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十二五”专项规划汇编(辑)
定价:180.00元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0101158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780kg
编辑推荐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各有关部门围绕《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组织编制并报请批准实施了一批***专项规划。《“十二五”***专项规划汇编》系列丛书将收录涉及“十二五”时期的***专项规划,包括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等领域。
希望丛书的陆续出版发行,能够为各级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的依据,为科研中介机构提供研究咨询的素材,为社会各界提供增进发展共识的途径,引导各有关方面努力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内容提要
《“十二五”*专项规划汇编(辑)》收录了近年来批准实施的42个涉及“十二五”时期的*专项规划,包括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等领域。汇编过程中,根据需要对部分规划进行了适当删节。
目录
一、农业农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
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二、产业发展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三、基础设施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全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
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简本)
松花江流域防洪规划(简本)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简本)
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简本)
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简本)
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简本)
四、资源环境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
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
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年)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
五、科技教育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六、社会发展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七、其他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怎么说呢,有点像是在进行一场漫长且结构严谨的行政马拉松。我试图从中寻找一些能够点燃行业创新火花的“金句”或者突破性的思维模型,毕竟“五年规划”是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但遗憾的是,内容更多地聚焦于如何确保既定目标的达成,而非如何颠覆性地超越这些目标。比如,在涉及科技创新那一章,其规划的路径设计,显得更为侧重于“补齐短板”和“稳定增长”,而非“引领变革”。那些对未来产业形态的预判,多是基于当时已有的技术基础进行线性外推,缺乏那种令人眼前一亮的“跨越式”设想。这使得阅读过程中的情绪波动很小,它提供的是一种安全、可控的叙事节奏。我尝试将其中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交叉印证,看看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服务提升之间是否存在更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但由于各个规划之间往往采用的是垂直管理和汇报的逻辑框架,这种横向的、跨领域的深度融合的论述相对较少。这本书更像是各部门在“交卷”,而非集体在“共创”。对于期望从中获取未来十年产业风口或者颠覆性技术路线图的读者,这本书提供的可能是一份可靠的“现状确认书”和“合规指南”,而非一份激发想象力的“未来地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手感,首先给人的印象是相当“官方”和严谨的。封面设计走的是那种教科书式的风格,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直奔主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烘托了内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我原本期待在这样的汇编里,能看到一些宏观的、对国家未来走向的战略性思考,那种能够激发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论述。然而,当我翻开目录时,那种感觉就稍微有些淡化了。它更像是一部详尽的、按部就班的档案记录,罗列了各个领域在“十二五”期间的具体行动方案和目标指标。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更像是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文件柜前,需要耐心去梳理和比对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与侧重点。比如,不同行业规划中对于资源配置的表述,虽然目标一致,但具体的操作路径和量化指标却显得有些分散,这使得想要从中提炼出一条清晰的、贯穿始终的主线变得有些困难。如果要用一个比喻,它像是一张极其精密的工业蓝图,每一个零件的尺寸都被标注得清清楚楚,但如果你不是这个制造流程的直接参与者,初次上手时难免会觉得信息密度过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消化那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图表说明。整体而言,这是一本适合政策研究人员和具体执行者进行案头工作时反复查阅的工具书,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其专业性和细节的堆砌,或许会成为理解宏观脉络的一道小小的门槛。
评分从内容本身的深度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操作手册”而非“思想宣言”。它详细地规定了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但对于“为什么非得是这个路径”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的思辨性探讨,则几乎没有着墨。这或许是五年规划的本质所决定的——它必须为国家资源分配提供一个明确的、具有约束力的依据。然而,对于一个带着探索精神去阅读的读者来说,这种对“应该如此”的强调,会自然而然地引发对“是否可以不同”的好奇心。比如,在环境保护章节中,所设定的减排目标和技术路线,虽然在当时看是积极的,但缺乏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颠覆性清洁能源技术的预留空间。这本书的结构决定了它必须是基于已知的、可预测的未来来制定的,因此,所有规划都趋于保守和稳健。它像是一个精密的钟表,精确地报时,但内部的齿轮结构是固定的,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其走时方式。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意志和执行细节的详尽快照,但如果期望从中获得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哲学启示或者充满激情的前瞻性论述,恐怕会感到内容略显“干涩”,它更偏向于“记录”而非“激发”。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典型的、由多个权威机构的文稿拼接而成的“复合体”。不同章节之间,语气的变化是相当明显的。有的部分,措辞极其谨慎,大量使用“原则上”、“适度推进”、“在现有框架下”这类模糊但安全的表述,体现出高度的审慎和风险规避意识。而另一些与具体工程项目或绩效考核挂钩的内容,则变得异常具体和量化,充斥着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数字和明确的截止日期。这种风格的切换,使得阅读体验时常产生“跳跃感”。我曾试图将不同领域的五年目标进行横向对比,看看资源投入与预期产出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但由于各部分采用了不同的度量衡和评估体系,这种横向比较需要极大的心力和专业转换能力。这本书的构建逻辑,更像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层级展示,每一层级都清晰地列出了它对下一层级的要求,但很少有自下而上的反馈和修正机制的动态展示。因此,它更像是一面反映当时国家管理体系运行效率的镜子,精准地折射出计划经济思维在特定发展阶段的实践痕迹,对于习惯于市场化灵活反应的现代读者来说,这种板着面孔的严密结构,需要时间去适应和适应其内在的运行逻辑。
评分作为一本汇编,其最大的价值当然在于其资料的完整性和原始性,但这也恰恰是其阅读上的一个挑战。信息量的爆炸式呈现,使得文本的连贯性和可读性大打折扣。如果将内容比作一条河流,那么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水库蓄水图,里面蓄满了各种标准的水流入口和出口的标注,但你很难从中清晰地看到水是如何奔腾、激荡并最终汇集成一个宏大景观的。我在阅读过程中,多次需要借助外部的背景资料来理解特定条款的时代意义和政策背景。例如,某些经济指标的设定,如果不结合当时特定的国际经济环境或国内结构性矛盾,仅凭文本本身难以体会其背后的权衡取舍。这种“纯粹”的资料汇编,虽然避免了过度解读的风险,但也牺牲了解读的便捷性。对我个人而言,我更偏爱那些有清晰论证脉络和理论支撑的文本,它能引导我的思考沿着作者设定的轨道前进。而这本书,更像是一套散落的、需要读者自行拼图的零部件清单,它要求读者本身就具备较高的行业知识储备和政策解读能力,才能高效地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否则,很容易在海量的细则中迷失方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