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说时间简史
定价:32.00元
作者:楚丽萍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113678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为宇宙天文中关于“时间”的理论发展为支点。其中,涉及哲学、物理学、力学、地理学等等方面的知识。本书内容涉及宏观和微观两大领域,包括星系、黑洞、时间和空间、夸克、反物质等等。
目录
章 我们的宇宙图像
n人类认识宇宙,从“看星星”开始
n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天象观测
n宇宙地心说
n日心说出炉
n开普勒三大定律
n在某一个有限时刻,宇宙开端了
n星系是遍布宇宙的庞大星星“岛”
n神秘天河中藏着无数恒星
n星系“类型秀”
n扁平圆盘状的银河系
n广袤银河中,人类居住在太阳系
n我们知道宇宙在膨胀,却弄不懂金字塔
n哈勃的观测
n望远镜中的宇宙
n第二章 空间和时间
n就算物质都毁灭,时空依然相互独立存在
n羽毛和铁块为何同时落地
n牛顿的引力定律
n无论怎么测量,光速数值始终不变
n时间和空间
n一切都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是相结合的
n光的媒介是像风一样的以太吗?
n抛弃以太——光速是恒定的常数
n无论何时何地,物理法则永远不变6
n从四维空间里,找出你的时空坐标系
n引力折弯光线,形成弯曲的时空
n光会被引力场折弯
n变慢的时间
n双生子吊诡的真相
n第三章 膨胀的宇宙
n星系不断远离,宇宙时刻膨胀
n用光的波长和颜色来观测远去的恒星
n多普勒效应
n越远的星系“逃离”的速度越快
n膨胀的宇宙
n由密集状态开始的巨大爆炸
n大爆炸理论的证据
n星系远离,说明我们在宇宙的中心吗
n空间到底是怎样膨胀的
n宇宙会永远膨胀下去吗?
n大爆炸或者时间,有一个开端
n暗物质和暗能量
n热寂说和大坍塌
n大爆炸的奇点
n稳恒态宇宙模型
n第四章 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
n第五章 黑洞到底黑不黑
n第六章 宇宙的起源和命运
n第七章 虫洞和时间旅行
n第八章 物理学的统一
n……
作者介绍
文摘
粒子不但能自己旋转,还有“反面”
n粒子加速器
n粒子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产生高速带电粒子的装置。粒子加速器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而且它广泛采用了各个专业领域内高的技术水平,同时在加速器的建设过程中,各个相关领域的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
n建设粒子加速器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探索微观世界的深层奥秘,有些人会问:为什么非要选择粒子加速器呢?在科学领域光学显微镜、电子投射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X 射线扫描仪等等,不都是非常精密且高科技的仪器吗?
n那是因为人眼并不能看到所有的电磁波,我们看到的只是普通的可见光。而这种普通的可见光波长要长于原子的尺度,当光波遇到原子时,就如同长长的海浪绕过了一块石头一样,根本达不到回射的效果,因此,显微镜是无法直接看到原子的。所以,
n人们必须借助波长更短的X 光才能看到原子。而对于粒子物理学而言,要想看到小于核子(质子中子)的粒子,就需要更高的能量,所以人们需致力于提高加速粒子的能量,进而,粒子加速器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与研究终于诞生了。
n1919 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天然放射源实现了个原子核反应这一学术研究,不久之后,人们便提出了用人造快速粒子源来变革原子核的设想,然而没有一个科学家完成这一设想。1928年伽莫夫关于量子隧道效应的计算表明,能量远低于天然α 射线的粒子,也可透入核内,这个发现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研制人造快速粒子源的热情。
n20 世纪20 年代中期,科学家们探讨过许多关于加速带电粒子的方案,同时也进行了许多次试验。终于在30 年代初,高压倍加器、回旋加速器、静电加速器相继问世,从而加速了粒子加速器的发展历程。1932 年,物理学家考克饶夫和瓦耳顿用他们建造的700kV 高压倍加速器加速质子,实现了个由人工加速的粒子束引起的核反应。同年,劳伦斯等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并开始运行。几年之后他们通过人工加速的p、d 和α 等粒子轰击靶核得到高强度的中子束,还制成了Na、P、I 等医用同位素。以上这几位研制加速器的先驱者,后来都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同一期间,物理学家范德格拉夫创建了静电加速器,它的能量均匀度高,被誉为核结构研究的精密工具。
n粒子加速器俨然已经成为探索原子核、粒子性质的重要武器,在以后的几十年间,随着人们对微观物质世界深层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各个科学技术领域对各种快速粒子束的需要不断增长,同时科学家也提出了多种新的加速原理和方法,发展了具有各种特色的加速器为人们服务。
n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粒子加速器有用于电视的阴极射线管及X 光管等设施,同时也是探索原子核和粒子的性质、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并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重要而广泛的实际应用。
n……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在“知识呈现”上的创新。我很少看到有书籍能将严肃的科学理论,用如此“亲民”的方式来呈现。它的封面设计就很特别,不是那种传统的科学书籍风格,更像是一本充满艺术感的读物。打开来,内页的排版也是我喜欢的,文字与图画的比例协调,不会让任何一方显得突兀。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一些核心概念时,所使用的那些“类比”和“故事”。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光是看目录和随机翻到的几页,我就能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它似乎在努力打破科学与大众之间的壁垒,让更多人能够轻松地走进宇宙学的世界。我看到它在介绍“时空”的概念时,配了一张很形象的图,虽然我还没完全弄懂,但它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让我觉得原来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被如此具象化。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够带给我一段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并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不少关于宇宙的知识。
评分拿到这本《图说时间简史》,首先就被它那充满现代感的包装所吸引,简洁却又不失大气的封面设计,立刻勾起了我的阅读兴趣。打开书,它的纸张质量和印刷效果都非常出色,字体清晰,色彩饱满,即使是复杂的星云图像,也能被精准地还原。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插画上的投入,那些细致入微的手绘图,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它们极具启发性,能够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我瞥了一眼关于“宇宙膨胀”的部分,书中用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图示来解释,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容易理解得多。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在传递知识,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感受”宇宙的奇妙。它的语言风格我还没来得及细品,但从视觉呈现上,我已然感受到了一种“用心”和“专业”。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视觉化”的宇宙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风格是那种很朴实但又不失质感的类型,封套的磨砂质感很舒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我特别注意到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每一章的开始都会有一个小小的、与本章主题相关的图标,虽然不显眼,但却为阅读过程增添了一份仪式感。内容上,我还没深入阅读,但随便翻到的几页,文字的叙述方式就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那种学院派的生硬感,反而像是在和一位对宇宙充满好奇的朋友聊天,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它似乎在试图构建一种“故事性”,将科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引人入胜的叙述框架中。我看了一段关于“大爆炸”的描述,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奇点”这样的概念,而是从一个非常微小的状态开始,一步步引导读者去想象,去感受宇宙最初的演化。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即使是复杂的科学史,也能被讲得绘声绘色。我猜想,整本书的结构一定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能够将那些宏大的科学概念,以一种更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方式呈现出来。
评分刚拿到这本《图说时间简史》,还没来得及细细翻阅,但仅仅是翻了几页,我就被它那精美的插画和巧妙的排版所吸引。封面的设计就充满了一种宇宙般的深邃感,光影的运用恰到好处,仿佛能将人带入浩瀚的星辰大海。书页的纸质也很好,触感温润,印刷清晰,即使是复杂的宇宙图像,也能被细腻地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它在概念性解释时,配上的那些手绘图,它们不像枯燥的公式那样令人望而却步,反而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将深奥的理论一点点剖析,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比如,关于黑洞的章节,虽然我还没完全读懂,但那些描绘引力扭曲、事件视界的插图,已经让我对这个神秘的天体产生了更清晰的认识。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够通过这些图画,更好地理解那些令人着迷的宇宙学概念,比如宇宙的起源、膨胀,以及我们所处的这个宏大叙事中的位置。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一种“图文并茂”的阅读体验,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并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它让我觉得,即使是艰深的科学理论,也能变得触手可及,充满趣味。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外观设计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当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就被那种简约却又不失深度的封面所吸引。它没有采用那种花哨的图样,而是通过对色彩和几何图形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充满智慧的氛围。翻开书页,我发现它的内页排版也非常考究,文字大小适中,行距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更重要的是,书中穿插的那些精美插图,简直是点睛之笔。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配图,更是对抽象概念的视觉化解读,能够极大地辅助理解。我看了一张关于“虫洞”的示意图,虽然我还没完全领会其中的科学原理,但那形象的描绘,已经让我对这个概念产生了一个初步的、非常直观的认识。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关于宇宙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依赖纯粹的文字描述,读起来难免有些枯燥。而这本书,似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将视觉和文字的力量结合起来,让科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