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活出生命的意义 |
| 作者 | (美)弗兰克尔,吕娜 |
| 定价 | 29.00元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058993 |
| 出版日期 | 2010-06-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259Kg |
| 内容简介 | |
|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 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
| 作者简介 | |
| 维克多·E.弗兰克尔(1905-1997),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辽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辽学派。他拥有哈佛大学、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一名在战役中失去双腿的年轻士兵,他陷入抑郁而企图自杀。有一天,他的朋友注意到他变了,他的面容从沮丧变得庄严而神气。士兵就是因为阅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才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 正如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在弗兰克尔逝世后,有人这样评价他:“英雄稀有,他们静静地出现发光,在世界上留下印记。当他们逝去,做为整体的人性,已变得再也不一样了。★★★★★ 推荐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 |
| 文摘 | |
| 序言 | |
最近读了一本特别触动我的书,虽然书名我一时想不起来了,但是它给我的感受至今依然深刻。这本书并非那种快餐式的励志读物,它更像是一位智者,用一种非常平静、但又极其有力的方式,引领我审视自己的人生。书中没有高声疾呼,也没有不切实际的许诺,而是通过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所接触到的人们的故事,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意义”的所在。我尤其记得其中关于“苦难”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回避生命的艰难,而是直面它,并从中提炼出一种超越苦难的力量。那种力量不是麻木,也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面向未来的态度,一种在绝境中依然能够发现价值和目的的能力。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挑战,每一次挫折,是否都有其更深层次的意义,而我们如何去理解和接纳它们,最终会塑造出怎样的我们。这本书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每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意义”这个词,不再将其视为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可以植根于日常点滴,甚至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能被寻找到的宝藏。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久久无法平静的书,它带来的思考是深远的,并且还在持续。作者并没有试图提供一个现成的“生命意义”答案,而是通过他自身独特的经历,以及他所研究的案例,引导读者去探索属于自己的答案。我被书中对“苦难”的态度深深打动,作者认为,苦难本身并没有意义,但我们如何面对苦难,以及在苦难中找到超越,却能赋予生命以意义。这种观点非常独特,它不是让你去拥抱痛苦,而是让你在不可避免的痛苦中,发现生命的韧性和超越的可能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就体现在我们面对挑战时的态度里。作者强调了“爱”的力量,以及“行动”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付出爱和承担责任,我们能够找到生命的价值和归属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人生观发生了一些微妙的转变,不再那么容易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而是更加关注内心的需求,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为世界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坦白说,起初我对于“生命的意义”这个话题有些免疫,觉得似乎过于宏大,也过于虚无。然而,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这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作者并没有上来就给你灌输一套哲学理论,而是通过他作为一名精神病学家的临床观察,以及他自身的人生经历,来阐述他的观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有大量关于“绝望”和“苦难”的描绘,但这些描绘并非为了渲染悲伤,而是为了揭示,即使在最深的绝望中,生命依然可以找到意义。这种意义并非源于外在的成功或物质的丰富,而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感和使命感。它让我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创造的。每一次经历,无论好坏,都是我们构建生命意义的砖石。这本书教会我,即使面对无法改变的困境,我们依然可以选择自己的应对方式,而这种选择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不再纠结于过去的得失,而是更加专注于当下,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像市面上大多数心灵鸡汤那样,上来就告诉你“你应该怎样”,而是通过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叙事,一点点地剥开人生的真相,然后让你自己去体会。我反复咀嚼其中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意义”并非由外部赋予,而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选择和行动。作者用他作为医生的视角,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从他们的故事中,我看到了生命力的顽强,也看到了精神力量的伟大。那些在生命垂危之际,依然能够找到活下去理由的人,他们的经历让我无比震撼。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无论处境多么艰难,我们始终拥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正是我们创造生命意义的关键。它不是让你去改变世界,而是让你去改变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读这本书,就像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自我对话,它迫使我去审视自己过去的选择,也激励我去规划未来的方向。那种被深深触动后的平静,以及随之而来的力量感,是我在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收获。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震撼,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像一些书那样,读完后会有一个清晰的“aha”时刻,而是像春雨一样,一点点地滋润着我的心灵。作者以一种极其真诚和坦率的笔触,分享了他作为一位在集中营中幸存下来的医生的经历。他并没有回避战争带来的残酷和绝望,而是直面这些痛苦,并在其中找到了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洞见。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和“意义”到底是什么。它并非来自于外部的认可,也并非来自于顺风顺水的人生,而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尊严和希望的能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责任”的强调,他认为,生命意义的一部分就体现在我们对生命的责任,对他人、对工作的责任,以及对未来、对真理的责任。这种责任感,让我觉得生命不仅仅是个人的存在,更是一种连接,一种与更广阔世界的羁绊。这本书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往往就隐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充满责任感的行动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