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超宽频带被动雷达寻的技术
定价:198.00元
作者:司锡才,司伟建,张春杰,陈涛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18106466
字数:
页码:70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丛书
n《 href='#' target='_blank'>超宽频带被动雷达寻的技术》
n《 href='#' target='_blank'>超宽频带被动雷达寻的器测向技术》
n内容提要
《超宽频带被动雷达寻的技术》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超宽频带被动雷达寻的器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组成和技术措施等,总结了作者一生研究、研制反辐射导弹导引头的技术经历。全书共分为9章。章是绪论,介绍了反辐射导弹的产生、发展与现状,宽频带被动雷达寻的器的主要技术和用途等内容;第2、3、4章,分别介绍了超宽频带被动雷达寻的器的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和超宽频带技术;第5、6章对宽频带寻的器对辐射源测向的传统方法和陈列测向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第7章对超宽频带被动雷达寻的器对辐射源的频率测量进行了介绍;第8章介绍了雷达信号细微特征(“指纹”)分析、识别与提取;第9章介绍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号分选与跟踪。n
《超宽频带被动雷达寻的技术》是反辐射导引技术比较全面且比较新颖的一本专著,可供从事雷达、通信与电子对抗等领域的广大技术人员学习与参考,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处理等专业的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章 绪论n
1.1 反辐射导弹的产生、发展与现状n
1.1.1 反辐射导弹的产生n
1.1.2 ARM的发展过程n
1.1.3 外现状n
1.2 军事需求n
1.2.1 反辐射武器的军事需求n
1.2.2 “网络中心战”、导航战、太空战急需先进的反辐射武器n
1.3 宽频带被动雷达寻的器的主要用途n
1.3.1 用于反辐射武器n
1.3.2 用于远程导弹多模复合末制导的中、远程制导模式n
1.4 雷达与通信技术进步对反辐射武器的严峻挑战n
1.4.1 低截获概率雷达n
1.4.2 脉冲压缩雷达n
1.4.3 脉间波形变换雷达n
1.4.4 捷变频雷达n
1.5 通信信号低检测/截获/探测概率n
1.5.1 扩展频谱n
1.5.2 跳频扩频n
1.6 雷达诱饵系统的诱偏n
1.6.1 非相干两点源诱偏n
1.6.2 非相干两点源防御ARM的技术措施n
1.6.3 相干两点源诱偏n
1.6.4 相干两点源中近场干扰效果分析n
1.6.5 相干两点源对ARM干扰的分析n
1.7 多点源诱偏n
1.7.1 多点源诱偏原理n
1.7.2 仿真及结果分析n
1.8 雷达组网诱n
1.8.1 搜索雷达组网n
1.8.2 C3I防空体系雷达组网防御ARMn
1.9 双(多)基达与分置式雷达防御ARMn
1.9.1 双基达防御ARMn
1.9.2 分置式雷达防御ARMn
……n
n
第2章 超宽频带被动雷达寻的器(导引头)测向系统n
第3章 超宽频带被动雷达寻的器主要技术指标n
第4章 超宽频带被动雷达寻的器的超宽频带技术n
第5章 宽频带寻的器对辐射源测向的传统方法n
第6章 陈列测向技术n
第7章 超宽频带被动雷达寻的器对辐射源的频率测量n
第8章 雷达信号细微特征(“指纹”)分析、识别与提取n
第9章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号分选与跟踪n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对“超宽频带”这个词汇的理解还停留在基础层面,但这本专著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深入学习的契机。它似乎是将物理层面的信号特性、系统层面的架构设计,以及应用层面的目标识别和跟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我特别好奇它会如何处理被动雷达系统固有的劣势,例如,如何克服由于缺乏发射信号的知识而导致的定位模糊性。这本书很可能引入了非常新颖的反卷积技术或人工智能方法来辅助信号重建。我期待看到关于数据驱动模型在该领域应用的讨论,比如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来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环境干扰源,从而净化用于目标探测的“干净”信号。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跨学科的视角,比如结合电磁兼容性(EMC)的要求来设计系统,那就更完美了。它似乎是一次对现有雷达技术瓶颈的系统性冲击,充满了开拓性的思维。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简洁有力,指向性极强,让我立刻联想到前沿军事侦察和安全监控技术的最新进展。我倾向于认为,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如何巧妙地结合了 UWB 的高带宽优势和被动接收的隐蔽优势。在当前的电磁频谱日益拥挤的环境下,如何实现不被察觉的持续监控,是各国研究机构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 UWB 信号在穿透建筑物或复杂植被时的衰减特性和散射模型,这对室内或丛林环境下的被动探测至关重要。此外,一个成熟的被动系统必须具备强大的环境自适应能力。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论证在面对未知或突变环境时,该技术如何通过智能化的信号处理流程,快速调整参数,维持对目标的稳定跟踪。这本书如果能够提供一套严谨的性能评估指标和测试方法论,那它将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份指导未来研发方向的路线图,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
评分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雷达系统,而这本书的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超宽频带被动雷达”。这个组合本身就暗示着对传统雷达范式的颠覆。我推测书中必然会对 UWB 信号的物理特性进行深入剖析,比如其极强的穿透能力和优异的多径分辨能力。更令人兴奋的是“被动”这一环节,这意味着本书可能聚焦于如何有效地从海量的环境噪声中“挖掘”出有用的目标回波信息。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构建数学模型来描述环境中的电磁波传播和目标散射过程,特别是那些由非合作目标(比如无人机或低慢小目标)产生的微弱信号。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设计前端接收电路以应对巨大的动态范围,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比如稀疏采样或压缩感知)来高效处理海量数据,那这本书的价值将不可估量。它应该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为实际的系统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可操作的路径图。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第一印象是它的专业深度。这本书似乎没有打算向初学者解释什么是雷达,而是直接切入了最尖端、最复杂的领域——利用超宽频带的特性进行无源探测。我特别关注了“寻的技术”这部分,这通常意味着复杂的定位和跟踪算法。我推测作者会详细阐述如何利用时间差到达(TDOA)或到达角(AOA)的测量,结合 UWB 信号的精确定时能力,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无源定位。在被动雷达的背景下,由于缺乏对环境和源的完全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我希望能看到关于如何处理信道估计、杂波抑制以及多基线数据融合的章节。如果书中能提供一套成熟的算法框架,能够帮助读者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功能性的超宽频带被动雷达原型系统,那么它无疑是一本教科书级别的著作,能够极大地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进步。
评分这本《【XH】超宽频带被动雷达寻的技术》听起来像是深入探讨前沿电子战和信号处理的专业著作。我最近对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涉及到被动探测领域。我猜这本书里应该会详尽地介绍超宽频带(UWB)技术在被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原理和实现细节。我期望它能涵盖UWB信号的特性,比如其极窄的脉冲宽度和宽阔的频谱范围,以及这些特性如何转化为对目标进行高分辨率探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想必会深入解析“被动”这一概念,即不依赖自身发射信号,而是利用环境中的现存电磁波(比如广播、电视信号)作为探测源的复杂性。我尤其好奇它会如何处理信号的接收、处理和目标定位算法,特别是面对复杂的城市环境或电磁干扰时,如何利用UWB的优势来提高探测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这本书的定位似乎是面向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工程师或研究人员,旨在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和实用的工程指导,对于我们理解下一代雷达技术的发展方向,无疑会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