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杀法练习4000题(第四册)——2401-3200题 /刘锦祺 刘丽梅 主编 刘锦祺

象棋杀法练习4000题(第四册)——2401-3200题 /刘锦祺 刘丽梅 主编 刘锦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锦祺 刘丽梅 著
图书标签:
  • 象棋
  • 杀棋
  • 练习
  • 对弈
  • 棋谱
  • 刘锦祺
  • 刘丽梅
  • 第四册
  • 4000题
  • 进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46885
商品编码:2945109593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杀法练习4000题(第四册)——2401-3200题 /刘锦祺 刘丽梅 主编

定价:45.00元

作者:刘锦祺 刘丽梅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096468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象棋杀法练习4000题》(第四册)集结了2401至3200题的精妙棋局,由象棋名家刘锦祺与刘丽梅联袂主编。此书并非一本浅尝辄止的入门指南,而是为象棋爱好者,特别是渴望在实战中提升杀棋能力的棋手精心打造的进阶训练营。它囊括了中国象棋中数千种最具代表性和实战价值的杀法,旨在通过海量题目的反复练习,帮助读者将抽象的杀法理论内化为棋盘上的直觉和本能,从而在瞬息万变的棋局中寻觅致胜良机。 棋局精选,实用为先: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题目的精选性与实用性。主编团队耗费大量心血,从浩如烟海的古今棋谱、实战对局以及高手研究成果中,甄选出最能体现杀棋精髓、最富挑战性且最具普遍应用性的题目。这些题目并非脱离实战的“死题”,而是紧密围绕实战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杀棋局面展开。无论是“马后炮”、“车炮协同”、“士象牵制”、“三子归边”,还是更加复杂的“巧杀”、“绝杀”、“飞刀”,书中都有详尽的体现。每一个题目都经过反复推敲,力求在给定的局面下,存在着一条或多条简洁、高效、且出人意料的杀棋路径。 循序渐进,体系化训练: 《象棋杀法练习4000题》系列,尤其是第四册,在题目编排上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虽然本书内容为2401-3200题,已属进阶部分,但依旧保持了系列一贯的逻辑性。题目难度逐步提升,但并非陡然增加,而是让棋手在不断练习和巩固前一阶段学习成果的基础上,逐渐挑战更复杂、更具深度的杀棋局面。这种体系化的训练方式,能够有效帮助棋手建立起完整的杀棋知识体系,从基础杀法到高难度组合杀法,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深度解析,理解透彻: 一本好的杀法练习册,绝不只是提供题目和答案。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详尽而精辟的解题思路解析。每一个题目都配有清晰的解法步骤,更重要的是,每一着棋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战术意图和战略考量。书中不仅会指出“如何杀”,更会深入阐述“为何这样杀”,分析每一步棋的妙处、潜在的陷阱、以及如何应对对手可能的变着。这种深入的解析,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杀棋的本质,而非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通过对每一个解法的透彻理解,棋手能够举一反三,将书中学习到的杀棋思路迁移到其他类似的棋局中。 题量庞大,巩固实效: 800道精选题目,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在象棋领域,杀棋能力的提升往往需要大量的实战演练和反复琢磨。本书提供的海量题目,为棋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实战模拟训练场。通过不间断地挑战这些题目,棋手能够逐渐培养出对棋盘局势的敏锐洞察力,快速识别杀棋的征兆,并能够迅速调动自己所学的杀法知识,形成有效的攻击。长此以往,杀棋将不再是凭空想象,而是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反应。 适用人群: 业余高手及进阶棋手: 对于已经掌握了象棋基本规则和部分杀法的棋手来说,本书是提升实战杀棋能力、突破瓶颈的绝佳选择。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学习新的杀法技巧,并提升对棋局的全局判断能力。 象棋教练及指导者: 本书可以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帮助教练为学员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战性的杀法训练。 对中国象棋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 即使非专业棋手,如果对象棋有着深入的喜爱,并希望在牌桌上展现出更强的实力,本书也能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 阅读建议: 1. 独立思考,先做题再看解: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拿到一道题后,不要急于看答案,务必先独立思考,尝试找出杀棋的路径。即使找不到,也要在脑海中勾勒出可能的攻击方向。 2. 理解每一步棋的含义: 看答案时,不要只看结果。要仔细分析每一步棋为何如此重要,它起到了什么作用,是否还有其他选择。 3. 反复练习,温故知新: 对于一些难以理解或容易出错的题目,可以反复练习。即使是已经做过的题目,过一段时间后再做一遍,也能加深记忆和理解。 4. 结合实战,活学活用: 在日常对弈中,有意识地去寻找书中学习到的杀法。将理论知识与实战相结合,才能真正将杀棋能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5. 与其他棋友交流: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惑,不妨与棋友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往往能获得新的启发。 《象棋杀法练习4000题》(第四册)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位沉默而严厉的棋艺导师。它以严谨的态度、海量的素材和深刻的解析,引领着棋手们在杀棋的艺术殿堂中不断攀登。它所承载的,是无数个精妙的战术瞬间,是棋盘上智慧与勇气的碰撞,更是中国象棋博大精深的杀法智慧的生动展现。翻开此书,您将踏上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杀棋探索之旅,让您的象棋棋艺更上一层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曾经尝试过市面上许多号称“顶级杀法”的教材,但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者深度不够,做几遍就失去了价值。然而,这本《象棋杀法练习4000题(第四册)》却给我带来了持续的挑战。它的魅力在于其深度和广度兼备。它不仅仅是考验你“能不能杀”,更重要的是考验你“如何最优雅、最有效率地杀”。我特别喜欢那些涉及弃子取位的题目,那些看似巨大的物质损失,实则为后续的绝杀布局铺平了道路。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练习,不如说是一种高级的棋局解谜体验。每当我解开一道困扰我很久的难题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任何电子教程都无法比拟的。这套书,尤其是这第四册,绝对是案头常备,值得反复研读和品味的一部经典之作。

评分

说实话,刚翻开这本《象棋杀法练习4000题(第四册)》,我内心是有些抗拒的。我更喜欢那种直截了当、目标明确的练习册,但这一册的内容,更像是一本战术思想的百科全书。刘锦祺老师和刘丽梅老师的编排思路非常注重棋局的连贯性和变化深度。我特别欣赏他们处理那些“绝杀与和棋一线之隔”的题目时的细腻程度。有些题目设置的防守方手筋,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反制,你如果不把所有可能性都考虑到,就很容易被误导。我在做题过程中,体会到了一种从“应激反应式杀棋”到“预判式布局杀棋”的转变过程。它强迫你不仅要看清眼前的三步死,还要思考对手如果走岔了,我该如何利用这个失误构建下一个更致命的陷阱。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你花了多长时间解开某道题,而在于你从那道题中学到了多少种思考模式,这点做得非常到位。

评分

这本棋谱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我从棋艺初学阶段就开始接触这套系列,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这第四册的2401到3200题,感觉是整个系列里难度跨度最大的一册。它里面的杀法设计得非常精巧,很多题目即便是看着像找到了规律,深入思考后也会发现有隐藏的陷阱。比如有些看似简单的“马后炮”组合,在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精确的时机和后续的招法衔接,否则就功亏一篑。我记得有一次,我花了一个多小时在一个看起来很基础的“双车错”变例上,最后发现是自己对底线防守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也很有意思,它不像有些教程那样把题型划分得非常清晰,而是更倾向于实战模拟,这对于提高临场应变能力很有帮助,但同时也意味着你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去挖掘每道题背后的核心战术思想。对于那些想要从“会杀”进阶到“精杀”的棋友来说,这本绝对是硬骨头,啃下来绝对能让你的中局和残局杀棋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评分

这套书的第四册,在我看来,更像是对前三册知识体系的一次大检阅和升华。它的难度曲线处理得非常“反直觉”。你以为你已经掌握了某种套路,翻开新的几十道题,马上就会被现实‘教育’。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直接上手就想一口气做完,很可能会产生挫败感。我采取的策略是,将它拆分成几个小模块,比如专注于某一特定棋子的组合进攻,比如集中攻克关于“车”、“马”、“炮”相互配合的疑难杂症。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你在某一个技术点上钻得更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那些需要长考才能发现的“妙手”的处理,讲解得非常到位,它不光告诉你正确的着法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其他看似合理的着法会失败,这种对比分析,才是提升棋力最快的方式。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棋手,我最大的困惑一直是如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战中去。这本第四册在某种程度上解答了我的疑惑。它没有过多地使用花哨的理论术语,而是用最直接的棋局语言来表达战术思想。很多题目看起来都是在残局阶段,但实际上它们考验的是你对中局构建优势的预判能力。比如,有一类题涉及到如何利用一方兵力残缺制造出致命的通路,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调度都要求极高的精确度。我发现,当我开始做这册题时,我的对弈节奏开始放慢,因为我在脑子里会不自觉地模拟书中的那些复杂变例,尝试去预判对手的防守路线。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死记硬背招法要有效得多。总而言之,它像一位严厉但公正的教练,鞭策你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