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岭南生态农业示范区耕地地力评价
定价:60.00元
售价:45.6元,便宜14.4元,折扣76
作者:林东升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116286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林东升主编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岭南生态 农业示范区耕地地力评价》通过对975个耕地地力采 样点的调查地块化验分析,对全区耕地地力进行了评 价分级,基本摸清了县域内耕地肥力与生产潜力状况 ,为各级领导进行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指导农 业生产提供科学数据。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题目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岭南生态农业示范区耕地地力评价”这个精确的地理定位和主题,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设想,这本书或许是一份详尽的区域性研究报告,详细剖析了大兴安岭地区特有的耕地资源状况。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对该地区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于耕地地力的形成和变化进行深入的探讨?“生态农业”的关键词,也让我推测,这本书可能不仅仅关注耕地的物理和化学属性,还会强调其生态功能,比如土壤的固碳能力、涵养水源能力,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支持作用。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科学的地力评价,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广可持续的耕作方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深邃的绿色和山峦的剪影,仿佛将我带入了一片广袤的土地,让我对“岭南生态农业示范区”这个名字充满了好奇。从书名来看,它似乎聚焦于一个特定区域的农业发展,特别是“耕地地力评价”这个主题,这让我联想到是否会涉及土壤的科学分析、肥力等级的划分,以及这些评价结果如何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尤其对“生态农业”这几个字很感兴趣,因为它暗示了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纯粹的技术性论述,或许还会探讨如何平衡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评价耕地地力时,是否会考虑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性、以及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作为一名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关的科学原理,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或者方法论,让我能够理解,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如何通过科学的耕地评价,去孕育出更健康的土壤,产出更优质的农产品,同时又保护好这片宝贵的生态环境。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是它的学术性可能会比较强,但书名中的“示范区”又让我觉得它可能具备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我设想着,这本书可能会详细介绍一套评价耕地地力的标准和方法,比如如何通过检测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来综合评估其肥力水平。同时,“林东升”这个名字,是否意味着这本书是这位研究者多年心血的结晶,他在这片区域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大兴安岭地区独特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对耕地地力影响的分析,毕竟这是黑龙江省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此外,“生态农业”的定位,让我猜测书中会不会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地力评价,来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有机农业,从而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并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创新的思路和实用的技术,为其他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借鉴。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立刻联想到土壤健康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性。我推测,这本书很可能深入探讨了如何科学地评估耕地质量,以及这些评估结果如何应用于实际的农业生产管理中,尤其是在“岭南生态农业示范区”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一套具体的耕地地力评价体系,例如它会关注哪些关键指标,比如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养分状况,甚至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而且,这些评价结果是如何被转化为可操作的农业建议,比如在施肥、灌溉、耕作制度等方面,如何根据耕地的实际地力情况进行差异化管理?“生态农业”的理念,也让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能够提升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的农业技术,比如轮作、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等,以及这些技术在示范区内的应用成效。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厚重感和专业性。从“耕地地力评价”这个核心词汇来看,我预感这本书会包含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分析方法。我猜想,书中可能会详细介绍一套用于评估耕地肥力的指标体系,比如土壤的养分含量、持水能力、通气性、以及耕作层深度等等。同时,“大兴安岭地区”这个地域限定,也让我联想到这本书可能还会探讨该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例如寒冷的气候、多样的土壤类型,是如何影响耕地地力的,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与“生态农业”的理念相结合。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基于科学评价的农业实践案例,比如如何通过合理的休耕、轮作、施用有机肥等措施,来改善耕地的地力状况,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且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本书能否为如何在中国东北的寒冷地区发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是我最为关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