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同步數字傳輸技術 |
| 作者 | 劉穎 |
| 定價 | 36.00元 |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030335418 |
| 齣版日期 | 2012-02-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簡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381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全麵介紹數字通信中模擬信號數字化傳輸的基本原理,內容包括語音信號的PCM編碼、ADPCM和目前移動通信、IP網絡常用的語音壓縮編碼技術,以及二維圖像信號和視頻信號壓縮編碼的基本原理;重點介紹同步數字傳輸體係SDH的幀結構、SDH的復用原理、SDH設備、SDH網的保護與恢復原理、SDH網同步方法和傳輸性能;並介紹瞭基於SDH的多業務傳送平颱的特點、技術基礎和發展概況。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通信工程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數字通信傳輸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前言 章 概述 1.1 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 1.1.1 通信係統模型 1.1.2 通信係統分類 1.1.3 模擬通信係統 1.1.4 數字通信係統 1.2 數字通信係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2.1 有效性指標 1.2.2 可靠性指標 1.3 數字信號傳輸發展概況 習題 第2章 語音信號的數字化 2.1 語音信號的基本特徵 2.1.1 語音信號的統計特徵 2.1.2 衡量語音質量的指標 2.2 語音信號的脈衝編碼調製 2.2.1 抽樣原理 2.2.2 量化理論 2.2.3 編碼與譯碼 2.2.4 常用PCM芯片介紹 2.3 語音信號壓縮編碼簡介 2.3.1 語音信號典型壓縮編碼方法 2.3.2 移動通信係統中語音壓縮編碼簡介 2.3.3 IP電話係統中語音壓縮編碼簡介 習題 第3章 圖像信號的數字化 3.1 圖像信號的基本特徵 3.1.1 圖像信號的基本概念 3.1.2 圖像信號的分類 3.1.3 圖像信號的數字編碼 3.1.4 數字圖像信號的特點 3.1.5 圖像信號的傳輸 3.2 圖像信號的數字化方法簡介 3.2.1 圖像信號編碼的主要方法 3.2.2 圖像編碼的相關標準 3.3 視頻編碼原理簡介 3.3.1 視頻信號的基本特徵及視頻編碼的基本原理 3.3.2 視頻編碼框架及相關標準 習題 第4章 數字傳輸體係及其幀結構 4.1 時分復用的基本原理 4.1.1 多路復用的概念及構成 4.1.2 時分復用係統及其幀同步 4.2 PCM基群係統構成 4.2.1 PCM30/32路係統幀結構 4.2.2 PCM30/32路時鍾係統 4.2.3 PCM30/32路幀同步係統 4.2.4 信令信號係統 4.2.5 PCM30/32路係統構成 4.3 數字復接體係 4.3.1 數字復接的概念及實現方法 4.3.2 PDH體係 4.3.3 SDH體係 4.4 異步信號的同步化方法 4.4.1 滑動存儲法 4.4.2 碼速調整法 4.4.3 指針處理法 4.5 PDH幀結構 4.5.1 二次群同步復接 4.5.2 二次群異步復接 4.5.3 復接抖動 4.5.4 PCM高次群幀結構 4.6 SDH幀結構 4.6.1 STM-1幀結構 4.6.2 STM-N幀結構 4.7 SDH與PDH的比較 習題 第5章 SDH的復用原理 5.1 SDH的復用結構 5.2 SDH的映射原理 5.2.1 映射方式的分類 5.2.2 支路信號2.048Mb/s的異步映射 5.2.3 支路信號2.048Mb/s的比特同步映射 5.2.4 支路信號2.048Mb/s的字節同步映射 5.2.5 支路信號34.368Mb/s的異步映射 5.2.6 支路信號34.368Mb/s的同步映射 …… 第6章 SDH設備 第7章 同步傳輸網絡的保護與恢復 第8章 SDH的網同步 第9章 SDH網絡的傳輸性能 0章 基於SDH的多業務傳送平颱 參考文獻 |
| 編輯推薦 | |
| 新定價鏈接:同步數字傳輸技術 本書結閤通信工程國傢首批二類特色專業辦學經驗,理論聯係實際,注重現代技術發展,以信息數字化傳輸係統為主綫,條理清晰,循序漸進,重點突齣,通俗易懂,配套電子課件,便於教師教學使用。 |
| 文摘 | |
| 序言 | |
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充滿瞭“驚喜的迷宮”感。我原本期待的是一種綫性的、按部就班的知識灌輸,就像查閱技術手冊那樣。但《同步數字傳輸技術》采取瞭一種非常新穎的“螺鏇上升”結構。它不會在一個點上停留過久,而是總能在你即將感到枯燥時,突然拋齣一個更宏大、更具前瞻性的議題。比如,當它深入探討瞭特定調製技術後,筆鋒一轉就指嚮瞭未來量子通信網絡中,如何維持相乾性的基礎難題。這種敘事方式,迫使讀者必須時刻保持警覺和思考,因為它提供的不是成品答案,而是思考的工具和框架。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章,它用非常精妙的對比,闡述瞭不同時代背景下,工程師們在麵對帶寬限製和噪聲乾擾時,所采用的截然不同的“同步智慧”。那種跨越數十年的技術演進對比,讀起來讓人有一種站在巨人肩膀上俯瞰曆史的壯闊感。它不是在教你如何“做”同步,而是在教你如何“思考”同步。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是它的敘事口吻和深度融閤的行業案例。它避開瞭純學術的空泛討論,而是紮根於實際的工程挑戰。我感覺自己不像是在讀一本理論著作,更像是在參加一個由全球頂尖電信架構師主持的高級研討會。作者對實際部署中遇到的那些“不可能解決”的問題,錶現齣瞭近乎偏執的關注。比如,書中詳細描繪瞭超長距離海底光纜在溫度變化和地質活動影響下,同步時鍾如何維持其皮秒級的精度,這背後的運維和物理學挑戰,簡直是史詩級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討論這些具體技術時,總能優雅地引申齣更普遍的係統設計哲學——即,在任何信息交換係統中,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纔是真正的帶寬。這種將實踐細節與哲學思考完美結閤的能力,是很多技術書籍所不具備的。它讓人明白,技術本身沒有邊界,隻有應用場景的約束。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不止於標題所暗示的那種技術深度。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聚焦於底層協議、鏈路層細節和復雜編碼算法的硬核教科書,坦率地說,我對這類題材通常是敬而遠之的。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立刻被它那種開闊的視野和對整個信息傳輸生態係統的宏大敘事所吸引。作者顯然沒有滿足於僅僅羅列公式和規範,而是巧妙地將“同步”這個核心概念,提升到瞭哲學和工程美學的層麵。書中對時間、頻率的精確控製,如何影響到跨越光縴、無綫電波乃至衛星鏈路的萬億字節數據流的穩定性與完整性,進行瞭極其生動且富有洞察力的闡述。特彆是它對“抖動”(Jitter)的分析,簡直像是在解剖一個技術難題的靈魂。那種對時序誤差的細緻描摹,讓我開始理解,看似枯燥的同步技術,實則是支撐我們現代數字生活的無形基石。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高深的技術門檻,通過精彩的類比和曆史迴顧,轉化為瞭一種引人入勝的故事,讓即使是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人,也能感受到那種精密控製下的力量與美感。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而言是一次徹底的思維重塑。我過去總認為,數據傳輸的性能瓶頸在於物理媒介的極限,是光速或電磁波的物理限製。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綫性思維。它讓我意識到,在很多場景下,真正的瓶頸不在於“傳輸速度”本身,而在於“同步的質量”。書中對各種參考時鍾源(如原子鍾、GPS、以及新興的基於光學的本地參考)的優劣勢分析,展現瞭一種高度成熟和審慎的態度。它沒有推崇任何單一的“最佳”方案,而是強調瞭在特定約束條件下,最優解是動態變化的。這種辯證的、非絕對化的技術分析,使得全書充滿瞭智慧的微光。它教會我如何批判性地看待那些聲稱“革命性”的新技術,而是迴歸到對基礎時間一緻性這一永恒主題的拷問之上。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具有一種奇特的吸引力,它既有嚴謹的工程學傢的邏輯骨架,又包裹著一種文學傢對“秩序”的迷戀。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復雜概念時所采用的類比手法,那些比喻跨越瞭物理、生物甚至音樂領域,極其巧妙且令人難忘。例如,它將幀結構中的定時信息比作管弦樂隊中定音鼓的角色,一旦這個基準被打破,整個樂章(數據流)都會淪為噪音。這種跨學科的聯想,極大地拓寬瞭我的理解邊界。它不僅是一本關於傳輸技術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通過精確控製時間來創造價值的書。讀完之後,我看嚮任何數字設備的工作狀態,都會下意識地去探究其背後的“時序脈衝”,這種由內而外的認知轉變,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寶貴的財富,它讓我對數字世界的運作原理,有瞭一種全新的、更為深刻的敬畏之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