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做对了什么——回望改革,面对未来
定价:27.00元
作者:周其仁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3011640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增长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为邓启动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无可更改的背书。如果用*多数人口的日常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作为评价标准,邓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会被载入史册。正是改革开放大幅度降低了中国经济的制度成本,才使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的发展中国家,**会成为全球增长*快的经济。
——周其仁
内容提要
本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2009年的*文集,其中收录了包括作者在芝加哥大学“中国改革30年讨论会”上的发言“中国做对了什么”在内的25篇文章,内容涉及产权结构、金融市场、商品市场、区域协调等多个领域,既有对30年改革历程的回顾与总结,也有对当前热点问题的分析和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前景的展望。
目录
纪念中国改革30年
重新界定产权之路
中国做对了什么?——在芝加哥大学“中国改革30年讨论会”上的发言
改革30年感言
公司理论与中国改革
一部未完成的产权改革史
通货与通胀
毫不含糊地反对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与价格管制:谨防一错再错
货币、制度成本与中国经济增长
币值稳定是民生
货币的教训——美国次贷危机的思想影响
货币不能松
还算“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吗?
货币似蜜,后还是水
转型的困难
让相对价格发挥更大的作用
向内需转型的困难
体制政策要靠前
未来的瓶颈
新形势,新挑战
未来中国经济的挑战与走势
经济新形势下的新起点
以规则的确定应对结果的不确定
为什么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打通城乡土地市场
城乡兼顾是一篇大文章
试办“土地交易所”的构想——对成都重庆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个建议
改革土地制度,促进城乡协调
成都经验的启示——在成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装帧和排版也是我愿意推荐这本书的一个侧面因素。出版社的选择非常明智,纸张的质感非常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本身就给予了阅读一种仪式感。字体的大小、行距的疏密都经过了细致的调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在某些需要引用数据或图表的地方,排版也处理得干净利落,不会因为信息过载而让人望而却步。这种对细节的尊重,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本身的重视,也间接提升了读者对这本书严肃性的认可度。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在内容深度、思想广度以及阅读体验上都达到了上乘水准的佳作,非常值得花时间去细细品味和反复咀嚼。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对过去的梳理,更在于它对“未来”的指向性。作者没有陷入简单的乐观主义的陷阱,他非常坦诚地指出了当前发展模式中潜藏的结构性矛盾和潜在的风险点。这种直面问题的勇气,使得全书的立意得到了极大的升华。他不是在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在搭建一个思考的脚手架,鼓励读者去主动参与到对未来的想象和构建之中。我读到一些关于制度韧性与社会活力的讨论时,深有共鸣,感觉作者的思考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经济范畴,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哲学命题。这使得这本书拥有了超越时效性的潜力,它不会因为几年后的政策调整而迅速过时,反而会因为其深刻的洞察力,成为未来回望此刻的一个重要参照。
评分从写作风格上来说,作者的文字功底绝对是顶级的。他似乎对节奏的把握有着近乎本能的直觉。有些章节,他会用非常短促、有力的排比句来渲染某种紧迫感或历史的必然性,读起来酣畅淋漓,仿佛能听到历史的鼓点声声入耳。而在另一些探讨社会结构变迁的段落,他的笔触又变得异常细腻和审慎,句子结构复杂而严谨,每一个从句都像是精心放置的逻辑基石,支撑起一个宏大的论点。这种游刃有余的文风转换,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丰富,完全没有那种单一叙事的枯燥感。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篇报告,而是在欣赏一部结构精巧的交响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抓人眼球,那种深沉的靛青底色配上烫金的字体,透着一股厚重与思考的意味。我拿到手的时候,就忍不住翻开了扉页,被作者那种直抒胸臆的开场白所吸引。他似乎并不急于抛出宏大的叙事,而是选择了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切入,像是在跟你进行一场深夜的私语,聊聊这些年我们共同经历的那些风风雨雨。我特别欣赏这种叙事方式,它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充满了对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之间微妙关系的关怀。从文字的肌理来看,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的,语言的打磨非常讲究,既有新闻报道般的精准,又不失文学作品的韵味。读起来非常流畅,像是被一股温和但坚定的力量牵引着向前走,让人不由自主地想探究接下来的每一个观点。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处理那些敏感议题时的那种冷静和克制。很多关于改革开放历程的论述,往往容易滑向两个极端:要么是过度美化,将一切描绘成完美的史诗;要么是全面否定,只盯着那些晦暗的角落不放。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找到了一个更难能可贵的平衡点。他像是站在高处俯瞰整个棋局的棋手,既能看到每一步落子的深远影响,也能体察到棋盘上微小粒子的挣扎与不易。我尤其喜欢他对几个关键历史节点的剖析,那种多维度、立体化的解读方式,让人读完之后,对曾经习以为常的某些“常识”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和重构的欲望。这种思辨的深度,远超出了市面上大部分同类题材的作品,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