,特别是“标准化”这三个字,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会揭示一些行业内的“内幕”或者说规范。读完之后,我的确对肉羊的整个产业链有了更宏观的认识。它详细地阐述了从种源的引进和繁育,到饲养过程中的环境控制、卫生防疫,再到育肥期的精细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科学、精准。书里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部分,写得非常具体,比如列举了不同疾病的症状,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甚至还提到了用药的剂量和疗程,这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虽然无法完全替代兽医的专业诊断,但至少能提供一个基本的判断依据,也能让自己在和兽医沟通时更有底气。此外,书中关于肉羊的品种特点、优势劣势的分析,也让我对不同品种的肉羊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它们各自适合什么样的饲养环境和市场定位。

评分

我选择《肉羊标准化生产技术》这本书,主要还是被它的实用性所吸引。我一直认为,很多知识如果不能落地,那价值就大打折扣。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就像一本操作手册,一步一步地教你如何去实践。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关于肉羊的健康管理部分,里面详细介绍了如何观察羊的日常行为、食欲、粪便等,来判断它是否健康。书中还给出了很多关于预防疾病的措施,比如圈舍的消毒、通风、垫料的管理等等,这些看似简单但却非常关键的细节,往往容易被忽视。而且,它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免疫程序,告诉你什么时候需要给羊打什么疫苗,剂量是多少,什么时候需要补打,这些信息对于初次接触养殖或者想要规范化经营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饲料营养的讲解,它不只是告诉你喂什么,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喂,不同营养素对羊的生长有什么作用,以及如何根据羊的生长阶段来调整饲料配方,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浪费。

评分

《肉羊标准化生产技术》这本书,我当初是因为家里的养殖场一直用着一些传统的方法,想找点更科学、更规范的指导,才偶然在书店里翻到的。拿到手里一看,那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专业劲儿,厚实的书页和清晰的排版,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之前对养羊这行虽然耳濡目染,但总觉得很多环节都比较凭经验,缺乏系统性的知识。这本书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它从最基础的品种选择、饲料配制,到疾病防治、疫病防控,再到后期的屠宰加工和市场营销,几乎涵盖了肉羊生产的方方面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提供了非常实操性的建议,比如不同生长阶段的羊应该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样的圈舍环境最适合它们,以及如何预防常见的几种疾病,这些细节对我来说都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它关于饲料营养配比的部分,讲解得很透彻,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以前有些羊长得慢,原来是营养不均衡。还有关于疫苗接种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前我都是听兽医的,现在自己也能大概了解了。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教我如何把养羊这件事做得更专业、更高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