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蔬菜收贮运环节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手册 王凤忠,范蓓,卢嘉,李敏

大宗蔬菜收贮运环节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手册 王凤忠,范蓓,卢嘉,李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凤忠,范蓓,卢嘉,李敏 著
图书标签:
  • 蔬菜
  • 收贮运
  • 质量安全
  • 风险管控
  • 农产品
  • 食品安全
  • 王凤忠
  • 范蓓
  • 卢嘉
  • 李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品读天下出版物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34542
商品编码:2943248357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大宗蔬菜收贮运环节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手册

定价:50.00元

售价:37.5元,便宜12.5元,折扣75

作者:王凤忠,范蓓,卢嘉,李敏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116345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1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1)
1��1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概念和定义(1)
1��2农产品收贮运环节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概况(2)
2大宗蔬菜收贮运环节风险防控(5)
2��1我国蔬菜产业现状(5)
2��1��1蔬菜生产概况(5)
2��1��2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6)
2��2我国大宗蔬菜风险分析(6)
2��2��1蔬菜产业“三剂”来源(6)
2��2��2典型大宗蔬菜“三剂”使用概况(7)
3大宗蔬菜收贮运环节风险评估(8)
3��1绿叶菜类蔬菜(8)
3��1��1生菜(叶用莴苣)(8)
3��1��2茼蒿(10)
3��1��3荠菜(11)
3��1��4苦苣(12)
3��1��5油麦菜(13)
3��1��6蕹菜(空心菜)(14)
3��1��7芹菜(15)
3��2白菜类蔬菜(16)
3��2��1大白菜(16)
3��2��2小白菜(18)
3��2��3结球甘蓝(卷心菜)(20)
3��2��4娃娃菜(22)
3��2��5芥蓝(23)
3��2��6花椰菜(菜花)(24)
3��2��7西兰花(26)
3��3根菜类蔬菜(27)
3��3��1白萝卜(27)
3��3��2玄参(水萝卜)(29)
3��3��3胡萝卜(31)
3��4豆类蔬菜(33)
3��4��1菜豆(四季豆)(33)
3��4��2豇豆(34)
3��4��3扁豆(36)
3��4��4荷兰豆(37)
3��4��5青豆(39)
3��4��6豌豆(40)
3��4��7菜用大豆(毛豆)(42)
3��5瓜类蔬菜(44)
3��5��1南瓜(44)
3��5��2冬瓜(46)
3��5��3苦瓜(48)
3��5��4西葫芦(50)
3��6葱蒜类蔬菜(51)
3��6��1大葱(51)
3��6��2细香葱(53)
3��6��3洋葱(55)
3��6��4蒜(57)
3��6��5蒜薹(59)
3��7茄果类蔬菜(60)
3��7��1尖椒(60)
3��7��2甜椒(62)
3��7��3朝天椒(64)
3��7��4番茄(66)
3��7��5茄子(68)
3��7��6圣女果(70)
3��8薯芋类蔬菜(72)
3��8��1生姜(72)
3��8��2马铃薯(74)
3��9多年生蔬菜(76)
3��9��1竹笋(76)
3��9��2百合(78)
3��10水生蔬菜(80)
3��10��1荸荠(80)
3��10��2茭白(82)
3��11芽菜类蔬菜(84)
3��11��1黄豆芽(84)
3��11��2绿豆芽(85)
3��12野生蔬菜类(86)
3��12��1蕨菜(86)
3��13食用菌类蔬菜(88)
3��13��1木耳(88)
3��13��2银耳(90)
3��13��3平菇(92)
3��13��4草菇(94)
3��13��5口蘑(95)
3��13��6猴头菇(96)
3��13��7金针菇(98)
3��13��8香菇(100)
3��13��9鸡腿菇(102)
3��13��10茶树菇(104)
3��13��11杏鲍菇(105)
3��14其他类蔬菜(107)
3��14��1黄花菜(107)
3��14��2黄秋葵(109)
3��14��3莲子(110)
4蔬菜收贮运环节管控措施(111)
4��1蔬菜收获环节风险分析与管控措施(111)
4��2蔬菜初加工环节风险分析与管控措施(111)
4��3蔬菜包装环节风险分析与管控措施(113)
4��4蔬菜贮藏环节风险分析与管控措施(113)
4��5蔬菜运输环节风险分析与管控措施(115)
参考文献(116)

作者介绍


王凤忠,研究员,加工所副所长。主持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00多篇,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食品功能因子研究与利用”首席科学家、农业部农产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食物营养与健康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主持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农业财政专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10余项,包括财政部创新工程项目,食品功能因子研究与利用;农业部质量监管项目,农产品产地收储运环节未知危害因子识别与已知危害因子安全性评价;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全国农产品加工原料真菌毒素及其产毒菌污染调查。在JournalofFunctionalFoods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蜂胶王浆软胶囊制备、功能评价及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研究》、《农产品中常用添加剂标准汇编》等著作3部,授权国家发明12项,制定农业行业标准3项,研制并转让蜂胶软胶囊、解酒护肝饮料等产品8种。范蓓: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副主任,农业部农产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副主任。2017年度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工作者称号。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标准与质量安全控制研究,主要研究方向:1)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研究;2)农产品保鲜加工环节风险评估与营养功能评价;3)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础性工作专项、农业财政专项、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等课题研究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6部,申请10余项。卢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农业部农产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舆情监测与分析、农产品加工国际标准官方评议等项目。获国家发明5项,参编专著3部;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2篇。

文摘


序言



《田间到餐桌:守护舌尖上的新鲜与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理指南》 内容概述: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实操性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指南,旨在为农产品生产者、合作社、加工企业、销售商以及相关监管部门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质量安全管控解决方案。本书不拘泥于某一类具体农产品,而是着眼于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条,聚焦于关键环节的质量安全风险识别、评估与管控。内容涵盖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使用、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初加工;贮存与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包装、病虫害监控;以及销售环节的追溯、抽检与不合格品处置等方方面面。本书强调科学管理、风险预警、全程追溯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参考。 核心内容详述: 第一部分:生产源头——筑牢质量安全的基石 一、 优良品种与健康栽培: 品种选择的重要性: 详细阐述选择抗病虫、适应性强、产量稳定且品质优良的品种,是降低生产风险、提升产品质量的第一步。探讨不同农产品对品种的特定要求,如蔬菜的抗寒、耐贮性,水果的糖度、风味等。 健康栽培理念: 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通过优化土壤管理(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技术、轮作休耕等措施,提高作物自身抗性,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标准解读: 深入解读国家及行业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指导生产者如何依照标准进行规范化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 科学的投入品管理: 农药、化肥、兽药的科学使用: 详细列举农产品中常见农药、化肥、兽药的种类、作用机理,重点讲解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包括选择、用量、施药方法、安全间隔期等,强调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对化肥的科学配比、施用时机进行指导,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减少环境污染。 农药兽药残留监控与管理: 介绍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与技术,指导生产者如何建立投入品使用记录,确保可追溯性,并主动配合抽检,主动检测,降低不合格风险。 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的来源与储存: 强调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的肥料、农药等投入品,并进行规范储存,防止失效、污染和误用。 三、 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 土壤与水质保护: 探讨如何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精准灌溉、节水农业等技术,减少土壤板结、盐渍化,以及水体富营养化。介绍病原菌、重金属等环境污染源的识别与防控。 病虫害综合治理(IPM): 详细介绍物理防治(如诱捕器、防虫网)、生物防治(如天敌利用、微生物制剂)、农业防治(如选用抗病品种、调整播期)以及化学防治的协同应用,强调在保障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指导生产者如何科学处理农作物秸秆、废弃农膜、畜禽粪便等,减少环境污染,并探索其资源化利用途径,如制作有机肥、沼气等。 四、 采收与初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 适时采收: 强调根据农产品成熟度、品质要求和市场需求,选择最佳采收时机,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收对品质造成影响。 规范化采收操作: 介绍不同农产品的采收方法,避免机械损伤,减少病原菌侵染机会。例如,水果的轻拿轻放,蔬菜的整洁采摘。 采后初处理: 针对不同农产品,指导进行必要的预冷、去杂、分级、清洗、去皮等初处理,有效抑制呼吸作用,延缓衰老,保持新鲜度。 包装材料的选择与规范: 讲解不同包装材料的特性,如何选择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能够有效保护产品、延长保鲜期的包装材料,以及包装过程的卫生要求。 第二部分:流通环节——守护品质的“冷链”与“追溯” 一、 贮存过程的科学管理: 贮存环境控制: 详细介绍不同农产品对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如乙烯浓度)的适宜要求,以及如何通过冷库、气调库、防潮设备等进行精确控制。 病虫害监控与防治: 阐述贮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介绍防虫、防鼠、防霉、防腐的措施,以及对贮存环境的定期检查与消毒。 包装与堆码: 指导合理的包装方式和堆码技巧,既能保护产品,又能保证空气流通,防止挤压损伤。 贮存期管理与出库: 强调先进先出原则,定期检查产品质量,及时处理变质产品,避免交叉污染。 二、 运输过程的温度与卫生保障: 冷链运输的重要性: 深度解析冷链运输对于保持农产品新鲜度、营养价值和微生物安全的关键作用,重点阐述温度在冷链中的核心地位。 运输工具的选择与维护: 介绍不同类型的冷藏车、保温车及其技术要求,以及对运输工具的清洁、消毒、制冷设备检查等。 装卸过程的规范: 强调在装卸过程中尽量缩短产品暴露在常温下的时间,避免温度波动,防止机械损伤。 运输过程的监控: 介绍温度记录仪、GPS定位等技术在运输过程中的应用,确保全程温度可控可追溯。 三、 追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追溯体系的意义: 详细阐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于提升消费者信任、应对食品安全事件、实现精准监管的重要价值。 追溯信息内容: 列举追溯体系应包含的关键信息,如生产者信息、种植养殖信息、投入品使用信息、生产过程记录、采收信息、加工信息、贮存运输信息、销售去向等。 追溯技术的选择与实施: 介绍二维码、RFID、区块链等追溯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场景,指导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身规模和需求的追溯系统。 追溯体系的互联互通: 探讨如何实现不同环节、不同平台之间的追溯信息共享,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追溯网络。 第三部分:市场销售与消费者端——风险防范与信任建立 一、 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 供应商管理: 强调对采购的农产品进行严格的供应商审核,选择信誉好、质量有保障的供应商。 进货查验与储存: 介绍销售商如何进行农产品进货查验,包括索证索票、感官验收等,并建立规范的储存管理制度,保持产品新鲜度。 陈列与销售: 科学合理地陈列商品,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避免与不安全食品混放。 不合格品处置: 制定详细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包括隔离、下架、退回或销毁,并做好记录。 二、 消费者沟通与信息透明: 产品标识与信息公开: 强调清晰、准确的产品标识,鼓励通过追溯码、标签等方式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信息,增强透明度。 消费者投诉与反馈处理: 建立有效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公正地解决消费者疑问和不满,并通过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食品安全科普与教育: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三、 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 风险识别与评估: 指导企业和监管部门如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常态化识别和评估,预判潜在的质量安全隐患。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强调制定详细的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响应流程、责任人、处置措施等,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信息通报与协调联动: 建立顺畅的风险信息通报机制,加强企业与监管部门、媒体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本书的特点: 1. 系统性与全面性: 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个环节,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2. 实操性与指导性: 提供具体的操作规范、技术要点和管理工具,易于落地执行。 3. 科学性与前沿性: 引入最新的农业科技、食品安全理念和管理方法。 4. 风险导向与预防为主: 强调风险识别、评估与预警,将质量安全关口前移。 5. 强调追溯与透明: 推动建立可追溯体系,提升消费者信任。 适用读者: 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养殖技术人员 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者、质量安全管理人员 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零售商的经营管理者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 农业科研院校师生 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广大消费者 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田间到餐桌:守护舌尖上的新鲜与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理指南》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承诺。通过学习和应用本书的理念与方法,我们有信心能够构建更加安全、健康、可持续的农产品供应链,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安心享用来自田间的美味与营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大宗蔬菜收贮运环节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手册》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传递出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看到各种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但往往都是一些零散的事件,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而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视角,去理解“大宗蔬菜”这个庞大产业链的运作。它不仅仅是罗列一些潜在的风险点,更重要的是,它强调的是“管控”。这意味着,这本书并非仅仅告知我们存在哪些问题,更会给出如何去解决、如何去预防的方案。这种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安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到每一个环节,从采摘后的初级处理,到仓储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控制,再到运输途中的冷链保障,甚至包括最终的包装和装卸,都能有详尽的阐述。

评分

老实说,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并没有立刻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毕竟,“收贮运环节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听起来相当专业,甚至有些枯燥。但当我翻开第一页,看到扉页上列出的几位作者名字时,我开始产生了一点好奇。虽然我对这几位作者的学术背景并不十分了解,但“王凤忠、范蓓、卢嘉、李敏”这个组合,总给我一种严谨、专业的印象。我开始设想,这本书会不会像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字里行间充斥着我无法理解的专业术语?或者,它会不会是一本深入浅出的科普读物,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成易于理解的语言?我更倾向于后者,毕竟,对于“大宗蔬菜”这样的民生话题,一本能够触及广大读者的书,其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专业壁垒,让普通人也能窥探到蔬菜质量安全背后的逻辑,理解到在看似简单的食材背后,隐藏着多少不容忽视的科学与管理。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源于我对日常饮食安全的一点担忧。我们每天都要吃蔬菜,而“大宗蔬菜”更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然而,这些蔬菜是如何从田间地头,经过层层转运,最终到达我们的餐桌的?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我们看不到的风险。这本书的书名,直接切中了我的关注点——“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我希望它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大宗蔬菜的收贮运迷宫,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和“技术门槛”。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在收摘、储存、运输的各个阶段,有哪些具体的质量安全风险,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来有效规避这些风险。它应该是一本能够解答我心中疑惑,让我对所食蔬菜的安全性多一份理解和信任的书。

评分

不得不说,《大宗蔬菜收贮运环节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手册》这个书名,乍一听确实会让人觉得它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点远。毕竟,“大宗”、“收贮运”、“风险管控”这些词汇,通常会与工业生产、专业领域挂钩。但是,当我真正接触到这本书,并开始探索其内容时,我逐渐意识到,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餐桌上的每一份蔬菜,背后都凝聚着复杂而精细的链条。这本书,就如同一个解剖师,将这条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仔细剖析,并重点关注其中的“质量安全”问题。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些看似抽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的?它是否能用生动的案例,或者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展现不同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并对食品安全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朴实,没有花哨的图片,那种淡绿色和白色的搭配,加上居中的书名,给人一种沉稳可靠的感觉。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又不失细腻,翻阅的时候没有刺耳的沙沙声,这点我很看重。虽然我不是业内人士,但“大宗蔬菜”、“收贮运”这些字眼,让我立刻联想到日常餐桌上琳琅满目的蔬菜,以及它们背后那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流程。从田间采摘到我们最终购买,中间经历了多少环节?每个环节又隐藏着哪些我们看不到的潜在问题?这本书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核心——“质量安全风险管控”。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课题,更是与我们每个人健康息息相关的大事。我期待这本书能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揭示这些“幕后故事”,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了解到,我们吃的每一口蔬菜,都经过了怎样的“考验”。它不应仅仅是枯燥的技术手册,更应该是一本能引发读者思考、提升消费者安全意识的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