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运动损伤解剖学
定价:65.00元
作者:布拉德·沃克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64428228
字数: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
本书从不同角度阐述与运动相关的损伤,并用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保护措施、治疗方法以及处理技巧等策略描述出来。全书运用彩图解剖图说明的方法,引导读者走进人体内部,为读者深入理解人体在运动损伤处理过程中的工作状态提供视觉帮助。
内容提要
本书从不同角度阐述与运动相关的损伤,并用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保护措施、治疗方法以及处理技巧等策略描述出来。全书运用彩图解剖图说明的方法,引导读者走进人体内部,为读者深入理解人体在运动损伤处理过程中的工作状态提供视觉帮助。
目录
目 录
n序…………………………………… 5
n章 运动损伤概论…………… 1
n什么是运动损伤?… …………………… 2
n运动损伤有哪些影响因素?… ………… 2
n运动损伤是急性还是慢性的?… ……… 5
n运动损伤是如何分类的?… …………… 5
n如何区分扭伤和拉伤?… ……………… 6
n第二章 运动损伤的预防………… 7
n有关运动损伤预防的介绍… …………… 8
n热身运动… ……………………………… 8
n整理活动… …………………………… 11
nFITT 原则… …………………………… 13
n过度训练… …………………………… 14
n体质和技能提高… …………………… 16
n体质健康… …………………………… 17
n部分:力量训练… …………… 17
n第二部分:循环训练… …………… 20
n第三部分:交叉训练… …………… 22
n第四部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 24
n拉伸练习和柔韧性… ………………… 27
n部分 拉伸练习如何预防运动
n损伤… ………………… 27
n第二部分:安全拉伸活动的规则… 28
n第三部分:如何合理拉伸… ……… 33
n设施、规则和运动防护装备… ……… 35
n第三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37
n运动损伤的处理简介… ……………… 38
n身体素质的恢复… …………………… 42
n第四章 皮肤的运动损伤………… 47
n001 切割伤、擦伤、皮肤红肿……… 48
n002 晒伤……………………………… 50
n003 冻伤……………………………… 51
n004 脚气(足癣)…………………… 52
n005 水泡……………………………… 54
n006 鸡眼、胼胝、跖疣(瘊子)…… 55
n第五章 头和颈部的运动损伤…… 57
n007 头部震荡、组织挫伤、出血、
n骨折……………………………… 58
n008 颈部拉伤、骨折、挫伤………… 60
n009 颈神经拉伸综合征……………… 62
n010 挥鞭样损伤(颈部扭伤)……… 63
n011 斜颈(急性斜颈)……………… 64
n012 椎间盘突出(急性颈椎椎间盘疾
n病)……………………………… 66
n013 神经压迫(颈神经根炎)……… 68
n014 骨刺(颈椎关节强直)………… 69
n015 牙………………………………… 70
n016 眼………………………………… 72
n017 耳………………………………… 73
n018 鼻………………………………… 74
n第六章 手部和手指的运动损伤… 75
n019 掌骨骨折………………………… 76
n020 拇指扭伤(尺侧副韧带)……… 78
n021 锤状指(指长伸肌腱)………… 79
n022 手指扭伤………………………… 80
n023 手指脱位………………………… 82
n024 手/ 手指肌腱炎… ……………… 83
n第七章 腕部和前臂的运动损伤… 85
n025 腕部和前臂的骨折……………… 86
n026 腕部扭伤………………………… 88
n027 腕骨脱位………………………… 89
n028 腕管综合征……………………… 90
n029 尺管综合征……………………… 92
n030 腕部腱鞘囊肿…………………… 94
n031 腕部肌腱炎……………………… 95
n第八章 肘关节运动损伤………… 97
n032 肘部骨折………………………… 98
n033 肘部扭伤………………………… 100
n034 肘关节脱位……………………… 101
n035 肱三头肌肌腱断裂……………… 102
n036 网球肘…………………………… 104
n037 高尔夫球手肘…………………… 105
n038 投掷者肘………………………… 106
n039 肘部滑囊炎……………………… 108
n第九章 肩部和上臂的运动损伤… 109
n040 骨折(锁骨、肱骨)…………… 110
n041 肩关节脱位……………………… 112
n042 肩关节半脱位…………………… 114
n043 肩锁关节分离…………………… 116
n044 胸锁关节分离…………………… 117
n045 肱二头肌肌腱断裂……………… 118
n046 肱二头肌挫伤…………………… 120
n047 肌肉拉伤(肱二头肌、胸部
n目 录
n肌肉)…………………………… 121
n048 撞击综合征……………………… 122
n049 肩袖肌腱炎……………………… 124
n050 肩部滑囊炎……………………… 125
n051 肱二头肌肌腱炎………………… 126
n052 胸肌附着处炎症………………… 128
n053 冻结肩(粘连性囊炎)………… 129
n第十章 背部和脊柱的运动损伤… 131
n054 背部肌肉拉伤…………………… 132
n055 背部韧带扭伤…………………… 133
n056 背部挫伤………………………… 134
n057 椎间盘突出(或椎间盘破裂)… 136
n058 椎间盘膨出……………………… 138
n059 椎骨应力性骨折………………… 139
n第十一章 胸部和腹部的运动损伤…141
n060 肋骨骨折………………………… 142
n061 连枷胸…………………………… 144
n062 腹部肌肉拉伤…………………… 146
n第十二章 髋部、骨盆和腹的
n运动损伤…………… 149
n063 屈髋肌群拉伤…………………… 150
n064 髋撞击伤………………………… 152
n065 撕脱性骨折……………………… 153
n066 腹拉伤……………………… 154
n067 耻骨炎…………………………… 155
n068 应力性骨折……………………… 157
n069 梨状肌综合征…………………… 158
n070 髂腰肌肌腱炎…………………… 160
n071 内收肌肌腱炎…………………… 161
n072 弹响髋综合征…………………… 162
n073 大转子滑囊炎…………………… 164
n第十三章 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的
n运动损伤…………… 167
n074 股骨骨折………………………… 168
n075 股四头肌拉伤…………………… 170
n076 腘绳肌拉伤……………………… 171
n077 大腿挫伤………………………… 173
n078 髂胫束综合征…………………… 174
n079 股四头肌肌腱炎………………… 176
n第十四章 膝关节的运动损伤… 179
n080 内侧副韧带扭伤………………… 180
n081 前交叉韧带扭伤………………… 182
n082 半月板撕裂……………………… 183
n083 滑囊炎…………………………… 184
n084 滑膜皱襞综合征………………… 186
n085 胫骨粗隆骨骺炎………………… 187
n086 剥脱性骨软骨炎………………… 188
n087 髌股疼痛综合征………………… 190
n088 髌腱炎(跳高膝)……………… 191
n089 髌骨软骨软化症(跑步膝)…… 192
n090 髌骨半脱位……………………… 193
n第十五章 小腿的运动损伤…… 195
n091 骨折(胫骨、腓骨)…………… 196
n092 小腿后群肌肉拉伤……………… 198
n093 跟腱拉伤………………………… 199
n094 跟腱炎…………………………… 200
n095 胫骨内侧疼痛综合征
n(外胫夹)… …………………… 202
n096 应力性骨折……………………… 203
n097 胫前间隔综合征………………… 205
n第十六章 踝关节的运动损伤… 207
n098 踝关节扭伤……………………… 208
n099 踝关节骨折……………………… 209
n100 胫后肌腱炎……………………… 211
n101 腓骨肌腱半脱位………………… 212
n102 腓骨肌腱炎……………………… 214
n103 剥脱性骨软骨炎………………… 215
n104 足部外翻………………………… 217
n105 足部内翻………………………… 218
n第十七章 足的运动损伤……… 219
n106 足部骨折………………………… 220
n107 跟骨后滑囊炎…………………… 222
n108 应力性骨折……………………… 223
n109 伸肌和屈肌肌腱炎……………… 224
n110 莫顿神经瘤……………………… 226
n111 籽骨炎…………………………… 228
n112 外翻…………………………… 229
n113 锤状趾…………………………… 231
n114 人工草地趾……………………… 232
n115 爪形足(高弓足)……………… 233
n116 足底筋膜炎……………………… 235
n117 跟骨骨刺………………………… 236
n118 黑趾甲(甲下血肿)…………… 237
n119 嵌甲……………………………… 238
n作者介绍
本书译者是罗冬梅,北京体育大学解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运动解剖学学组组长,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解剖学》教材小组成员。主要从事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运动能力遗传特点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儿童少年生长发育12年追踪研究;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与运动员科学选材;儿童少年身体形态染色体形态相关研究;运动员血型和指纹的遗传特征研究;运动对骨发育作用机理的研究;骨密度与骨生物力学特性相关研究等。
文摘
序言
我最近翻阅的一本《运动损伤解剖学》简直让我惊为天人。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没有直接抛给你一堆症状和诊断,而是从最根本的,人体构造本身入手,为你揭示一切的奥秘。我一直对身体的“精密设计”感到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书中关于关节活动的描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动作我们能够轻松完成,而有些动作则受到限制,这背后都离不开骨骼的形态、韧带的张力以及肌肉的配合。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血液循环和神经支配时,那种将抽象生理过程可视化呈现的能力。读到关于运动后肌肉酸痛的解释时,我才明白那并非简单的“拉伤”,而是身体内部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让你在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层的尊重和理解。它不是一本“救急”的书,而是一本“预防”和“理解”的书,让你从最基础的层面,去认识并爱护你的身体。
评分自从我开始阅读《运动损伤解剖学》以来,我对运动的理解就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这本书并非是那种简单地告诉你“怎么避免受伤”的指南,而是真正地带你走进人体内部,去探索那些构成运动基础的精妙结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骨骼关节时所展现出的严谨与生动并存的风格。比如,书中对于脊柱的讲解,不仅仅是列出椎骨的数量和连接方式,更深入地阐述了椎间盘的缓冲作用,以及棘突和横突的杠杆原理。阅读这些内容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解剖实验室,亲眼目睹着每一块骨骼、每一束肌肉如何协同工作,支撑起我们日常的站立、行走乃至各种复杂的运动。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让你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你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一些运动建议,而是能够根据自己身体的结构特点,去更科学、更安全地进行训练。我感觉自己像是拥有了一个“身体地图”,能够更清晰地识别出哪些动作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评分这本《运动损伤解剖学》真是我最近翻阅过的最让我惊艳的医学科普读物之一了。虽然我是一名运动爱好者,平时对运动中可能出现的伤病也略有耳闻,但真正接触到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理解是多么的片面。书中对于人体骨骼、肌肉、肌腱、韧带以及神经系统的精妙结构,用极其细致和生动的语言进行了解释。我尤其喜欢它在描述那些“幕后英雄”——比如那些名字听起来有点绕口的肌肉群——时,那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又像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塑家,将人体的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栩栩如生。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根据书中的图谱和文字,去感受自己身体上对应的部位,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是阅读其他同类书籍时很少能体会的。它并没有直接去讲“伤病”,而是从根本上,从那个最微观、最基础的层面,去让你认识你的身体。这种“由表及里”的学习方式,让我对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训练中的一些习惯。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很高,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却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一种对生命奇妙之处的赞叹。
评分说实话,起初拿到《运动损伤解剖学》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想着可能又是那种晦涩难懂、充斥着专业术语的枯燥读物。然而,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解剖学知识束之高阁,而是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直接相关的运动联系起来。作者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语言,将人体复杂的骨骼、肌肉、韧带等结构一一呈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下肢生物力学的讲解,在阅读关于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叙述时,我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自己跑步、跳跃时的感受,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的“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似乎一下子都有了答案。书中关于“链式反应”的描述,让我明白了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运作的,一个部位的微小问题,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整体性的视角,是很多运动损伤书籍所缺乏的。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知识,更提供了一种看待身体和运动的全新视角,让我更加注重身体的整体协调性,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个局部。
评分我最近刚接触到《运动损伤解剖学》这本书,简直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一直认为自己对运动科学有一定的了解,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理解是建立在坚实的解剖学基础之上的。它并没有直接罗列各种运动伤病的名称和治疗方法,而是深入到人体结构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肩关节的描述,书中将盂肱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性之间的微妙平衡,用极其清晰的比喻和详尽的图示展现出来。读到那些关于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协同作用时,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在每一次投掷、每一次抬臂动作中的辛勤付出。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画面感,仿佛能让读者直接“看到”肌肉纤维的走向,肌腱是如何附着在骨骼上的,甚至连滑膜囊和关节液的作用都解释得明明白白。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在理解运动动作时,不再只是停留在“用力”和“发力”的层面,而是能更清晰地感知到是哪些具体的结构在协同工作。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并没有让你感到压力,反而会让你因为对身体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而更加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