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教学法
定价:19.60元
作者:王开建,教育部,财政部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121154027
字数:
页码:1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教学法》是配合“中等职业学校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为提高本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撰写的。
《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教学法》内容包括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微电子制造行业概况: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的产品和工艺流程;微电子专业操作型技能人才的典型职业工作;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中等职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学生特点分析;微电子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分析;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的媒体和环境创设;教学媒体定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教学法》:
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特征分析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或学习内容的一种认知和趋近的倾向,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对于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在选择这个专业之前,大部分并未进行过专业特性的咨询。同时由于微电子制造行业生产现场的封闭性,很多人对这个行业的岗位工作情况并不了解。多数学生的选择是家长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社会的需·要“替”他们做出选择。所以学生对微电子产业了解不会很透彻,对个人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之路定位比较模糊。因此他们对于专业的学习兴趣不是非常浓厚,于是会出现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喜欢,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特征。这个问题在很多专业表现突出,微电子专业也不例外。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成功的直接因素。在学生入学教育阶段应着重介绍微电子行业对社会的重要贡献、行业特点、未来就业岗位特点,好带学生到企业参观,进行入学感性认识教育。要设法让学生在入校后尽早深入了解和热爱这个专业,尽早建立学生对微电子专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对专业的认同度,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见学习的驱动力是非常重要的。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兴趣爱好、成就感、自我实现等与内部动机关联性大。而满足父母的期望,获取理想的工作等就与外部动机密切相关。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而言,学习动机的激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学生的差异特点分析
生活经历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情况不同,学生个体心智表现有很大差异。一个生活经历丰富、能接触各种资源的学生和一个生活经历单调、在信息资源闭塞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做出抉择都会有很大差异。一个生活在和谐美满家庭的学生和生活在家庭不和谐或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心智表现方面也会有很大差异。
学习经历差异性:由于我国教育国情,在初中、高中期间学习的学生都选择升入普通高中或大学。学习困难和问题少年就读职业中学的较多。据调查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大约50%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从来没有受到过表扬和奖励。还有学生的学习经历中曾留下了一些阴影,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强。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和培养,可以适当采取表扬等外在激励方式,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胜任感和自我身份的认同,重新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态度的差异:学习态度是在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学习心理状态。由于知识背景、生理因素、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差异,即使是同龄的学生,学习的态度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有的学生学习刻苦认真;有的学生学习敷衍了事;有的学生甚至逃避学习。这种现象除了外界因素之外,还有学生的年龄因素。少年期心智发展不完善,自我约束能力差就是其中的具体表现。这就需要注意学生心智的发展培养,心智发展依赖于辅导者和学习者之间系统而相倚的互动。
学生性格差异性:有的做事细致、一丝不苟;有的做事雷厉风行,行动敏捷:有的风风火火,粗枝大叶,等等。对于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的同学而言,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工作的岗位很多。前道工序的芯片生产和后道工序生产的部分岗位需要性格稳重有耐性、做事细致、一丝不苟的学生。在生产现场,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岗位有很多女工。后道工序一般自动化成度较高,一个人要看管几台设备,适合具备做事雷厉风行,行动敏捷的学生就业;外向型性格适合从事销售工作。在教学行动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性格特征,引导他们发挥和培养自己的长处。微电子生产企业可以为各类性格的人才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工作领域。
学生工作主动性差异:微电子器件制造行业大部分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操作的工作简单。同时还有些工作保留着手工操作,工作难度不大,但是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非常重要。所以未来的工作岗位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情商。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学习任务。但是,学生中也普遍存在家人过于溺爱,习惯接受他人的照顾和帮助,不愿意自己动手的情况。学生未来的工作领域,无论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都需要有认真、刻苦的精神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工作态度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逐步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无论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实践技能的培养,都要考虑到能够砥砺学生的品格,养成他们严谨的工作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
序言
说实话,我本来对“教学法”这种偏理论性的书籍兴趣不大,我更偏爱那种直接上手解决具体技术难题的工具书。但《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教学法》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重新定义了我对这个领域的认知。它不像我预期的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教育改革的激情和对未来人才培养的深刻思考。书中提到了一些非常新颖的案例分析方法,比如如何将当前行业最新的芯片制程进展融入到基础课程的讲解中,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兴趣。作者似乎非常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教会他们已有的公式和定律。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对那些刚入行,或者希望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青年教师来说,简直就是一剂强心针。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教学工具箱,而不是空洞的口号。读完前几章,我都有种立刻想回学校把我的课程大纲彻底重构一遍的冲动。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装帧和排版非常专业,一看就是出自正规出版社的精心制作。然而,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跨学科整合”的讨论。微电子技术如今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工程领域,这本书没有将教学内容局限在传统的电子系范畴内。它详细探讨了如何将微电子知识融入到材料科学、光电工程乃至生物医学工程的教学模块中去。这种全局性的视野,对于培养适应未来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书中给出的课程模块设计方案,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和前瞻性,为我们构建面向未来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蓝本。它展现了一种超越单一学科壁垒的教育理念,让人看到了微电子教育的无限可能性和广阔前景。
评分这本《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教学法》的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严谨和学术气息,王开建和教育部、财政部的署名更是让人对它的权威性深信不疑。我最近在研究半导体器件的教学方法,手头正好在找一些比较前沿和系统的资料。翻开这本书后,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对“教学法”这个主题的探讨非常深入和细致。它不像传统的教材那样只罗列知识点,而是着重于如何将复杂的微电子概念,比如MOSFET的工作原理、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用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书中对不同学制、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差异化的教学策略,这一点非常实用。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实验教学改革的部分,他们提出了一些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和实际动手操作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方案,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整本书的结构脉络清晰,逻辑性很强,从宏观的课程体系构建到微观的课堂互动技巧都有所覆盖,感觉这是一本能实实在在地指导一线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宝典。
评分我是一个已经工作了十几年、经验丰富的微电子工程师,偶尔需要给一些进修班授课。坦白讲,很多教学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缺乏系统的总结。《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教学法》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我理论体系上的不足。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刻阐述。它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说要结合实践,而是具体分析了哪些理论点必须通过何种硬件或软件平台来实现教学闭环。比如,在讲解半导体物理的能带结构时,书中建议使用特定的模拟软件进行动态可视化教学,这比我过去单纯依赖黑板推导效率高太多了。此外,它对如何评价和量化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指标,不再是简单地看期末考试分数,而是更注重项目完成度和创新性。这套评价体系与当前工业界对人才的要求是高度契合的,体现了编写团队深厚的行业洞察力。
评分作为一名教育学背景的研究生,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将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与认知科学的原理相结合。《微电子技术与器件专业教学法》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微电子领域的专业书籍,更是一部优秀的教育学专著。书中对复杂概念的“认知负荷管理”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在引入CMOS反相器等基础电路时,如何循序渐进,避免信息过载,作者给出了非常精妙的步骤划分。我注意到书中引用的许多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这些都为它的教学建议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而非仅仅是经验之谈。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这本书的深度远超一般的专业教学参考书。它成功地将严谨的工程知识与灵活的人类学习规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人读起来既感到知识的充实,又充满启发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