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成拳-站桩与道德经-第十四辑
定价:30.00元
作者:于永年,于永年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37745895
字数:
页码:371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站桩原是我国武术传统的基本功,过去皆以口传心授,闭门自秘,自20世纪20年代起,河北省深州市王芗斋先生始公开传授,并在实践中丰富提高,使站桩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疗效卓著的医疗体育。
王芗斋先生传授的站桩功,是在心意拳、形意拳、意拳、大成拳的基础上,摒弃了传统的套路架子和招法,专门强调意念引导,精神假借,统一意志,统一气力,统一动作,使形、意、力、气、神,浑元一体,调动全身一切积极因素,为一击而服务的新兴拳学派,因此,时人以拳术改革家视之。
大成拳的锻炼方法是以站桩为主,佐以走步、试力、发力、试声、推手、实战。
目录
章 绪论
一、站桩的医疗作用
二、站桩后身体的反应
三、影响疗效的因素
四、减压试验法
五、站桩对机体的量变与质变浅解
六、站桩与武术的关系
七、站桩与太极拳的关系
八、站桩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站桩功的基本理论
一、运动与医学的关系
二、医生为什么不许某些病人进行体育运动
三、站桩功的作用机制
四、论动中有静与静中有动的标准问题
五、站桩功的生理特点
……
附录
作者介绍
于永年,1920年3月31日生,1942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齿科大学。历任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现更名为:北京世纪坛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科主任。
1944年师从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学习大成拳站桩功。1953年首先在北京铁路总医院应用站桩疗法治疗慢性病。经过多年实践、体认和潜心研究,提出: “站桩求物、充氧运动、随意运动和第二随意运动”等科学理论,并把站桩求物与《道德经》的“抱一无离、独立不改”结合起来,制成“武术与心术两个运动体系表”、“为道图”及“大道哲学内物论、物的分类简表”,等等。
曾先后出版有关站桩的多本专著和论文,并多次到国外传授站桩疗法。
中国大成拳——于永年官方网站已于2010年9月正式开通,欢迎广大热爱站桩的朋友们光临,共同交流和探讨。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前辈,在幽静的山涧旁进行一次漫长的、充满哲思的对话。它的文字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速成指南”,而是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道”的体悟和对人体气机运行规律的细腻观察。特别是关于“站桩”的论述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描述动作要领,而是深入挖掘了站桩作为一种修行方式,如何帮助习练者调整心性、培养内劲的过程。那些关于“松沉”、“蓄劲”的描述,读起来简直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冥想,让人忍不住放下手中的杂事,尝试在椅子上找个舒服的姿势,去感受身体内部那些微妙的能量流动。我发现,读完其中一节关于“意守丹田”的段落后,我竟然不自觉地调整了自己的呼吸,变得深长而平稳,这种立竿见影的感受,远超出了任何纯粹的理论书籍所能给予的。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通常情况下,我对市面上泛滥的“国术秘籍”保持警惕。然而,这本书成功地在“保持神秘感”和“提供清晰指引”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没有故弄玄虚地使用大量令人费解的术语,而是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那些原本难以言传的身体感受。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于大成拳的“实战应用”的探讨,并非停留在空泛的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一些历史上的经典案例和作者个人的实践经验,使得文字充满了一种经过时间检验的可靠性。读完之后,我感觉到自己对“用意不用力”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有了一个可以操作、可以感知的具体路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传统智慧与现代习练者之间的桥梁,让古老的拳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严谨,逻辑链条清晰得令人赞叹。它从最基础的“外形”入手,逐步引导读者深入到“内劲”的培养,最后落脚到“精神境界”的提升。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清晰地标明了不同阶段的练习目标和检验标准,避免了习练者在漫长而枯燥的初期阶段因看不到效果而产生懈怠。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常见误区解析”部分,这些内容写得非常接地气,仿佛作者洞察了每一个练习者在特定环节都会遇到的困惑,并提前给出了解决方案。这种前瞻性的指导,极大地节省了习武者走弯路的时间。可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它不仅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果做错了会怎样”,这种全方位的指导,在同类书籍中是相当罕见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一下子就觉得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武术书籍,更像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我一直对传统武术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的很多书籍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停留在招式讲解的层面,缺乏对内在哲理的探讨。然而,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力求在形式上就传递出一种沉静、内敛的气质,这恰恰符合我对内家拳法的期待。 纸张的选择也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心生敬意。光是翻开书页的触感,就已经有了一种与传统文化对话的仪式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眼光,使得整本书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当代的阅读舒适性。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个好的开端至关重要,而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第一印象”,它让人愿意静下心来,去探索其中蕴含的奥秘。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和作者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在阐述武学原理时,巧妙地穿插了对道家经典思想的解读,这种跨学科的融合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丝毫没有生硬的拼凑感。它不是简单地引用《道德经》,而是将《道德经》中关于“虚”、“柔”、“不争”的理念,精准地对应到大成拳的技击和养生实践中去。例如,书中对“以柔克刚”的剖析,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力学概念,而是上升到了“顺势而为”、“无为而治”的哲学高度。这种深层次的链接,极大地提升了整本书的理论深度。我常常读着读着就停下来,陷入沉思,思考这些几千年前的智慧,如何在这个喧嚣的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武术——它不仅是一种搏击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哲学,这对我个人的处世态度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