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陈微明武学辑注——太极答问 |
| 作者 | 陈微明著,二水居士校注 |
| 定价 | 75.00元 |
| 出版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0482193 |
| 出版日期 | 2016-06-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陈微明出生在累世为儒的家族,担任过《清史稿》的编修,他何以会开设拳社、鬻拳课徒?又怎么以文入武,以武入道,走上性命之学践行之路?太极学者二水居士通过解读《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揭秘了以太极拳为代表的近代武学,如何向先秦至宋明的圣人之学汲取精华,升华为修身明道的大学问。 |
| 作者简介 | |
| 陈微明(1881—1958年),湖北蕲水人,曾任清史馆纂修之职,30岁习太极拳,以文入武,终成武术名家。师从孙禄堂、杨澄甫等武术大师,创立致柔拳社,是继杨澄甫之后的杨式太极中兴人物。二水居士,太极学者,师从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 |
| 目录 | |
| 太极拳源流之补遗与小说之辩正太极拳之姿式 |
| 编辑推荐 | |
| ○接近传奇,从读懂原著开始○书香累世的陈微明,何以由“名儒”变身“武痴”? |
| 文摘 | |
| |
| 序言 | |
翻开书页,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完全没有一般武术书籍那种刻板的说教感。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耐心细致地为你解答心中所有的疑惑。它最大的魅力在于“答问”的形式,这种互动性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提问和回答的编排逻辑,它们层层递进,仿佛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太极知识体系。比如,当讨论到“用意不用力”时,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定义,而是通过多个角度的问答,细致剖析了“意”在不同层次上的体现及其与“力”的辩证关系。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领会其精髓,而资深习练者则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文字的风格非常流畅,没有过多矫饰的辞藻,直白而有力,直击问题的本质。读完后,感觉自己的拳架好像又稳固了几分,对“松”和“沉”的体会也更加具体化了。这是一本让人愿意反复翻阅、每次都有新收获的书。
评分这本《陈微明武学辑注——太极答问》的书名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很深邃,它汇集了陈微明先生关于太极拳的精髓问答。我拿到书后,首先被它厚重的历史感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所吸引。全书的装帧设计很典雅,散发着一种传统武学的气息,让人在翻阅之前就仿佛置身于一个武学殿堂之中。内容上,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招式讲解,更像是一场与陈先生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对太极原理、内功心法的深入探讨,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养生秘籍”,而是直指核心、需要反复揣摩的真知灼见。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结合自己多年的练习经验去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很多以前模糊不清的概念,在书中的解答下豁然开朗。作者显然对陈微明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梳理,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文本变得清晰易懂,同时又保持了原汁原味的韵味。这本书对于任何一个真正想探究太极拳内在机理的习练者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它引导我们思考“太极”二字的真正含义,而不仅仅是动作的模仿。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对传统武学的现代性阐释,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古老智慧与当代实践的桥梁。陈微明的思想经过梳理和辑注,变得非常系统化,不再是零散的经验之谈。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劲路”和“周身一家”的论述,那部分内容极具启发性。作者在整理过程中,显然下足了功夫去考证和比对不同文本的异同,使得最终呈现的“辑注”部分极具权威性和参考价值。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指导练习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可以被认真研究的武学文献。它促使我不再满足于机械地重复动作,而是开始去探究动作背后的力学原理和哲学基础。对于那些对武术历史和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它展示了太极拳作为一门高级武学所应具备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茅塞顿开”。陈微明先生的武学理念,通过这本书得到了非常立体化的展现。它不像市面上某些武术书籍那样,充斥着夸大其词的描述,而是充满了内敛的智慧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特别是关于“虚实转换”的部分,书中用非常精妙的比喻和清晰的步骤,阐释了如何在实战中保持中正与灵活。我发现,很多我在练习中遇到的瓶颈,比如转身时的滞涩感或者出手的僵硬,都能在书中的某个“问答”中找到相应的解答和修正方向。这种“对症下药”的阅读体验是十分宝贵的。作者的文字功力也值得称赞,他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用现代的语言结构进行组织,使得信息传递的效率极高,阅读体验非常顺畅,完全没有阅读古籍时的那种隔阂感。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高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非常人性化,阅读起来毫不费力。更重要的是,它真正做到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所论述的太极精要,听起来似乎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方知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它没有过多渲染武术的搏击性,而是着重于内在的修炼和身法的协调。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静中生动”哲学的探讨,这不仅是武学理论,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体现。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心境也随之沉静下来,这或许就是太极拳“以武入道”的真正含义所在。与其他侧重于套路拆解的书籍相比,这本书更像是提供了一把钥匙,它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层次武学理解的大门。对于那些追求武学意境而非单纯招式数量的修炼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案头必备的经典之作,值得反复研读,常学常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