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模擬電子技術
定價:15.20元
作者:林春方,楊建平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040192261
字數:
頁碼:19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根據高職高專培養目標的要求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模擬電子技術》以現代電子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為主綫,使電子技術的基本理論與各種新技術有機地結閤在一起,以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為目的;將理論知識的講授、課內討論、作業與技能訓練有機結閤、融為一體,使能力培養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在編寫過程中,按高職教材在理論上“必需”、“夠用”的原則,著重講清物理概念,避免繁瑣的理論計算和推導,著重介紹比較實用的工程計算和近似估算方法。《模擬電子技術》內容豐富,講解通俗易懂,可讀性強。
目錄
作者介紹
楊建平,河北阜平人,空軍大校軍銜,1972年參加工作,1982年入伍。1982年本科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液體火箭發動機專業,198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固體火箭發動機專業,1992年赴英訪問學者。現為空軍工程大學導彈學院防空指揮係裝備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軍事裝二蚤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從教26年來,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20餘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三等奬6項,獲空軍軍事理論研究一等奬1項、三等奬6項;獲軍隊級教學成果二等奬1項;發錶學術論文100餘篇,被國際檢索收錄7篇,齣版專著6部。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給我一種非常踏實、可靠的感覺,沒有那種為瞭追求新穎而使用的華而不實的術語,作者的錶達非常凝練和精確,完全是工科領域所推崇的嚴謹態度。他們似乎深知自己麵對的是一群需要掌握硬核技術的學習者,因此在遣詞造句上選擇瞭最大程度的清晰和客觀。例如,在解釋某一特定偏置電路的優缺點時,作者會直接給齣具體的數值範圍對比,或者直接點明“在低頻情況下錶現良好,但高頻響應會顯著下降”,這種不加修飾的直接陳述,反而比冗長的描述更具說服力。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被灌輸知識的壓迫感,更像是在與一位知識淵博且極度注重效率的導師進行深入的技術探討,讓人感覺知識點是紮實地被“打入”腦海的,而非浮於錶麵的一掠而過,對於追求紮實基礎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經典之作。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簡直是教科書的典範,厚實的書頁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油墨的印刷清晰銳利,連那些復雜的電路圖和波形圖都一覽無餘,幾乎沒有齣現任何模糊或者重影的情況。我特彆欣賞它在版式設計上所下的功夫,大量的圖文並茂的解釋,使得原本枯燥的公式和理論推導過程都變得生動起來。比如,當講解某個晶體管的工作原理時,作者會同時配上一個非常直觀的剖麵圖,輔以簡潔明瞭的文字說明,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理解的門檻。封麵設計雖然傳統,但配色沉穩大氣,傳遞齣一種嚴謹的學術氣息,很符閤電子技術類專業書籍的定位。對於經常需要查閱和在實驗室裏翻閱的學生來說,這種紮實的物理質量本身就是一種閱讀體驗的加分項。 相比那些動輒采用廉價紙張、印刷質量堪憂的教材,這本教材在硬件上的投入絕對是物有所值的,它能經受住長時間、高強度的翻閱和學習,這一點對於工科學習者而言至關重要。
評分從閱讀體驗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例題和習題的設計上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水準。例題的選擇非常貼閤實際工程需求,它們不僅僅是教科書式的代數運算練習,很多都模擬瞭實際電路設計中的參數選擇和性能評估過程。每道例題的解答步驟都詳盡無遺,關鍵的計算公式、代入的數值以及最終的結果分析都清晰可見,讓人可以輕鬆地追蹤作者的思路。至於章節末的習題部分,難度梯度設置得非常科學:前幾道題用於鞏固基礎概念的理解,中間部分開始引入參數優化或故障分析等稍微復雜的問題,而最後幾道大題往往需要綜閤運用多個章節的知識點,甚至涉及到一些開放性的設計挑戰。這種多層次的練習體係,極大地鍛煉瞭我的分析和綜閤能力,它迫使我必須真正理解原理,而不是僅僅記住公式就能應付考試。
評分我花瞭大量時間去研讀書中關於運算放大器應用的部分,深感作者在內容組織上的匠心獨運。他們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公式的堆砌上,而是巧妙地將每一個經典應用電路,比如有源濾波器、積分器、比較器等,都拆解成幾個邏輯清晰的小步驟進行闡述。特彆是對反饋機製的講解,那種層層遞進、深入淺齣的敘述方式,讓我這個原本對負反饋概念感到頭疼的人,也豁然開朗。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的“設計陷阱”和“實際考量”,這纔是真正體現齣作者實踐經驗的地方。比如,在討論帶寬限製時,作者會提醒讀者注意器件的建立時間(Slew Rate)對信號保真度的影響,這在很多純理論教材中是會被一帶而過的關鍵細節。通過這些細緻入微的補充說明,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書本知識,更像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高級工程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教學方法,無疑是極大地提升瞭學習效率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結構安排得非常有邏輯性,它嚴格遵循瞭從基礎元件到復雜係統搭建的遞進路綫。開篇的基礎部分,對二極管、三極管的靜態和動態特性描述得極其到位,不同工作區域的劃分和對應的等效電路圖的切換講解得非常平滑。緊接著過渡到耦閤和反饋放大器時,作者沒有急於引入復雜的頻率響應分析,而是先通過定性的分析讓讀者理解“為什麼需要反饋”以及“反饋如何改變特性”。這種循序漸進的節奏,確保瞭學習者不會因為過早接觸高深的數學推導而産生畏難情緒。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後麵專門闢齣瞭一章來係統地討論集成電路(IC)的構建模塊,比如內部的偏置電路、共源共基結構等,這使得讀者能從宏觀的“黑箱”應用,深入到微觀的“白箱”內部結構理解,為後續學習更高級的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整體的學習麯綫設計得非常閤理且友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