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讲科学(第4辑)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 9787564014285

科学家讲科学(第4辑)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 978756401428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 著
图书标签:
  • 科普读物
  • 科学普及
  • 青少年
  • 科学实验
  • 趣味科学
  • STEM教育
  • 自然科学
  • 知识性读物
  •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
  • 科学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014285
商品编码:2946574388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家讲科学(第4辑)

定价:25.00元

作者: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5640142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科学是美丽的,科学往往是生活中真善美的现场,好奇、怀疑和智慧运行的疆域。长期以来,那么多人让自己停留在动人的科学探索现场之外,多么遗憾!
    ——沈致远

内容提要


一个科学家,特别是“身经百战”的科学家,对古今科研事例,包括对自身科研经历的体验,梳理一下表达出来,就会是对思想和科学方法很好的普及。于是编者们把编写的方式定为“科学家讲科学”,并以此作为丛书的名称。每辑刊载30篇左右适于中小学教师使用,并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的科普短文。本书为第四辑,每篇讲述一项科学知识和过程,并在正文之外加旁注和跋作为导读,着重阐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以引发读者思考和探究。 书中文章各自独立,一事一讲,互不牵制。不同学科之间的篇数上保持大致的平衡。文章分两类,一类是新的创作,是主体;另一类是若干科普佳作的直录。两者的正文均保持作者自己的风格,作者以及编者利用旁注和后跋以实现导读和提示。

目录


创新探索
 张青莲教授与元素周期表
天地奥妙
 日冕物质抛射
 宇宙深处的迷星
 聆听地球的旋律
 重量与质量
 蝇眼·雷达·计算机
 生命活动的自动控制
探源究理
 太阳系空间探测的意义
 “毒”草为什么会“变坏”?
 球状闪电之谜
善事之器
 如何知道太阳的内部构造?
 用化学研究生命
 让信息乘上快速“交通工具”——浅谈调制和解调技术
前瞻溯望
 小天文台也能做大事
 面对自然灾害
 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
 X射线的发现——100多年前的一篇记者访问记
 用射电望远镜寻找地外文明
科学现在时
 国际上基因工程发展的几个动向
 让北京成为一座森林之城
 弧线球中的物理学
 太空生活中的科学
 青霉素变脸
体验与启示
 科学的责任
 发现我国例睡眠呼吸暂停
警示与反思
 中国的科学为什么落后?
小明求知
 绿色塑料有多绿?
 光活化农药的故事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时产生的是“钢花”
 还是“碳花”
 棒冰为什么外面甜里面淡
 为什么老鼠掉进加有洗衣粉的水中会被淹死?
 分子计算机的发明也能缓解能源问题
行万里路
 极地生命面面观
读万卷书
 希望“寂静的春天”永不会来——读绿色经典《寂静的春天》
 “我为什么没有发现相对论”/陈克艰/168
 献给好奇者的乐趣——荐《圆的历史:数学推理与推理宇宙》
专家导游
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

作者介绍


张青莲,1908年7月21日生于江苏常熟,无机化学家。1934年,张青莲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36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物理化学系深造,获博士学位,随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气体混合物的扩散分离。1937年回国,任中央研究院上海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38年

文摘


序言



《宇宙的低语:遥望星辰的奥秘》 内容简介 浩瀚的宇宙,自古以来便是人类好奇心最强烈的源泉。当我们仰望星空,那些闪烁的光点不仅仅是遥远的恒星,它们承载着时间的印记,诉说着宇宙初生至今的壮丽史诗。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跨越时空的探索之旅,从微观的粒子世界到宏观的星系结构,从黑洞的神秘边缘到宇宙的膨胀边界,层层揭开宇宙的层层面纱,感受科学的魅力与智慧。 第一章:粒子之舞——构成万物的基石 本章将从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基本粒子——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我们所熟知的物质世界是如何由这些微小的“乐高积木”搭建而成。我们将认识到,从我们呼吸的空气到构成身体的原子,再到孕育生命的行星,其本质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通过特定的组合方式形成的。 原子与原子核的秘密: 探索原子内部的结构,了解质子、中子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构成原子核,而电子又如何围绕原子核运动。我们会触及原子序数、质量数等概念,理解不同元素为何拥有独特的性质。 基本粒子的家族: 介绍标准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如夸克(上、下、粲、奇、顶、底)、轻子(电子、μ子、τ子及其对应的中微子)以及传递力的玻色子(光子、胶子、W和Z玻色子)。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了物质的稳定性和形态。 力的传递者: 深入探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引力——它们各自的特点、作用范围以及如何由相应的玻色子介导。我们将理解,正是这些力的精妙配合,才使得宇宙中的一切得以有序运行。 物质与反物质的对话: 介绍反物质的概念,了解每种粒子都有其对应的反粒子,它们相遇时会发生湮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不仅是理论上的构想,更是实验上已证实的存在,为我们理解宇宙的能量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宇宙的早期“混沌”: 简要回顾宇宙大爆炸后的极早期,粒子密度极高,各种基本粒子和反粒子不断产生和湮灭,形成了一个能量充沛但物质分布相对均匀的“汤”。理解这个阶段对于理解如今宇宙的形成至关重要。 第二章:星系的交响——宇宙的宏伟画卷 当我们从微观的粒子世界抬升到宏观的宇宙尺度,我们看到的是由无数恒星、星系组成的壮丽图景。本章将带领读者漫游于星系的海洋,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结构的复杂。 恒星的诞生与消亡: 追溯恒星形成的过程,从巨大的分子云坍缩,到原恒星的点燃,再到主序星阶段的稳定燃烧。我们将了解不同质量的恒星在其生命周期中的不同命运,如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直至壮观的超新星爆发。 星系的分类与形态: 介绍星系的种类,如旋涡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等,并解释它们的形成和演化。我们将了解,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就是一个巨大的旋涡星系,而宇宙中存在着数千亿个类似的星系。 暗物质与暗能量的谜团: 深入探讨宇宙中占主导地位但我们却无法直接观测到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理解暗物质如何影响星系的运动和结构的形成,以及暗能量如何驱动宇宙的加速膨胀。这些“看不见”的力量,构成了宇宙的大部分,是现代天文学最前沿的研究课题。 黑洞的引力之囚: 揭示黑洞的神秘面纱。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出发,解释黑洞的形成机制、视界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周围时空产生的剧烈影响。我们将了解,黑洞不仅仅是宇宙中的“吞噬者”,更是研究引力物理的天然实验室。 星系团与宇宙网: 介绍星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组成庞大的星系团,甚至形成宇宙尺度上的“纤维状”结构,即宇宙网。理解这种宏观结构是如何在大尺度上塑造宇宙的面貌。 第三章:时空的编织——引力与宇宙的演化 本章将聚焦于宇宙中最根本的“织布工”——引力,以及它如何塑造了我们所知的时空,并驱动着宇宙的演化。 从牛顿到爱因斯坦: 回顾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经典描述,然后进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解引力并非一种“力”,而是时空弯曲的体现。我们将探讨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等奇异现象。 引力波的涟漪: 介绍引力波的概念,理解它如同涟漪般在时空中传播,是质量巨大的物体运动时产生的时空扰动。本章将重点介绍引力波的探测及其重要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测宇宙的方式。 宇宙的膨胀与大爆炸理论: 解释宇宙为何会膨胀,并回顾支持大爆炸理论的关键证据,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元素的丰度。我们将理解,宇宙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在不断地演化和扩张。 宇宙学常数与加速膨胀: 再次回到暗能量的话题,探讨宇宙学常数在爱因斯坦场方程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解释了宇宙的加速膨胀。这将带领读者思考宇宙的最终命运。 时空穿越的遐想(理论探讨): 在科学的框架内,对虫洞、时间旅行等引人入胜的科幻概念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虽然目前这些仍停留在理论猜想阶段,但它们激发了我们对时空本质的深刻思考。 第四章:生命的曙光——宇宙中的行星与宜居性 在探索了宇宙的宏伟之后,本章将目光转向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我们将探讨行星的形成、宜居带的概念以及寻找地外生命的最新进展。 行星的形成机制: 介绍行星是如何从恒星形成过程中剩余的星盘中凝聚而成的。我们将了解岩石行星和气态巨行星的不同形成路径。 宜居带的定义与条件: 探讨恒星周围的“宜居带”概念,即液态水可能存在的区域。除了温度,我们还将考虑其他关键因素,如行星的大小、大气成分、磁场是否存在等。 系外行星的发现与特征: 介绍系外行星探测技术,如凌日法、视向速度法等,以及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各种奇特的系外行星。了解这些行星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评估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生命的化学基础: 讨论地球生命所依赖的化学元素(碳、氢、氧、氮等)以及它们在宇宙中的普遍性。我们将思考,如果存在生命,它们是否也遵循类似的化学原理? 寻找生命的信号: 介绍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等相关项目,以及科学家们如何通过分析行星大气中的生物标记物来寻找生命的迹象。 结语:永不止息的探索 《宇宙的低语:遥望星辰的奥秘》旨在激发读者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精神。宇宙的奥秘无穷无尽,科学的探索永不止息。本书希望成为读者开启宇宙之旅的一扇窗,鼓励大家保持好奇,勇于提问,并以科学的态度去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和更广阔的宇宙。从微观到宏观,从基本粒子到浩瀚星辰,每一次的认知提升,都将带给我们对生命、对存在更深刻的理解。宇宙的低语,永远在召唤着那些敢于倾听和探索的心灵。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名“科学家讲科学(第4辑)”本身就传递了一种持续的、深入的学术传承感,仿佛每一辑都在不断深化和拓展着科学的边界。我联想到的是,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更像是一次科学思想的传递,一种探索未知的精神的传承。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们深入到科学研究的“幕后”,去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构思、如何验证、如何修正自己的想法的。我渴望看到那些充满智慧的头脑,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挫折,最终取得科学的突破。我想,这本书会是一种非常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它能让我们明白,科学的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耐心、毅力和严谨的态度。它不只是教给我们“是什么”,更能教会我们“怎么去思考”。它或许能帮助我们这些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建立起辨别真伪、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一种对科学的敬畏之心和对真理的永恒追求。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一次对科学智慧的深度汲取,为我们的人生旅途增添一抹坚实的底色。

评分

收到这本书的瞬间,我的心就如同被一股暖流包裹,那是一种期待已久的喜悦。翻开书页,仿佛踏入了一个奇妙的科学殿堂,空气中弥漫着智慧的光辉。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曾经在电视上、在书本里遥不可及的科学家们,是如何将他们的研究成果,用如此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我猜想,书里一定蕴含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关于那些伟大的发现是如何诞生的,关于科学家们在探索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喜悦。我想,它一定能够帮助我们这些对科学充满憧憬的青少年,建立起对科学的正确认知,理解科学的价值和意义,而不只是将科学视为枯燥乏味的公式和理论。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们内在的求知欲,让我们敢于提问,敢于探索,敢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最终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它应该是一份珍贵的礼物,送给每一个渴望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的青少年,让他们在科学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评分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我一直认为,科学并不是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找到的,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隐藏在每一个平凡的角落。这本书,我想它就是一座桥梁,连接着科学的殿堂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将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非常好奇,书中的科学家们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讲解科学?是会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科学故事,还是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来演示科学的奥秘?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这些对科学充满好奇的青少年,打破对科学的刻板印象,发现科学的趣味性和魅力所在。我希望,它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科学知识,更能培养我们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去解决问题,从而成为一个更加理性、更加睿智的人。这本书,我想它会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科学的海洋中前行,发现知识的宝藏,点亮我们对未来的无限可能。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息,既充满了严谨的科学精神,又带有一种温馨的教育关怀。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一群充满智慧和热情的科学家,化身为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用最易懂、最有趣的方式,为我们揭示科学的神秘面纱。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挑战和突破,那些闪耀着智慧火花的瞬间。我想,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而激发我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这本书,我想它更像是一本“科学启蒙指南”,能够帮助我们这些青少年,建立起对科学的初步认识,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它应该能够让我们明白,科学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好奇心中,就在我们每一次的提问与探索里。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们青少年科学启蒙道路上一份宝贵的财富,为我们播下科学的种子,浇灌出智慧的花朵。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总让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仿佛能听到科学家们用清晰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我一直对科学充满好奇,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那种渴望了解世界运作规律的心情,就像一颗待萌发的种子。这本书,我想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用他精湛的技艺,为这颗种子提供最适宜的土壤和阳光,引导它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智慧的花朵。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展现科学家们是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灵感,又是如何通过严谨的实验和思考,一步步揭开自然界的奥秘。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能传递一种科学探究的精神,那种不畏艰难、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品质。这本书,我想它会是一扇窗,让我们窥见科学的魅力,感受到智慧的光芒,更能点燃我们内心对科学的热爱,激励我们去探索更广阔的未知世界。它应该是一本能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熏陶,培养科学素养的优秀读物,开启他们通往科学殿堂的第一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