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美丽国学2-四书五经
定价:29.90元
作者:(春秋)孔子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50286054
字数:180000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自先秦以来,两千年的时间里,这是知识分子的必读书。2. 自由科举制度以来,这是莘莘学子寒窗苦读的必考书。3. 圣贤的思想,治国的理念,处世的根本,修身的基础,《四书五经》无不。4. 现代的解读体系,诠释《四书五经》的精华,让阅读变的轻松流畅。5. 精美的插图,别具特色的装帧设计,让阅读变成一种艺术享受。
内容提要
《四书五经》精选“四书五经”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左氏传》等名篇,是中国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艺术科技等各领域精髓的全面再现。对“四书五经”中的每本书均做了详细介绍,为读者迅速了解四书五经的成书背景、作者的思想精华,所选名篇均配以现代人的解读,让读者从中吸取“四书五经”中修身养性、治国齐家、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内容。书中插配了近200张精美图片,有力地提升了该书的阅读性和艺术品位,是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国学读物。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近偶然翻阅了一本关于《孟子》的书,着实被其“性善论”所震撼。一直以来,总觉得人性中善恶并存,但孟子的论述却旗帜鲜明地提出“人之初,性本善”,并用“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来论证。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似乎在很多时候,那些看似微小的善意,恰恰印证了人内心深处的善良本性。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充满了辩驳的智慧,孟子与梁惠王、与齐宣王的对话,展现了他如何用逻辑和情理去说服君主,推行仁政。这种以理服人的方式,在今天看来依然极具借鉴意义。我尤其对孟子关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印象深刻,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民本思想啊!在那个时代,能够提出如此超越性的理念,足以说明其思想的深邃和前瞻性。这本书让我对人性有了更积极的看法,也对理想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这几天沉浸在一本关于《诗经》的解读之中,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雅的年代。书中的文字,不像现代的文章那样直白,却有着一种含蓄而隽永的美。那些描绘爱情的诗句,时而热烈奔放,时而委婉含羞,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细腻的情感世界。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自然风光的篇章,无论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还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都充满了生机与灵动,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眼前展开。作者在解读时,不仅分析了诗歌的字面意思,还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让这些古老的诗篇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读到那些关于农事、关于战争、关于祭祀的描写,也让我对古代社会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总的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我最近在看一本关于《论语》的解读,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现代的视角去解读孔子的思想,让我这个对儒家思想一直感觉有些遥远和枯燥的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者并没有生硬地堆砌原文,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将“仁”、“义”、“礼”、“智”、“信”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比如,在讲解“仁”的时候,作者联系了当下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一些现象,让我们看到孔子几千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对话,他提出的问题,总能引发我深入的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它描绘了一个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对社会负责任的理想人格,这让我对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评分最近一口气读完了几本关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书籍,感触良多。其中一本关于《周易》的解读,让我对“变”有了全新的认识。一直以来,总觉得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多事情的发生都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让人无所适从。但通过这部书,我看到了《周易》中“易”的智慧,它并非教人消极避世,而是强调顺应时势,灵活变通。书中的卦象解读,仿佛一个个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哲理具体化,让我能更好地理解人生中的起伏跌宕。特别是关于“否极泰来”的论述,在经历了一些波折之后,读来尤为振奋人心。它告诉我们,任何困境都不是永恒的,只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寻找转机,总能迎来光明。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引经据典,但又不失现代的视角,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领略到《周易》的博大精深。读完之后,感觉思维豁然开朗,对未来的迷茫感减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从容和坚定的力量。
评分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大学》和《中庸》的解读,这两本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其思想的深度却令人惊叹。特别是《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我之前一直觉得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这本书通过详细的阐释,让我明白这更是内在逻辑的递进。从认识事物、求取知识开始,到真诚心意、端正心思,再到个人品德的修炼,然后是家庭的和睦,最终才能实现国家的治理和天下的太平。这种从内到外的逻辑链条,让我深刻认识到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它是实现更大抱负的基础。而《中庸》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一种智慧的平衡艺术。它并非是妥协和模棱两可,而是在各种极端事物中找到最恰当的结合点,做到不偏不倚。作者的解读非常细腻,他通过古代圣贤的实践,展示了“中庸”是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和政治实践中的。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对如何处世、如何做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度”的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