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陈式太极拳基础功法训练学
定价:35.00元
作者:冯振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096312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陈式太极拳基础功法训练学》打破了以套路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进一步让练习者体悟陈式太极拳的精髓,主张在规模化教学和训练中、自学练习中应以拳理和基本功为主。在把握好陈式太极拳基本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再进行套路练习,多年的实践证明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陈式太极拳基础功法训练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理论部分首先介绍了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让读者对太极拳的发展变化有一个总体认识,然后分别介绍了太极拳的生理学基础、特点、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练功法则和练习阶段与方法等基本知识,下篇实践部分以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为主体内容,从基本的准备活动、缠丝劲到陈式太极拳的发力和跳跃练习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后摘录了部分陈式太极拳拳论。
目录
作者介绍
冯振旗,生于1968年,曾用名,冯伟振,别号,清风居士,河南省襄城县人,199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硕士,副教授;工作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体育部,现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太极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武术六段。自幼习武,曾跟随多位武术家系统学习武术功法与技法;长期从事武术训练和教学工作:对传统武术技理有较深的研究,尤其擅长太极拳。研究方向传统武术理论与实践。
文摘
序言
作为一本专注于基础功法的专著,它对于“循序渐进”原则的贯彻是极其彻底的。市面上很多太极拳书籍恨不得一本书讲完所有架势和发力技巧,结果往往是邯郸学步,什么都学不好。而这本书似乎反其道而行之,将大量篇幅集中在“站桩”、“开胯”以及“运劲路线”的基础打磨上,甚至对基础手型和眼神的配合都有细致入微的指导。我个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内功心法”。只有地基扎实了,后面的招式变化才有意义。我跟随书中的建议,将原本一个星期的站桩时间延长至一个月,虽然过程有些煎熬,但当我在做“野马分鬃”时,发现整个身体的稳定性和重心转换速度有了显著提升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敢于慢下来,把最基础的东西做深做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成功地在保持专业严肃性的同时,融入了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引导力。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深厚,阐述起复杂的运动原理时,既有严谨的力学分析,又不失传统武术对“形神合一”的追求。我尤其欣赏其中穿插的几段关于习练心态的论述,它们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结合了长期习练者的切身体会。比如,书中提到“练拳如炼器,需耐得住炉火的反复煅烧,方能出精钢”,这句话让我对每日重复枯燥的基本功训练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耐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柔韧度和平衡感,更有对习武这条道路的敬畏之心和长久坚持的毅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的色调,配上清晰有力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名对传统武术抱有敬意的学习者,我非常看重书籍的专业度和可读性。这本书的纸张质感上乘,印刷清晰,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既保证了大量图文信息的有效传达,又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特别是那些动作分解图,线条流畅,角度精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把握住关键要领。我花了一些时间对比了市面上几本同类的入门教材,这本书在细节的处理上明显更胜一筹,看得出编辑和设计团队在制作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完全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普及读物可以比拟的。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对书中所传授的功法内容更加充满了期待和信任,觉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的精品。
评分这本书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体现在了细节中,这对于追求“道”的习武者来说至关重要。书中在介绍具体功法的同时,往往会引用一些古典的武学典籍中的精要,但引用得非常恰当,绝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作为对现代动作解析的补充和印证。例如,在讲解“缠丝劲”的初步感受时,作者引入了古代兵器“柔鞭”的运动轨迹来类比,这种跨领域的比喻,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使得抽象的“劲力”忽然间有了具象化的参照物。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师父进行一对一的私塾教学,他不仅教你“怎么做”,更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这使得练习过程不再是单纯的体能训练,而变成了一种身心合一的修行体验。
评分我初学太极拳时,最大的困惑就是总感觉动作不到位,那些所谓的“意境”和“气感”总是虚无缥缈,难以捕捉。而这本书在讲解基础功法时,采取了一种非常实用的“解构重组”的教学思路。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高深的理论,而是将每一个基础架势拆解成最细微的身体部件的协调配合,比如“沉肩坠肘”到底意味着肩关节和肘关节如何相对运动,书中都有非常详尽的图文说明,甚至提到了具体的肌肉群参与感,这对我这种偏向逻辑分析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读完对“松腰”这一概念的章节后,我再练习时,明显感觉到腰胯的松沉感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僵硬地“往下压”,而是自然地“向下引导”。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递进式教学,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入门门槛,也让那些原本晦涩的口诀变得触手可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