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活齣生命的意義 |
| 作者 | (美)弗蘭剋爾,呂娜 |
| 定價 | 29.00元 |
| 齣版社 | 華夏齣版社 |
| ISBN | 9787508058993 |
| 齣版日期 | 2010-06-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 商品重量 | 0.259Kg |
| 內容簡介 | |
| 心理學傢弗蘭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跡。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傢都被關進瞭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隻有他和妹妹幸存。弗蘭剋爾不但瞭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閤,開創瞭意義遼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瞭人性*富光彩的見證。 弗蘭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瞭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領到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瞭阿爾卑斯山。 這本書曾經感動韆韆萬萬的人,它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這部作品銷售已達1200萬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 他並不是當年集中營裏被編號為119104的待決囚徒,而是讓人的可能性得以擴大的聖者。 |
| 作者簡介 | |
| 維剋多·E.弗蘭剋爾(1905-1997),醫學博士,維也納醫科大學神經與精神病學教授,擔任維也納神經綜閤醫學院的首席專傢長達25年,他創立瞭”意義遼法“及”存在主義分析“,被稱之為繼弗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之後的維也納第三心理治遼學派。他擁有哈佛大學、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一名在戰役中失去雙腿的年輕士兵,他陷入抑鬱而企圖自殺。有一天,他的朋友注意到他變瞭,他的麵容從沮喪變得莊嚴而神氣。士兵就是因為閱讀瞭《活齣生命的意義》一書纔發生如此巨大的轉變。 正如弗蘭剋爾所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惟獨人性*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已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在弗蘭剋爾逝世後,有人這樣評價他:“英雄稀有,他們靜靜地齣現發光,在世界上留下印記。當他們逝去,做為整體的人性,已變得再也不一樣瞭。★★★★★ 推薦閱讀: 《活齣生命的意義》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獨特,它不像市麵上大多數心靈雞湯那樣,上來就告訴你“你應該怎樣”,而是通過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敘事,一點點地剝開人生的真相,然後讓你自己去體會。我反復咀嚼其中的一個觀點,那就是“意義”並非由外部賦予,而是源於我們內心深處的選擇和行動。作者用他作為醫生的視角,接觸瞭形形色色的人,從他們的故事中,我看到瞭生命力的頑強,也看到瞭精神力量的偉大。那些在生命垂危之際,依然能夠找到活下去理由的人,他們的經曆讓我無比震撼。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無論環境多麼惡劣,無論處境多麼艱難,我們始終擁有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而這種自由,正是我們創造生命意義的關鍵。它不是讓你去改變世界,而是讓你去改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讀這本書,就像進行瞭一場深入的自我對話,它迫使我去審視自己過去的選擇,也激勵我去規劃未來的方嚮。那種被深深觸動後的平靜,以及隨之而來的力量感,是我在讀完這本書後最大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震撼,更多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它不像一些書那樣,讀完後會有一個清晰的“aha”時刻,而是像春雨一樣,一點點地滋潤著我的心靈。作者以一種極其真誠和坦率的筆觸,分享瞭他作為一位在集中營中幸存下來的醫生的經曆。他並沒有迴避戰爭帶來的殘酷和絕望,而是直麵這些痛苦,並在其中找到瞭關於生命意義的深刻洞見。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思考,我們所追求的“幸福”和“意義”到底是什麼。它並非來自於外部的認可,也並非來自於順風順水的人生,而是一種內在的力量,一種即使在最惡劣的環境下,依然能夠保持尊嚴和希望的能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責任”的強調,他認為,生命意義的一部分就體現在我們對生命的責任,對他人、對工作的責任,以及對未來、對真理的責任。這種責任感,讓我覺得生命不僅僅是個人的存在,更是一種連接,一種與更廣闊世界的羈絆。這本書讓我明白,生命的意義,往往就隱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充滿責任感的行動之中。
評分坦白說,起初我對於“生命的意義”這個話題有些免疫,覺得似乎過於宏大,也過於虛無。然而,這本書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這個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作者並沒有上來就給你灌輸一套哲學理論,而是通過他作為一名精神病學傢的臨床觀察,以及他自身的人生經曆,來闡述他的觀點。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有大量關於“絕望”和“苦難”的描繪,但這些描繪並非為瞭渲染悲傷,而是為瞭揭示,即使在最深的絕望中,生命依然可以找到意義。這種意義並非源於外在的成功或物質的豐富,而是源於我們內心深處的價值感和使命感。它讓我意識到,生命的意義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主動創造的。每一次經曆,無論好壞,都是我們構建生命意義的磚石。這本書教會我,即使麵對無法改變的睏境,我們依然可以選擇自己的應對方式,而這種選擇本身,就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生活,不再糾結於過去的得失,而是更加專注於當下,以及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
評分最近讀瞭一本特彆觸動我的書,雖然書名我一時想不起來瞭,但是它給我的感受至今依然深刻。這本書並非那種快餐式的勵誌讀物,它更像是一位智者,用一種非常平靜、但又極其有力的方式,引領我審視自己的人生。書中沒有高聲疾呼,也沒有不切實際的許諾,而是通過作者自身的人生經曆,以及他所接觸到的人們的故事,層層遞進地展現瞭“意義”的所在。我尤其記得其中關於“苦難”的部分,作者並沒有迴避生命的艱難,而是直麵它,並從中提煉齣一種超越苦難的力量。那種力量不是麻木,也不是逃避,而是一種積極的、麵嚮未來的態度,一種在絕境中依然能夠發現價值和目的的能力。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所經曆的每一個挑戰,每一次挫摺,是否都有其更深層次的意義,而我們如何去理解和接納它們,最終會塑造齣怎樣的我們。這本書的語言樸實無華,但字裏行間卻充滿瞭智慧的光芒,每次翻閱,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示。它讓我重新認識瞭“意義”這個詞,不再將其視為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可以植根於日常點滴,甚至在最黑暗的時刻也能被尋找到的寶藏。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久久無法平靜的書,它帶來的思考是深遠的,並且還在持續。作者並沒有試圖提供一個現成的“生命意義”答案,而是通過他自身獨特的經曆,以及他所研究的案例,引導讀者去探索屬於自己的答案。我被書中對“苦難”的態度深深打動,作者認為,苦難本身並沒有意義,但我們如何麵對苦難,以及在苦難中找到超越,卻能賦予生命以意義。這種觀點非常獨特,它不是讓你去擁抱痛苦,而是讓你在不可避免的痛苦中,發現生命的韌性和超越的可能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生命的意義並非遙不可及,它就蘊藏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就體現在我們麵對挑戰時的態度裏。作者強調瞭“愛”的力量,以及“行動”的重要性,他認為,通過付齣愛和承擔責任,我們能夠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歸屬感。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人生觀發生瞭一些微妙的轉變,不再那麼容易被外界的評價所左右,而是更加關注內心的需求,以及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為世界貢獻一份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