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梦的十种性格解析: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梦
定价:34.8元
作者:王荣义,杨惠君 彩访撰言语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40470234
字数:16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本土梦境实例+厚实学理,华人世界**本“本土实例解梦大全”,教你懂得梦中象征符号的意义,更加认识自己以及所关心的人。
2.将常见的典型人格及其梦境归纳为十大类型,提供了一个理解梦的性和私密性的通道,让您经由梦的这个路径梳理出自己性格的形态、特质,看到*真实、*的自己。
3.台湾来网络书店每日实时销售、全书系畅销榜第28名
台湾金石堂网络书店心灵励志类新书畅销榜0名
超人气创意作家李欣频真诚推荐
4.书后附有梦的记录册,借此开始梦的记录之旅,助你实现美梦人生。
内容提要
梦境的剧情和题材,不是来自灵光涌现的才华,而是由生命一点一滴挤压所形成,尽管有些点滴从记忆的沙漏中流泄,但仍会被梦的织网捕捉住,显影出来,从而看见人格形成的轨迹。也正因为如此,不同人格特质的人,其梦境的模式也会不同。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理解梦的性和私密性的通道,希望大家经由梦的这个路径梳理出自己性格的形态、特质,看到真实、的自己。
思想感受细腻、爱探索自我的人,梦的铺陈往往更细腻;充满疑惑和冲突的人,梦境中可能常常充满危险;个性稳定的人,梦里扮演的角色不会过于强烈;不懂得照顾自己内在的人,越容易做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怪梦……什么人做什么样的梦,梦也有十大性格。
目录
作者介绍
王荣义
台湾马偕医院协谈中心主任。对梦的探究超过20年,深感许多人因误解而对梦有道听途说、怪力乱神的解读,因此大量搜集本土梦境实例,以心理学为基础整理出实用解梦通则。希望透过此书帮助读者借由梦境更认识自己以及所关心的人。
杨惠君∕采访撰文
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毕业。为记者,曾获1999、2000和2001年曾虚白新闻奖(新闻评论奖)以及2004年社会光明面新闻报导奖。
文摘
由梦可以看见人格行程的轨迹
那些剧情和题材,不是来自灵光涌现的才华,而是由生命一点一滴挤压所形成,尽管有些点滴从记忆的沙漏中流泄,但仍会被梦的织网捕捉住,显影出来,从而看见人格形成的轨迹。
为什么特别爱看打打杀杀的小说和电影?为什么特别偏好文绉绉的文艺故事?情感和兴趣的“偏食”,往往来自生命某些营养素缺乏的需求。
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都会烙印在脑海里,在成长道路上累积的害怕和恐惧的经验,也会在内心的深处发酵。一旦内在的情绪没有了出口,就会想办法在梦里投射出来。于是,梦境会下意识地去寻觅和搜集接近内心倾向的相关议题,把那些经验借由做梦引渡而出,譬如特别爱看的某种类型的小说、电影,或是特别专注的能引起共鸣的情节和细节。
一旦这样的题材搜集的份量够多、够重时,就像“写习作”般,在梦中反复“演练”。这也是某些主题或素材会不断在梦里出现的缘故。直到在梦境里演练 得越发熟悉后,才会渐渐内化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喜欢武打片的人,梦中就常常出现打打杀杀的画面;偏好爱情文艺片的人,梦中常有类似琼瑶小说的情节。其实,这些都是因为个性里原本就存有那些特质,才会下意地一直汲取那些素材。
压抑的人做奇怪的梦
思想感受细腻、爱探索自我的人,梦的铺陈往往越细腻;充满疑惑和冲突的人,梦境可中能常常充满危险,许多矛盾冲突的场景和情节会不断上演。譬如一个从小就搞不懂妈妈情绪的人,动辄得咎,一不小心就会惹来一顿打骂,就会衍生出爱猜测和不安的个性,梦境也会变得复杂。
某些人格特质,在理智的把关和压抑下,外在几乎无可辨识,但反映在梦境里却一览无遗。而意图强力去扭转自己性格的人,往往特别容易做很奇怪的梦。其实,噩梦都是自己创造出来,肇因在于不愿真诚地面对自己。
因为梦境就是自我压抑的成品,有些外在看来乐观、快乐的人,梦境中却充满了死亡和杀戮,表明真正的内在可能充满了恐惧。因为醒着时的意识告诉自己要快乐一点儿、乐观一点儿,对于产生的冲突和矛盾,终连自己都了过去,还自认生性乐观,以至于对老做“奇怪”的梦百思不得其解。
越不懂得照顾自己内在的人,越容易做一些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怪梦,因为情绪和个性没有被了解,才会潜入梦中、释放讯息,渴望找到出口。
不同的人格特质,梦境的模式也会不同。虽然人并不会只有单一的个性,多半都存在好几个不同的面向和多重人格,但通常仍会有一种强烈的主性格主导着自己大多数时间的情绪、思考逻辑甚至人生方向。
从梦境看十大性格
我将临床个案中常见的典型人格及其梦境,归纳为十大类型,希望有助于大家了解反复出现在自己梦境里的画面和主题,反映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真我,进而直视形成那种性格背后的原因。
1.自责与自我否定的人
常梦到和人摔跤、打架、厮杀、对垒,梦中都是辛苦的斗战和疲累。或者,钱包里的钱被偷,与窃贼拉扯追逐。这类梦境,其实都是“自己在和自己对打”,是一种反复的自我否定,投射出的是内在充满矛盾冲突的性格。每做一件事都觉得做得不够好,总是自己先嘲笑自己,活得辛苦又挣扎,缺一个健康的自我形象。
这类人的成长背景,可能是在一个高标准的环境中,从小到大不断被叨念、责骂,产生了“自己不够好,造成别人困扰”的负面自我认知,于是不停要求自己改进,却又觉得什么事都做不好。又或者,出生在辛苦的家庭中,自幼就想帮父母和家庭,但无论怎么做都无济于事,后产生了“都是自己没用”“都是自己的错”的愧疚和自责。
此外,有些婚姻失败的父母,常把挫败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开,今天才不会那么辛苦”之类的意思,这也会导致孩子形成自责型的人格。
2.自我怀疑及自我形象差的人
老是梦到自己没有穿衣服走在大街上,或是出席正式场合时打扮穿着不得体,自己羞惭万分,但奇怪的是,旁人竟然没有发现。这类梦境透露出的讯息是自我形象很糟,极度在乎他人的看法,尽管别人不见得认为不好,自己仍会不由自主地解读为负面的看法。这是缺乏自信者典型的心理状态和常出现的梦境。
人的自信心一般在三到十二岁的幼年期就建立完成。这段时间是孩子正要发展出“做自己”人格的阶段,若这种自我意识没有得到鼓励,甚至不被容许,就会造成自信心的缺乏。
这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没有获得大人的信任,大人动辄就表示“你不会,我来做就好”,像这样,无论什么事大人都先主动做好,孩子长大后自然缺乏把事情做好的信心。在负面教育环境下成长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是错,常被责骂“笨啊!”“猪啊!”自信心当然也会被骂得无影无踪。
还有一种在竞争的环境中成长的人,特别是手足间的比较,譬如哥哥功课好、弟弟不会念书,也会使孩子缺乏自信心。事实上,的哥哥虽然常被赞美,但可能觉得自己获得的赞美来自于“表现好”,一直担心表现不好就会失宠,还会羡慕弟弟虽然不会念书,但是会运动会玩。另一方面,弟弟则总是“比输”又没人关注,自信心更是不断被打击。情况往往是,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常常两个都很受伤。
3.高自我要求、主义的人
常会梦见被人追赶,并且很清楚地看见有人在后面追自己,距离近得快要被追上时,只好跑得更快。其实,那些追兵都是自己,是自己对自己的鞭策。
这是主义者常出现的梦。和自我形象不佳的人不同,主义的人不在意外在的眼光,而是自己的标准已经了别人的标准,永远觉得自己的努力还不够,才没能达到的境界。他们不是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而是觉得“自己可以更好”。
这类人格的形成,可能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大人们太过忙碌而忽略了他们,因此自己再怎么努力都不会被看见,也没有人会鼓励,因此不知道高的标准究竟在哪里,不知道怎样才“够好”。或者,大人的标准过于严苛,虽然不是打骂教育,但以一种“你可以更好”的方式进行压迫,甚至还时常流露出失望的神情,这些对自信心的杀伤力更大。例如,明明考了第二名还不能满足,永远挥在汗朝着高不见顶的“更上一层楼”而努力,却从未享受过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序言
《梦的十种性格解析: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梦》这个书名,给我一种“占卜”之外的科学感,一种对内在自我的清晰梳理。“梦”是人类共有的体验,但“性格”的差异却让每个人的梦境都独一无二。这本书似乎旨在将这种普遍与特殊连接起来,用“解析”的方式,帮助我们认识“是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梦”。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十种性格”系统化的,是根据心理学理论,还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归纳?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并非简单地将梦境符号化,而是能深入到梦境背后的心理动因。例如,当一个人梦见自己拥有超能力时,这究竟反映了他内心对掌控的渴望,还是对现实无力感的逃避?我希望作者们能用一种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揭示梦境中那些隐晦的信号,并将它们与具体的性格特质联系起来。而“彩访撰言语”的部分,我猜想是为了增加书的可读性和真实性,通过采访不同的人,展现不同性格的人所做的不同梦境,从而使理论更加生动形象。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让我们在解读梦境后,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甚至找到改变和成长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梦的十种性格解析: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梦》,听起来就有一种深度探索的意味。我一直觉得,梦境是我们潜意识最直接的表达,而性格则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的总和。这本书似乎试图建立起这两者之间的桥梁,用科学而又引人入胜的方式,来揭示隐藏在梦境背后的“我”。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这“十种性格”的。是基于某种心理学流派(比如荣格的类型学,或者MBTI的维度),还是作者自己提出的独特分类?我希望书中能对每种性格进行深入的剖析,不仅解释其核心特征,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其独特的“语言”转化为梦境的意象。例如,一个极其乐观、充满活力的人,他的梦境会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场景,还是象征着冒险和挑战的元素?相反,一个内敛、忧郁的人,他的梦境又会有怎样的色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梦境分析案例,并且这些案例能够触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的情感关系、职业发展、人际交往,甚至是童年经历。如果能从书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理解和运用梦境信息来改善现实生活的方法,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读到《梦的十种性格解析: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梦》这个书名,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感觉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解梦书籍,而是有一种更系统、更有深度的分析。我一直觉得,梦境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写照,而性格则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这本书似乎要把这两者融为一体,通过“解析”来揭示“我是谁”。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这“十种性格”的?是基于某种心理学理论,还是他们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总结?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每种性格的特点,并具体阐述这些特点是如何在梦境中体现出来的。例如,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人,他的梦境会充满怎样的奇思妙想?一个非常谨慎、容易焦虑的人,他的梦境又会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结合“彩访撰言语”的部分,提供大量真实的、鲜活的梦境案例。这些案例,如果能涵盖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生活背景的人,那就更好了。通过阅读他人的梦境故事,我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发现那些潜藏在梦境中的、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性格面向,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让我的现实生活更加充实和清晰。
评分从书名《梦的十种性格解析: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梦》来看,我猜想这本书的立意非常新颖,而且应该是由两位作者共同完成的,其中一位负责理论性的“解析”,另一位则可能是通过“彩访撰言语”的方式,搜集和呈现了大量的真实案例。这种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模式,是许多心理学普及读物的成功之道。我希望作者们能够清晰地勾勒出这“十种性格”的轮廓,并详细阐述每种性格是如何体现在具体的梦境中的。例如,是否内向的人更容易做一些关于社交焦虑的梦?或者,拥有强烈控制欲的人,他们的梦境是否会经常出现与失控相关的场景?我对“彩访撰言语”的部分尤其感兴趣。我希望那些被采访者能够真实地描述他们的梦境,以及他们对这些梦境的感受和理解。这些真实的故事,将是本书最生动、最动人的部分。它们不仅能印证理论的普适性,更能让读者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读者开始记录和分析自己的梦境,那将是一本非常具有实践价值的书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跳出对梦境的迷信或完全忽视,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宝贵的自我沟通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梦的十种性格解析: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梦》立刻就抓住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梦境及其与潜意识的联系感到着迷,而“性格解析”这个关键词则预示着这本书将提供一种更深入、更个人化的探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推测其性格,但梦境往往是更隐秘、更原始的表达。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将我们日常的梦境体验与更为复杂的内在自我联系起来。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阐述不同类型的梦境(例如,是关于飞翔的梦,还是关于被追逐的梦,亦或是关于丢失牙齿的梦)究竟反映了哪些潜在的性格特质。作者们是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心理学的概念转化为 relatable 的梦境实例?我希望这本书不会过于学术化,而是能够引导读者通过对自身梦境的回顾,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欲望、恐惧以及未被满足的需求。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在解读梦境后,将这种理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促进自我成长和人际关系的改善,那将是极大的收获。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探索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解锁关于“我”的更多秘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