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选讲 钟永圣

管子选讲 钟永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永圣 著
图书标签:
  • 管子
  • 先秦
  • 诸子百家
  • 政治思想
  • 法家
  • 钟永圣
  • 国学
  • 经典
  • 历史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30266
商品编码:2945059514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管子选讲

定价:58.00元

作者:钟永圣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66302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名家执笔,精心编著;

2.文本厚重,阅读性强;

3. 寓理于事,深入浅出。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系列讲座的结集。作者首先以亲和力的语言,向读者传授了学习传统经典*重要的三个方法——“以经解经”、“体慧”,以及“至诚诵读”。作者重实践的“体慧”而非仅止在知识的了解,重至诚的感悟而不拘泥于学术的辩驳,在他的充满智慧的讲解下《管子》不再是玄之又玄的“天书”,是一部人人都能看得懂,获得切实的启迪和智慧,从而改变自身命运的读物。

目录


抛开“管子”其人其书,单从文字上看,管子就是“管理自己”——开篇题解就引人深思;作者通过引用在学习过程中令其特别震撼的几句经典,揭示了天地运行的规律,健康的真正秘密以及生理和天理之间的贯通关系;阐明中华文化有自己独特的构建原则,我们有自己的经济学和管理学。

“管子”题解:管理你自己…………………………………… 2

回顾:两年前讲座的纲要……………………………………… 3

人不幸福的原因………………………………………………… 5

转变境遇的方法………………………………………………… 8

“天之在我者,德也”………………………………………… 11

引论:中国文化语境下的“经济”和“管理”……………… 13

我们有自己的纪年……………………………………………… 14

中华文化的构建原则…………………………………………… 14

“经济”之道:十二“经”普“济”全身…………………… 16

我们有自己的经济学和管理学………………………………… 18

世界范围内经济学境界分类…………………………………… 25

制度经济学大行其道的原因…………………………………… 28

第二讲

作者通过对当代前沿物理学——量子力学的介绍,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说“物理学进入了禅境”。以管子经济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经济学,是智慧、圆融、真诚、慈悲、符合世界真相的经济学,是当今中国实现复兴所迫切需要的治国理念。

量子力学视角下的经济学程度………………………………… 34

科普:量子理论………………………………………………… 40

中国传统经济学的地位………………………………………… 45

复兴所需要借鉴的治国理论——管子经济学…………… 47

我们讲《管子》的立场………………………………………… 51

内容预告………………………………………………………… 53

第三讲

经过两讲的引论,作者此讲在中华历史全坐标系当中给我们详细描述了管子所在的时空,通过春秋诸子的比较,明确了管子实属“春秋子”,《管子》其书当中的经济概念和经济思想的奠基者就是管子。通过以上铺垫,作者开始讲述《管子·牧民·国颂》。

部分 管仲其时 …………………………………………… 57

在中华历史的全坐标系中看管子……………………………… 57

追溯上古 设想管子的时空…………………………………… 60

春秋时期………………………………………………………… 63

战国时期………………………………………………………… 65

何来“周国”?………………………………………………… 67

第二部分 管仲其人…………………………………………… 70

管仲乃“春秋子”………………………………………… 70

古人的年龄……………………………………………………… 72

对管子的历史评价……………………………………………… 75

孔子的评价……………………………………………………… 77

管鲍之交………………………………………………………… 78

第三部分 《管子》其书 ……………………………………… 82

《管子》的结集………………………………………………… 82

对《管子》的评价…………………………………………… 83

《管子》的篇目与学习………………………………………… 84

第四部分 重点解读 …………………………………………… 85

重点解读一:《管子·牧民》………………………………… 85

《牧民·国颂》………………………………………………… 86

第四讲

本讲作者继续讲述《管子·牧民》之《国颂》《四维》《四顺》,作者强调我们要继承真正的传统文化,把《管子》重新提出来,强调它的原创性与可实践性,以及对后世巨大的影响,等于是给我们一个信心,我们现在利用他们的思想指导生活、指导经济建设、指导国家管理,完全可以帮助我们走向一个大治和的时代。

仓廪实衣食足 上服度 四维张 …………………………… 94

省刑之要 守国之度 顺民之经……………………………… 97

违背天时地利的后果………………………………………… 99

《牧民·四维》………………………………………………… 103

不逾节上位安的例证…………………………………………… 104

不自进,不蔽恶,不从枉的后果……………………………… 108

《牧民·四顺》………………………………………………… 109

《孟子》里面的类似表达……………………………………… 110

明末袁崇焕将军的例证………………………………………… 112

我们要继承真正的传统文化…………………………………… 114

第五讲

作者开篇告诫我们要破除概念的束缚,回到原本的内核上,并提醒我们如果读对了经典,不管你年纪有多大,脑子会越来越清楚,身体会越来越棒,心情会越来越快乐,跟别人计较的程度会越来越淡,然后洒脱自在的感觉会越来越上升。本讲继续讲解《牧民》之《十一经》和《六亲五法》。

破除概念的束缚………………………………………………… 122

管子的经历成就了他…………………………………………… 123

《牧民·十一经》……………………………………………… 126

中国古代的五层法制…………………………………………… 128

明必死之路……………………………………………………… 130

做可靠之事……………………………………………………… 132

对《十一经》的解释…………………………………………… 137

行安民之道……………………………………………………… 142

《牧民·六亲五法》…………………………………………… 144

第六讲

作者继续讲述《管子·牧民·六亲五法》,其中着重强调了“上之所贵、所先、所好恶”是关键,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同时告诫我们要符合规矩,符合中道;要学会识人,知人善任;只有公平公正地分配,才能消除怨恨、解决矛盾。接着进入《管子·权修》的解读——公务员如何为人民服务。

御民之辔道民之门召民之路……………………………… 150

指挥棒的作用…………………………………………………… 153

忠 告…………………………………………………………… 155

中国古代的相人之术…………………………………………… 158

平均分配之重要………………………………………………… 160

知人善任………………………………………………………… 161

如何辨人………………………………………………………… 166

重点解读二:《管子·权修》………………………………… 168

疑是《牧民》的《权修》……………………………………… 168

第七讲

《管子·权修》里面关于“牧民”的内容,几乎就是谈如何让人民过好日子,如何能满足人民的要求,如何能去掉人们不喜欢的事情,与孟子的观点完全相合,作者一语道破——他们都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本讲作者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并讲述《权修》中依法治国的一些方略。

传统文化传承者——孟子……………………………………… 176

行小义使民有大义…………………………………………… 176

修小廉 使民行大廉…………………………………………… 177

饰小耻 使民行大耻…………………………………………… 178

防微杜渐抓早抓小…………………………………………… 179

磨砺民众走正道………………………………………………… 191

全面依法治国——尊爵令行…………………………………… 194

重禄赏则令行…………………………………………………… 197

第八讲

本讲继续解读《管子·权修》,强调审慎授官,方能保证上下通达;赏罚分明,方能防止败国;土地博大,需要精细管理;国家强大,敌国方不敢谋;还要赏罚有信,劝善振罚;取之有度,用之有止。作者与西方经济学对比讲述,让我们对“野与市争民”“乡与朝争治”有了进一步理解。

审慎授官 令而能行…………………………………………… 200

防止败国………………………………………………………… 201

修权之论………………………………………………………… 202

自强则敌不敢谋………………………………………………… 207

远至而民一……………………………………………………… 209

赏罚有信 劝善震罚 …………………………………………… 212

取之有度 用之有止…………………………………………… 215

激励制度………………………………………………………… 216

农业与市场私人与国企……………………………………… 218

审好恶观交游………………………………………………… 220

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222

第九讲

我们学习《管子》,不是学发财技术,而是学会管理自己,不是别人需要管理;诸子都是一家,都是传承者,圣圣道同,贤贤相近。本讲作者承前启后,《牧民》是管理国家的基础;然后要修,没有,令行下不去不行,所以讲《权修》;接下来是《立政》,重点讲解《立政》有九种情况要避免;然后是《乘马》,国民经济的核算。

前两天的讲解概述……………………………………………… 228

各安本分 各务本事…………………………………………… 236

“上”不可胡来………………………………………………… 238

育人为要………………………………………………………… 240

重点解读三:《管子·立政九败解》………………………… 241

种情况: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 241

第二种情况: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 242

第三种情况: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 243

第四种情况:私议自贵之说胜,则上令不行………………… 244

第五种情况:金玉货财之说胜,则爵服下流………………… 245

第六种情况:群徒比周之说胜,则贤不肖不分……………… 246

第七种情况:观乐玩好之说胜,则奸人在上位……………… 246

第八种情况:请谒任举之说胜,则绳墨不正………………… 247

第九种情况:谄谗饰过之说胜,则巧佞者用………………… 248

重点解读四:《管子·乘马》………………………………… 248

立国都…………………………………………………………… 249

论市场的作用…………………………………………………… 250

货币币值的稳定意义…………………………………………… 250

财政预算的考量………………………………………………… 252

国民财富的统计标准…………………………………………… 253

官府 社会组织 ………………………………………………… 254

生产制度 社会运行成本……………………………………… 255

征税及减免细则………………………………………………… 256

国民做义工……………………………………………………… 258

包产到户调动积极性………………………………………… 260

第十讲

就经济学而言,《轻重篇》是管仲经济学说的核心,国家通过货币和价格政策控制全国重要的物资,间接地调控天下的所有物资;当国家经济不振的时候,可以通过促进高消费,使内需短时间内增长起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这就是《奢靡篇》的先进之处;国家强大之后,在国际政治、军事、外交上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才能够完成霸业,精彩的《霸形篇》告诉我们这一步一步是如何进行的。

重点解读五:《管子·轻重》………………………………… 265

《管子·轻重乙篇》…………………………………………… 270

宏观调控经济…………………………………………………… 271

间接调控重要商品价格………………………………………… 273

货币是流通手段………………………………………………… 274

重点解读六:《管子·侈靡》………………………………… 275

古今异同………………………………………………………… 275

莫善于侈靡……………………………………………………… 277

政教相似而殊方………………………………………………… 278

甚富不可使 甚贫不知耻……………………………………… 279

足其所欲,赡其所愿…………………………………………… 280

重点解读七:《管子·霸形》………………………………… 280

见鸿鹄而感叹…………………………………………………… 281

闻道而得度……………………………………………………… 282

以人为本………………………………………………………… 284

民归如水………………………………………………………… 285

小农思想 醉生梦死…………………………………………… 287

何乐何哀………………………………………………………… 289

避其锋芒 躲其乱争 令行天下……………………………… 290

第十一讲

管子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霸主之后,理论总结形成《霸言》;筑基完成,霸业完成,总结完成,根在哪儿呢?在“心术”;心术要用正,要自净其意,所以不能是黑心,是“白心”。作者层层递进,在有限的时间内,择《管子》要中之要,给我们讲到了根本。后进一步阐明管子经济学对于当下的借鉴意义。

重宝以事的背后:外交、政治、军事………………………… 295

洞察外交行为背后的真实……………………………………… 297

文武双备展开霸业 …………………………………………… 298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300

重点解读八:《管子·霸言》………………………………… 302

重点解读九:《管子·心术》………………………………… 304

重点解读十:《管子·白心》………………………………… 307

自净其意………………………………………………………… 307

不为一人枉其法………………………………………………… 309

圣人之治无事取天下…………………………………………… 310

国家自处之道…………………………………………………… 311

道之用…………………………………………………………… 312

十个通解专题设想……………………………………………… 313

对比与反思……………………………………………………… 320

《管仲论》……………………………………………………… 324

第五部分 管子经济学对于当下的借鉴 ……………………… 326

让华夏文明“经济家”思想重回历史舞台

——《管子选讲》后记 …………………………………………329

作者介绍


钟永圣,经济学博士。大连儒学会创会副会长,辽宁省首届*写书人奖获得者和辽宁省委讲师团美讲师。《中国青年》杂志“传承”专栏作者和封面人物(2014年8期),大连市“学习论坛—中华传统文化讲座”《论语通解》主讲人。近三年来,应财政部、保监会等国家部委和党政机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邀请,公益讲座逾80场。主要著作有:《中国经典经济学》《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中华经典十二部浅说》《论语通解(一)》等。

文摘


序言



管子选讲 钟永圣:大道之始,治国之基 《管子选讲 钟永圣》并非一本简单的选本,而是一次穿越千年,探寻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哲学思辨的深度之旅。本书精选了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与政治学著作《管子》,并由钟永圣先生撰写详尽的解读与评析,旨在帮助读者拨开历史的迷雾,领略“管子”思想体系的精髓,理解其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其中蕴含的穿越时空的普适价值。 “管子”其人其书:乱世之声,治国之策 “管子”,原名管仲,春秋时期齐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被誉为“春秋第一相”。他辅佐齐桓公,通过一系列改革,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奠定了其在后世的崇高地位。“管子”一书,作为记载管仲及其弟子思想的经典,其成书年代虽有争议,但其核心内容无疑凝结了战国至汉初时期诸子百家,尤其是法家、道家、名家等流派的思想精华。其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从经济发展、财政管理,到军事策略、外交斡旋,再到社会伦理、道德教化,无不涉及。 然而,“管子”历代流传,版本众多,原文篇幅宏大,思想驳杂,对于现代读者而言,直接阅读原著往往面临理解上的巨大挑战。本书正是为克服这一困难而生。钟永圣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与独到的见解,从浩如烟海的《管子》原著中,精心遴选出最能代表其思想核心、最富启迪意义的篇章,并逐一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 篇章精粹:洞悉治国之道,感悟人生智慧 本书的选篇并非随意而为,而是经过审慎的考量,力求展现“管子”思想的完整图景。从经济民生到国家战略,从治国理念到人生修养,每一篇选文都承载着作者对于社会运行规律和人性根本的深刻洞察。 例如,书中可能收录的《国蓄》、《禁藏》等篇章,便深刻阐述了经济政策对于国家稳定与发展的至关重要性。管子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将民生置于国家治理的首要位置。他提出的“重农抑商”、“轻重之术”等经济思想,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至今仍对现代经济理论提供着宝贵的历史借鉴。钟永圣先生在解读这些篇章时,不仅会梳理其历史背景和经济逻辑,更会结合现代经济学原理,分析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让我们看到跨越千年的经济智慧。 在国家治理方面,《霸者》、《参合》等篇章则展现了管子卓越的政治智慧。他论述了君臣之道,强调了权力的分配与制衡;他提出了“法治”的雏形,主张通过法律规范社会秩序;他更深刻地剖析了战争的根源与策略,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管子选讲》对这些内容的阐释,将带领读者走进古代的政治决策过程,理解君主如何从宏观上把握国家命脉,从微观上调动民众积极性。钟永圣先生的讲解,无疑会为我们理解现代国家治理中的诸多挑战,提供深刻的启示。 军事战略方面,《小选》、《兵法》等篇章,则揭示了管子作为杰出军事家的另一面。他不仅注重兵力的训练与物资的储备,更强调了情报的收集、战术的运用、以及士气的鼓舞。他关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论述,至今仍是军事学领域的经典名言。本书对这些内容的剖析,将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历史回顾,更会深入探讨其蕴含的战略思维,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现代竞争环境中。 然而,“管子”的思想并非仅限于功利性的政治与经济范畴。书中也收录了大量关于哲学、伦理、修养的篇章,如《心术》、《道德》等。这些篇章展现了管子深刻的哲学思辨,他对于“道”的理解,对于“心”的探索,对于“德”的重视,都与道家、儒家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在某些方面展现出更为超前的洞见。钟永圣先生的解读,将带领读者跨越政治实用主义的表象,深入“管子”思想的精神内核,体悟其中蕴含的东方智慧,以及对于个人修身养性的指导意义。 钟永圣先生:穿越时空的引路人 本书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精选的篇章,更在于钟永圣先生独到的解读与深刻的评析。作为一位在古代哲学与政治学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钟永圣先生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他并非简单地复述原文,而是立足于深厚的历史文化语境,结合现代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对“管子”思想进行创造性的阐释。 钟先生的讲解,以清晰的逻辑、严谨的论证、生动的语言著称。他能够将古奥的文字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现代汉语,同时保留其原有的深刻意蕴。他善于梳理“管子”思想内部的脉络,辨析其与其他学派的异同,挖掘其思想的原创性与时代意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管子”思想中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价值,引导读者思考其对于当下问题的借鉴意义。 在解读过程中,钟先生注重考据,力求还原“管子”思想的真实面貌。他对原文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经过审慎的推敲,对每一个概念都进行深入的辨析。他不仅解释“是什么”,更探究“为什么”,将读者引入“管子”思想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之中,使其理解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局限性。 同时,钟先生的评析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并非一味地赞美“管子”思想,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其优点与不足,引导读者形成独立的思考。他能够指出“管子”思想中可能存在的偏颇之处,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种辩证的态度,使得本书的解读更加客观、全面、具有说服力。 本书价值:启迪当下,照亮未来 《管子选讲 钟永圣》的阅读体验,绝非止于知识的增长,更在于一次精神的洗礼。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 重温中国古代政治智慧: 深入理解古代国家治理的宏观思路与具体策略,为思考当前社会治理问题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汲取经济发展的哲学思考: 领略“管子”关于民生、财政、市场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反思现代经济发展模式。 洞察军事战略的深层逻辑: 学习“管子”关于战争与和平、知己知彼的战略思维,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竞争领域。 体悟人生修养的东方智慧: 领略“管子”关于心性、道德、治身等方面的深刻论述,提升个人修养,找到内心安宁。 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通过“管子”这一重要思想源头,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独特魅力。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洪流中,重拾古代先贤的思想,如同在喧嚣中寻得一份宁静,在迷茫中获得一盏明灯。“管子选讲 钟永圣”正是这样一本桥梁之书,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理论与实践,连接着宏大的国家治理与个人的内心世界。钟永圣先生以其学识与智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管子”思想宝库的大门,让我们得以从中汲取营养,启发思考,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本书不仅是学术研究者的案头必备,更是每一个渴望理解中国文化、探索治国之道、提升人生境界的读者的不二选择。它将带领读者进行一场深刻的智慧之旅,发现那些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闪耀着不朽光辉的思想精华。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整体性”治理的视角。管仲的思想,无论是军事、外交还是内政,都围绕着“国”这个核心概念展开,强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制衡。作者在总结时,总是能将零散的观点重新串联起来,展现出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框架。比如,他将“农战并举”置于整个国家战略安全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农业政策。这种宏观的视野让我开始反思现代社会中各种管理活动常常陷入的“碎片化”陷阱。这本书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古代国家机器的运行逻辑,其精妙之处在于对“平衡”的极致追求——在实力与德行之间、在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之间,都寻求着微妙的临界点。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可持续的组织管理,有了一种全新的、更为宏大和辩证的理解框架,这种思维的提升远超书本本身所包含的具体知识点。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意思,封面是那种低饱和度的复古色调,摸上去有一种纸张的粗粝感,很符合内容本身的厚重气质。我刚翻开目录的时候,就被里面清晰的脉络结构吸引住了。作者在导读部分对于先秦思想的梳理非常到位,那种对历史背景的精准把握,让读者很容易进入到管子所处的时代语境中去。特别是对于“法”与“道”在管仲思想体系中的辩证关系的论述,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僵硬解读,而是充满了洞察力。我特别喜欢他引用古代文献时的那种审慎态度,每一步论证都像是工匠打磨器物一样精细,力求还原管仲思想的本真面貌,而不是被后世的各种注释所掩盖。读下来,能明显感觉到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先秦哲学的热爱,这种热情是通过文字的每一个字眼都能感受到的,让人在阅读时也仿佛置身于那段充满变革与智慧的时代,思考着如何将古代的智慧应用于当下的管理与治理难题。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担心这本书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是先秦时期的典籍选讲,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在选篇和注释上的功力可见一斑。他挑选的篇章都是最能体现管仲核心思想精髓的部分,且对那些古奥难解的词句,注释得精准而又不冗长。阅读过程中,几乎不需要频繁地翻阅其他工具书,作者的引导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在解释完原文后,用现代的语言和逻辑进行提炼和总结,搭建起一座连接古代与现代读者的桥梁。这种“讲”的艺术,才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他不是简单地翻译,而是真正地在“讲解”和“激活”这些沉睡的文字。每读完一节,都感觉自己吸收了知识,而非仅仅是完成了阅读任务,这才是真正的好书能带给人的体验,让人愿意沉浸其中,细细品味。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沉稳,几乎没有那种为了吸引眼球而堆砌的华丽辞藻,完全是一种朴实而严谨的学术叙事。这对于严肃阅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管仲思想的内部矛盾时所展现出的坦诚与勇气。管仲的思想体系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其中不乏一些在今天看来可能存在争议的观点,但作者并没有回避,而是将其置于历史的坐标系中进行评判,探讨了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这种不偏不倚的学术态度,使得全书的论证逻辑非常可靠,让人读起来心中踏实。它不是一本“赞美管仲”的单向度解读,而是一次对古代治理智慧的全面体检,带领读者去发现管仲思想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这种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对这位古代的改革家有了更立体、更真实的认识,远超我以往在其他读物中得到的印象。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山间行走,他既能指引你看到宏大的山势走向,又能耐心地为你解析脚下一块石头的纹理。书中对于管子经济思想的阐述尤为精彩,不同于以往侧重于政治权谋的解读,这本书更深入地挖掘了管仲在国家财政、物价调控以及“轻重之术”上的独到见解。作者在分析这些政策时,总是能够巧妙地联系到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避免了用现代经济学的框架去生搬硬套,保持了一种历史的温度。比如,对于盐铁官营的分析,他不仅仅停留在“国家垄断”这个概念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社会公平与财富再分配的逻辑,这点让我受益匪浅。每当我读到一个关键的章节,总会忍不住停下来,在空白处做一些批注,因为那些观点太具有启发性了,它迫使你重新审视我们现在社会中一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经济现象,让人不禁感叹,两千多年前的智慧宝库,其深度和广度是多么惊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