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洁 著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相对论
  • 科学史
  • 时间
  • 空间
  • 爱因斯坦
  • 科学普及
  • 历史
  • 理论物理
  • 科普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林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14061
商品编码:2946450525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

定价:48.00元

作者:汪洁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699140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第八届文津奖获奖图书。

2.喜马拉雅、蜻蜓、网易等电台热门主播汪洁,历经五年全新修订,彩图升级。

3.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相对论,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科学道理;性与趣味性兼具 与《上帝掷骰子吗?》并称科普两大经典。

4.这不单单是一部科普读物,更是一段堪比好莱坞大片的科学史话。跟随作者,你将进入浩瀚的宇宙,去体会一种由科学带来的震撼。

内容提要


一直以来,你会有这样的疑问:

永恒流淌的时间,是真的摸不着看不见,还是有形状和终点?

我们所处的空间,是三维四维还是五维?

我们能不能踏上时光机,任意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和未来?

这些,都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跟随作者,你可以进入爱因斯坦的梦境,坐在牛顿老师的课堂,来到星光实验的现场……近距离接触科学的真相。你将轻松了解一个你以为深奥得无法捉摸的理论,你将进入一个你以为奇妙得永远理解不了的世界。

本书上部和大家一起回顾物理学走过的坎坷历史,这段历史的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段战争史。在伽利略、牛顿等纷纷谢幕之后,超级爱因斯坦闪亮登场。他就像一位横空出世的大侠,无门无派,但出手即震惊天下,他的绝招就是“相对论”。

书的下部比上部还要精彩,结构宏大,故事神奇,真相惊人。在下部,作者细致地剖析时空真相,带你领略神奇的四维时空奇境,了解整个宇宙的图景,再回到原子的深处见识不可思议的微观世界,然后看一看当下物理学的新进展——万物理论。

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相对论,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科学道理。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全新的宇宙观。

目录


序/001

前言/003

章 不得不说的废话

关于相对论的谣言粉碎机/002

你必须了解的四个概念/003

第二章 伽利略和牛顿的世界

相对性原理/010

伽利略变换式/016

史上牛炼金术士牛顿/021

牛顿的运动观/023

牛顿水桶实验中的时空观/026

第三章 光的速度

伽利略吹响冲锋号/032

光速测量大赛/035

惊人的发现/038

科学史上成功的失败/041

第四章 爱因斯坦和狭义相对论

两朵乌云/048

登场/050

个原理:光速不变/052

第二个原理:物理规律不变/055

环球快车案/058

同时性的相对性/065

时间会膨胀/068

空间会收缩/079

速度合成/083

质速神剑/086

光速极限/089

质能奇迹/092

四个搞脑子问题/095

第五章 广义相对论的宇宙

爱因斯坦的不满/100

生死重量/103

等效原理/110

太空大圆盘/114

时空弯曲/121

引力的本质/125

水星轨道之谜/131

星光实验/133

没见过这么黑的洞/137

从黑洞到虫洞/143

压轴大戏/145

第六章 时空那点事

时空中的运动/152

四维时空/157

时间旅行/158

星际殖民/167

星际贸易/173

第七章 再谈四维时空

宇宙时空的图景/178

神奇的四维/189

第八章 上帝的判决

上帝玩不玩骰子?/200

美剧《生活大爆炸》/201

要命的双缝/202

玻尔的上帝/208

EPR实验/214

宇宙大法官/216

上帝的判决/219

万物理论/223

第九章 宇宙是一首交响乐

万物皆空唯有音乐/226

击碎原子/228

宇宙中的四种“力”/235

超弦理论/237

的设计/240


作者介绍


汪洁,科普作家。同时兼任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之文系列科普讲坛” 讲者,上海天文博物馆首席志愿者讲解员,浙江省科技馆“科学脱口秀”讲者,“万有青年大烩”讲者、“科学声音”组织成员,喜马拉雅、蜻蜓、网易等电台热门主播。

文摘


序言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它并非直接陈述相对论的物理学原理,而是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深入浅出地描绘了这一革命性理论从酝酿、诞生到最终影响人类思维方式的曲折而壮丽的历史画卷。本书的核心在于“史话”,它将枯燥的科学概念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引人入胜的争论、一次次决定科学走向的关键性实验,以及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 本书的开端,并非直接切入爱因斯坦的方程式,而是带领读者回到十九世纪末的物理学殿堂。那时的物理学家们,沉浸在经典力学的辉煌成就中,认为宇宙的规律如同精密的钟表般,一切皆可预测。然而,一些看似微小的现象,如光速的恒定性,如黑体辐射的解释,却如同一粒粒沙子,悄悄地磨损着经典物理学的坚固基石,预示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即将到来。作者会细致地勾勒出这些“不安分”的因素,它们是如何在科学家们的心头挥之不去,又是如何激发了一代代思想家前仆后继的探索。 书中,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那些塑造了物理学史的伟大头脑。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位以其狂放不羁的想象力和超凡的洞察力著称的年轻专利局职员,是如何在不被主流学术界重视的情况下,凭借着对“同时性”的颠覆性思考,一篇篇划时代的论文,最终撼动了牛顿建立起来的宏伟宇宙观。本书不会像教科书那样罗列他的方程,而是更侧重于他思考的过程,他如何通过思想实验,一步步剥离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构建出相对性原理的雏形。我们会看到他与当时物理学界领军人物的交流,那些或赞赏、或质疑、或排斥的往来,都构成了他理论传播道路上的重要节点。 但相对论的诞生并非爱因斯坦一人之功,本书同样不会忽视那些为之铺垫、为之辩护、为之完善的科学家们。比如,亨利·庞加莱,这位才华横溢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触及了相对论的许多核心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数学上的严谨阐述,虽然最终与爱因斯坦的贡献有所不同,但他的工作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还有赫尔曼·闵可夫斯基,他以其独特的几何语言,将相对论的时空观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哲学高度,将原本看似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融合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四维时空”,为我们理解相对论的深邃内涵提供了重要的钥匙。本书会用生动的方式,解释闵可夫斯基的贡献,如何让原本抽象的时空概念变得更加具象化。 此外,本书还将重点讲述相对论的“验证”过程。科学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其可检验性。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出,预言了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弯曲,预言了水星近日点的反常进动,以及引力红移等现象时,这些预言在当时显得是如此惊世骇俗。本书会详尽地介绍亚瑟·爱丁顿爵士在1919年利用日全食观测,成功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光线弯曲预言的传奇故事。那一次观测,不仅将爱因斯坦推向了科学的巅峰,也让相对论从一个理论假设,变成了被公众广泛接受的科学事实。作者会生动地描绘那个时代,当科学发现如同新闻头条般登上报纸,公众对宇宙新认知的震撼与兴奋。 本书的视角也并非局限于科学的内部。它还会探讨相对论如何超越了物理学界,深刻地影响了哲学家、艺术家,甚至是普通人的世界观。时间不再是那个恒久不变的背景,空间也不再是那个固定的舞台。相对论带来的“相对性”概念,挑战了人们根深蒂固的直觉,引发了关于实在、关于观察者、关于宇宙本质的深刻思考。本书会引用一些那个时代的思想家的论述,展示相对论如何在哲学领域激起涟漪,如何启发了对时间、空间、运动等基本概念的重新审视。 在叙述过程中,作者会巧妙地穿插一些历史的细节,比如爱因斯坦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片段,他的个性和他的思想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我们会了解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相对论的传播遭遇了怎样的阻碍,以及爱因斯坦如何在一个充满民族主义情绪的时代,坚持其科学的普适性。这些细节为枯燥的科学史增添了人性的温度,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本书还会关注相对论的后续发展,比如狭义相对论在原子能时代的应用,广义相对论在宇宙学中的地位,以及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的“不兼容”之谜,这些都为读者勾勒出科学探索的永无止境。它会展现出,一个伟大的科学理论,并非终点,而是开启了更多未知领域的大门。 总而言之,《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是一部关于思想解放、关于人类好奇心、关于科学精神的史诗。它通过讲述相对论诞生及其影响的历史,展现了人类如何一步步突破认知的边界,如何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本书并非一本纯粹的科学科普读物,而更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小说,它用优美的文字,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性的温暖、历史的厚重与思想的飞扬融为一体,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领略到相对论的魅力,更能感受到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智慧与激情,以及它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它会让你重新审视“时间”和“空间”,思考我们与宇宙的关系,从而获得一次深刻的智识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我之前对物理学,尤其是相对论,总有一种“看得懂,但理解不了”的隔阂感,总觉得那些公式和概念离我的生活太遥远。但是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让我对这些曾经觉得高不可攀的理论,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他将相对论的诞生过程,比喻成一场精彩绝伦的侦探故事,而我们,则是跟随这位“侦探”的脚步,一起去揭开宇宙的秘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爱因斯坦早期生活和思想的描绘,他如何在一个相对平凡的岗位上,思考着最宏大的问题,这种“平凡中的伟大”让我深受触动。书中的科学解释,一点也不枯燥,作者总是能够找到非常恰当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他用“两列火车上的观察者”来解释相对性原理,用“被压弯的橡胶膜”来解释时空弯曲。这些生动的比喻,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理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效应的描述。当我了解到,当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会变慢,长度会缩短,我感到无比的惊奇。这种颠覆常识的现象,让我对宇宙的运行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能够解释世界,更在于它能够拓展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奇妙的宇宙。

评分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这本书,真的像一本穿越时空的门票,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塑造了我们现代科学世界观的伟大思想是如何诞生的。我之前对相对论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科普文章和纪录片片段,感觉总是有些零散和碎片化。但是这本书,以一种非常连贯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发展历程, as if in a grand narrative, unfolding before me. 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他不仅仅是在介绍科学原理,更是将那些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他们的思想斗争,以及他们个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巧妙地融为一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爱因斯坦这个人物的刻画,他并非一个高高在上的“科学圣人”,而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富有同情心,同时又有着坚定科学信念的普通人。我能感受到他对于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在面对质疑和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勇气。书中对狭义相对论的讲解,从“光速不变”这个革命性的起点,到“同时性的相对性”、“时间膨胀”等一系列反直觉的结论,都做到了逻辑清晰、通俗易懂。我喜欢作者用生活化的场景来解释这些概念,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和“空间”是如何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相关联的。而当进入广义相对论的部分,我更是被书中描绘的“时空弯曲”所折服。我仿佛能看到,物质如何“雕刻”时空,而引力,又是时空弯曲最直接的表现。这本书让我对宇宙的运行规律有了全新的认知,也让我更加敬畏那些为人类知识进步做出贡献的伟大灵魂。

评分

终于下定决心,在这个周末捧起了《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说实话,我之前对相对论的理解,大概就停留在“时间是相对的”、“光速不可超越”这种碎片化的概念上,脑海里关于爱因斯坦的形象,也只是那些标志性的蓬乱白发和睿智的眼神。但这本书,真的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些伟大的思想是如何诞生,又如何颠覆了我们对宇宙最基本的认知。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不仅仅是罗列公式和理论,更多的是将那些枯燥的物理概念,巧妙地融入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人物访谈中。我仿佛能看到,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无数聪明才智的头脑在碰撞,在探索,在不懈地追寻着宇宙最深层的奥秘。书里关于洛伦兹和庞加莱的贡献,关于爱因斯坦如何一步步构建起狭义相对论,再到广义相对论的诞生,整个过程的描写都非常清晰且富有逻辑。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爱因斯坦个人经历的刻画,他如何克服自身的困难,如何与当时的科学界进行辩论,这些都让这个伟大的科学家形象更加立体和鲜活。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跟随一群先驱者,穿越时空的迷雾,去感受科学探索的艰辛与辉煌。我常常在深夜里合上书本,抬头仰望星空,脑海中回荡着那些关于时空弯曲、引力场的奇妙图景,对宇宙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这本书并非一本纯粹的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与勇气、关于思想解放与革命的史诗。它让我明白,科学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次试错、质疑、再到突破的艰难历程。每当我感到学习上的瓶颈时,想起书中那些科学家们坚持不懈的精神,都会获得莫大的鼓舞。这本书不适合那种想要快速掌握几个“冷知识”的读者,它需要你沉下心来,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那种思想的震撼。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改变人类认知的伟大理论,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充满好奇,而《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这一点。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直接枯燥地讲解公式,而是将相对论的发展过程,比作一次漫长而艰辛的探险,而爱因斯坦,则是这场探险的杰出领航员。书中对科学史的梳理非常到位,我得以了解到,在爱因斯坦横空出世之前,物理学界已经存在着许多关于光、时间和空间的困惑。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比如麦克斯韦、迈克尔逊、莫雷、洛伦兹,他们都在为揭示宇宙的真相而努力,而爱因斯坦,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伟大的飞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爱因斯坦的刻画,他不仅仅是一位天才的物理学家,更是一位对世界充满好奇、富有哲思的思考者。他如何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如何在学术争论中保持独立思考,这些都让我对他更加敬佩。书中对狭义相对论的讲解,非常生动,从“光速不变”这个看似简单却极其重要的前提,到“同时性的相对性”、“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等奇特效应,都解释得清晰易懂。而当进入广义相对论的部分,我更是被书中描绘的“时空弯曲”所折服。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引力描述为时空的变形,这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对宇宙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的进步,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质疑、辩论和不断的突破。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科普读物,不仅要讲清楚“是什么”,更要让读者感受到“为什么”和“怎么来的”。《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得非常出色。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他不是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从当时物理学界存在的矛盾和困惑入手,一步步引导读者去思考,去理解为什么需要相对论。我喜欢书中对“以太”假说的讨论,以及科学家们如何通过实验来试图证实它,但最终却走向了否定。这种科学探索的“试错”过程,在我看来,比直接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更加有价值。书中对爱因斯坦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一个天才的成长轨迹,以及他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颠覆性的创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等效原理”的解释,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广义相对论的大门,让我看到了引力与时空弯曲之间的深刻联系。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时空是如何被物质和能量所“扭曲”,而物体又是如何沿着这种弯曲的时空路径运动的。这种全新的宇宙观,让我感到无比的震撼。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相对论的科普,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勇气和探索精神的史诗。它让我明白,科学的进步,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无数次质疑、辩论和不懈努力的结果。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宇宙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科普读物,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介绍知识点,而应该能够点燃读者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的文笔非常优美,流畅而富有感染力,它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搬运工,更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讲故事的人。作者巧妙地将相对论的发展历程,串联起一个个精彩的人物故事,有关于科学家们的个人恩怨,有关于学术界的激烈争论,也有关于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些情节而感到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伟大的时代,与那些伟大的灵魂一同思考,一同探索。书里对“时空”这个概念的描绘,尤其让我着迷。它不再是抽象的背景,而是变成了有生命、有形态,能够被物质和能量所塑造的动态实体。我喜欢作者用“一张被拉伸的床单”来比喻时空的弯曲,这种生动的形象,让我在脑海中构建出了一个清晰的画面。而且,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狭义相对论,它深入探讨了广义相对论,解释了引力如何影响时间,以及黑洞、虫洞等奇妙的宇宙现象。这些内容,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宇宙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的发展,不仅仅是公式和定理的堆砌,更是人类对自身、对宇宙永无止境的追问和探索。它让我更加敬畏自然,也更加珍视人类智慧的光芒。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一本叫做《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的书,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我之前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了解,大部分都来自于电影和一些零散的文章,总觉得有些神秘,又有些遥不可及。但是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解释得明明白白。作者的叙事技巧非常高超,他不是那种枯燥地讲解公式的教科书作者,而更像是一位引人入胜的导游,带着我们一步步走进相对论的奇妙世界。我喜欢书中对物理学史的梳理,不仅仅是爱因斯坦,他还详细介绍了在他之前,有多少伟大的科学家在为我们揭示宇宙的奥秘而努力。比如,他对洛伦兹变换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革命性的升华。而且,书中对爱因斯坦个人经历的描写,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他作为一个人,是如何在面对困难和质疑时,依然保持着对科学的热情和执着。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思想实验”的部分,比如爱因斯坦在火车上思考光的问题,这种将抽象思维具象化的过程,让我觉得科学探索是如此的浪漫和充满智慧。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时间”这个概念,它不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个恒定不变的刻度,而是变得柔软,变得可以伸缩,甚至可以弯曲。读完这本书,我抬头看夜晚的星空,觉得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那些遥远的星光,穿越亿万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眼前,背后蕴含的,是怎样的物理规律和宇宙奥秘?这本书,就是一枚开启这些奥秘的钥匙。

评分

我一直对科学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些改变世界的伟大理论,背后一定有着比公式本身更精彩的故事。《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完全满足了我对这一切的想象。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不仅仅是在讲“是什么”,更是在讲“为什么”和“怎么来的”。作者用一种近乎戏剧化的方式,将相对论从孕育到成熟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光速不变原理的解读,它看似简单,却又是整个相对论体系的基石,而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当时的学术争论,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看似“理所当然”的结论,是如何来之不易。我得以了解到,在爱因斯坦之前,有多少伟大的物理学家已经触及到了问题的边缘,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跨越那最后一步。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科学传承,以及后人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出更宏大的理论,是我在阅读中感触最深的。书中的人物刻画也非常生动,不仅仅是爱因斯坦,包括米歇尔逊、莫雷、洛伦兹、庞加莱,甚至是那些在辩论中提出质疑的科学家,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历着科学思想的碰撞与融合。特别是当作者描绘爱因斯坦在草稿纸上一次次演算,在思考中经历灵感乍现的时刻,那种激动人心的画面感,真的让我欲罢不能。这本书的结构也很巧妙,它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深入挖掘,将复杂的相对论概念层层剥开,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那些曾经让我望而生畏的物理理论。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让我学会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质疑,如何在看似不可能中寻找可能。

评分

拿到《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这本书,我本来抱着一种“看个大概”的心态,毕竟“相对论”这个词听起来就有点吓人。然而,没想到,我很快就被这本书所吸引,并且发现,原来物理学史也可以如此引人入胜。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不仅仅是在介绍科学理论,更是把整个科学发展的过程,描绘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科学家之间思想碰撞的描写,那种在学术的海洋中,各种观点相互辩驳、相互促进的过程,非常有感染力。我得以了解到,在爱因斯坦之前,物理学界就已经存在着很多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疑问,而他,则是集大成者,将这些零散的碎片,整合成了一个全新的、颠覆性的理论体系。书中对狭义相对论的解释,从光速不变原理到质能方程,都做到了深入浅出,让我这个物理小白也能理解其中精髓。特别是对“E=mc²”的讲解,我之前只知道它很厉害,但不知道它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意义,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而当作者开始讲解广义相对论时,我更是被深深地震撼了。时空弯曲,引力场,这些概念,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而具体。我仿佛能看到,质量巨大的物体是如何将周围的时空“压弯”,而光线又是如何沿着这条弯曲的路径传播。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对人类思维极限的挑战,它鼓励我们去质疑,去探索,去用全新的视角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

评分

拿到《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这本书,我本来只是想找点关于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谈资”,没想到却被深深地吸引了进去,一读就是好几个通宵。这绝对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它需要你投入时间,去感受那种思维的深度和历史的厚重感。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现象切入,比如钟表的滴答声,光线在空间中的传播,然后一步步引导我们去思考,这些日常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惊人的秘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解释,以及爱因斯坦如何通过“等效原理”,巧妙地将引力与时空弯曲联系起来。这种天才的洞察力,简直让我惊叹不已。而且,作者在解释这些深奥的概念时,总是能够找到非常贴切的比喻和类比,让我这个物理学门外汉也能勉强理解,并且产生“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之感。书中对爱因斯坦的个人生活和他的思想历程的描绘,也让我非常感动。他并非神一般的人物,他也有迷茫,也有挫折,但他对真理的追求,对宇宙的好奇心,却始终未曾动摇。这种精神力量,是比任何科学理论都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广义相对论如何被实验验证的部分,比如日全食时测量光线弯曲,这种将抽象理论与具体实验相结合的过程,展现了科学的严谨与魅力。这本书让我对“时间”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那个公平无私、一成不变的度量衡,而是与物质、能量、空间紧密相连,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