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尚论篇-伤寒论注十人书
定价:28元
作者:(清)喻嘉言 撰,张海鹏,陈润花 校注
出版社:学苑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507733716
字数:248000
页码:3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尚论篇》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八卷,为清代名医喻昌撰。《尚论篇》主要参考《伤寒论条辨》,但编次有所不同,内容有所补正。喻氏遵方有执之论,重新编次,依次详论六经证治。《尚论后篇》为喻氏撷取伤寒六经中有关温病诸条文,并参《内经》伏气温病之内容,阐发温热病之病因、病机及证治方药。对六经诸方详加论述,以补《尚论篇》之不足。全书提纲挈领,条理比较清楚。尤其是书中对温病理论及证治方药的论述对今日《伤寒论》殛温病的学习极具参考价值。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作者介绍
喻昌,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明未清初医家,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喻氏自幼聪颖,博极群书,才辩纵横。明?崇祯三年(1630)中副榜,入京上书言国事,欲有所为,不被纳,未几又遭国变,遂削发为僧,隐于禅。其后又蓄发归俗,以医为业。晚年潜心著述授徒,撰有《寓意草》、《医门法律》、《尚论篇》等。
其中《尚论篇》全称《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凡8卷,分前后两篇。前4卷为《尚论编》,详论伤寒六经证治,后4卷为《尚论后编》,推广春温、夏秋暑湿热病,以及温病症治方药,并附以与门人所论诸篇。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目录
尚论篇
喻氏尚论篇序
《尚论篇》自序
尚论全书序
重订尚论篇序
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大意
尚论仲景《伤寒论》,先辨叔和编次之失
尚论仲景《伤寒论》,先辨林亿、成无已校注之失
驳正王叔和《序例》
论春温大意,并辨叔和四变之妄
详论温疫,以破大惑
尚论篇重编三百九十七法总目
卷之一太阳经上篇计五十三法
卷之一太阳经中篇计五十八法
卷之一太阳经下篇计二十四法
卷之二阳明经上篇计三十九法
卷之二阳明经中篇计三十一法
卷之二阳明经下篇计三法
卷之三少阳经全篇计二十一法
卷之三附合病计九法
卷之三附并病计五法
卷之三附坏病计二法
卷之三附痰病计三法
卷之四太阴经全篇计九法
卷之四少阴经前篇计二十五法
卷之四少阴经后篇计十九法
卷之四厥阴经全篇计五十五法
卷之四附过经不解病计四法
卷之四附差后劳复病计六法
卷之四附阴阳易病计一法
尚论后篇
喻氏三书合刻序
尚论后篇四卷之一诸篇目录
尚论春三月温症大意
温症上篇计十三法并诸方
温症中篇计十二法并诸方
温症下篇计十五法并诸方
附辨两感温症
尚论后篇卷之二各篇目录
合论各篇计十三篇
真中各篇计论三篇
小儿附篇计论三篇治法三例
会讲附篇计六会
问答附篇计十六答
尚论后篇卷之三诸方目录
太阳伤风诸方计十五方除重
太阳伤寒方计三十九方除重附
太阳两伤方计十方除重
尚论后篇卷之四诸方目录
太阳阳明合方计九方除重
阳明少阳合方计六方除重
三阴及各症方计三十九除重通合三卷其得一百八方余五方于论内见
跋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低调而又不失古朴的韵味所吸引。封面选用的纸张质感非常特别,带着一种温润的触感,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字体排版上,编者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楷书的运用恰到好处,既有古典的庄重感,又不至于显得晦涩难懂。内页的纸张也很有考究,墨色印染得浓淡适宜,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阅读体验上,翻开它的瞬间,我就感觉自己被带入了一个沉静的书房,周围仿佛弥漫着陈年纸墨的香气,这种仪式感对于沉浸式阅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加分项。装帧上的用心程度,直接提升了整本书的收藏价值和阅读的愉悦感,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地拿出来把玩一番。
评分这本书在思想深度上的探索是令人敬佩的,它似乎不止步于对既有知识的梳理和重复,而是敢于触碰那些更本质、更具争议性的核心议题。阅读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在试图构建一套自洽的逻辑体系,这种体系的严密性和一致性,足以挑战读者既有的认知框架。它促使我不断地进行自我审视和反思,很多先前深信不疑的观念,在作者的引导下开始出现裂痕,并等待着新的、更坚固的理解来填补。这种思想上的“交锋”是非常宝贵的,它将阅读从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转化成了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最难能可贵的是,尽管讨论的主题深邃,但作者的论述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的理性光芒,从不陷入空泛的臆测或情绪化的宣泄,这使得书中的每一条论证都显得掷地有声,极具说服力。
评分从编排和索引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也做到了极致。对于一本内容信息密度如此之高的作品而言,一个清晰有效的检索系统是成功的关键,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目录的层级划分,还是书中穿插的小标题设计,都展现出极强的逻辑性和导向性。我发现即便是需要快速定位到某一特定论点或引文时,也几乎不需要费力,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体现了编者对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而且,在章节的过渡部分,作者还巧妙地设置了一些小结性的段落,这些段落如同路标一般,帮助读者巩固前文所学,并平稳地过渡到下一阶段的深入探讨中。这种对阅读路径的精心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使得复杂的知识体系变得触手可及,让学习和查阅的过程都变成了一种高效而愉悦的体验,足见其匠心独运。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为精妙,它没有采用那种一板一眼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构建的场景转换,将复杂的历史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作者在构建宏大叙事的同时,对于细节的捕捉也达到了令人称奇的程度,每一个小事件的穿插都像是为整体结构添砖加瓦,绝无冗余之感。我尤其欣赏它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视角切换,时而宏观审视,时而微观聚焦,这种张弛有度的叙述技巧,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读到精彩处,那种强烈的代入感几乎让我忘记了自己身处何地,仿佛亲历了书中所描绘的种种境遇。这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绝非一蹴而就,背后必然是作者对素材的深度消化和千锤百炼的文字打磨。它成功地在信息量与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让即便是初次接触相关主题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其思想的轨迹,并为其精妙的布局所折服。
评分语言风格上,这本书展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它摒弃了现代文学中常见的矫饰和华丽辞藻,转而采用了一种朴素、内敛,却又极富穿透力的表达方式。作者似乎深谙“大道至简”的道理,用最少的笔墨去勾勒出最深远的意境。尤其是一些关键论断的提出,言简意赅,却字字珠玑,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这种文字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它不是那种立刻就能抓住你眼球的轰轰烈烈,而是像温和的溪水,慢慢渗透进读者的认知体系,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你看待事物的角度。我常常会因为某一句看似简单的陈述,而停下来沉思许久,因为它背后所承载的哲学重量是惊人的。这种文字的质感,使得整本书散发出一种沉稳、可靠的气场,让人感觉接触到的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真知灼见,而非转瞬即逝的流行观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