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崇、灌木体育编辑组编著的《图解24式杨氏太极拳(视频学习版)》由太极运动健将、武术套路锦标赛太极拳剑优选高崇示范并作为武术指导。本书在简要介绍杨氏太极拳起源、实用功能和发展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以超过500幅高清连拍图结合细致的文字说明的方式,对杨氏太极拳的热身活动、基本动作练习和24式连贯套路进行了讲解,是专门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设计的入门级图书。此外,本书提供了一系列的在线学习视频,帮助练习者跟着专业教练轻松学习太极拳。 编者:高崇//灌木体育编辑组 著作 高崇:太极拳世界优选,重量运动健将,中国武术六段,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 个人主要运动成绩: 2008年第九届靠前武术博览会太极拳靠前名 2008年武术套路锦标赛太极拳剑优选 2008年担任上海靠前科技与艺术展“太极与八卦”展演者 2012年太极拳锦标赛太极对练靠前名 2012年主演舞台剧《风中菩提》 2008~2012年多次代表国家随国家领导人及艺术家出访亚洲、欧洲、非洲,传播太极文化 2013~2014年北京高校比赛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器械优选 2013年被选为太极禅形象大使,拍摄太极禅教学片 等这本书的理论阐述部分,简直是为我这种“半路出家”的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以前看过一些更偏向专业武术的书籍,里面充斥着大量拗口的术语,什么“掤捋挤按”的劲力转换,讲得云里雾里,练起来总是不得要领。但这本书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能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将深奥的内家拳理用生活中的场景来类比。比如讲解“松沉”时,它没有直接去讲力学,而是用“像树根扎入大地”或者“像水往下沉淀”来形容,一下子就找到了那种感觉。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谈论心法的时候,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结合了现代人常见的焦虑和压力,告诉你太极拳如何帮助你调整呼吸、放慢思绪。这种既有传承深度又不失时代关怀的叙事方式,让我在阅读时不断点头称是,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了太极拳的“魂”,而不仅仅是学会了一套招式。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特别是它对于初学者的“新手保护”做得非常到位。很多太极拳教材上来就让你打通套路,结果我连起手式都做不标准,练几次就容易受伤或者产生畏难情绪。这本书非常巧妙地采用了“模块化”的教学思路。它不是先教你24式,而是先把最核心的“桩功”和“八劲”单独拿出来,用大量的篇幅去打磨这些基础。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一套拳,而是在学习一套“身体的操作系统”。作者非常细心地标注了每个动作的练习频率、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节奏,甚至还给出了一些自我检查的小窍门,比如对着镜子看自己的重心是否偏移。这种循序渐进、注重内功先行的安排,让我对长期坚持下去充满了信心,感觉这本书是真正在为读者的健康负责。
评分从内容编排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来看,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教学经验沉淀下来的精华。它不仅覆盖了招式的分解教学,还对太极拳的哲学背景、养生功效以及练习中的常见误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我特别喜欢它在最后几章对“意境”的描绘。当我们学会了招式,下一步就是追求“神韵”。作者引用了一些传统典籍中的描述,但又巧妙地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的语境中,比如如何让太极的“圆活”运用到日常决策中。这种由“形”到“意”,由“术”及“道”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没有突兀感。读完最后一页,我感觉自己不光是得到了一本拳谱,更像获得了一位耐心的、富有智慧的良师,它引导我开启了一段身心探索的旅程,而不是简单地完成一项任务。
评分关于动作分解部分的图文呈现,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我得承认,我是一个视觉学习者,纯文字对我来说效率太低了。而这本书的插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首先,每一个基础动作都有多角度的拍摄或绘制,真正做到了“立体呈现”。它不只是告诉你手抬多高、脚迈多远,更重要的是展示了身体内部的结构变化——比如脊柱的正直、关节的对齐。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的“马步”站得不对劲,但对照书里的图,我发现自己总是习惯性地收胯,这本书精准地指出了这个常见错误,并提供了纠正的建议。而且,图文配合得天衣无缝,文字精准地描述了画面中无法完全捕捉到的动态细节,比如呼吸的配合时机,这种结合度非常高,大大减少了我在练习中摸索的时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那个写意的太极图,搭配上那种沉静的墨绿色调,让人一看就觉得心神宁静。我本来对这种传统功法有点望而生畏,总觉得会很枯燥,但这本书的排版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字体的选择非常讲究,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易读性,很多关键的动作要领都用加粗或者不同字号进行了区分,阅读体验非常顺畅。而且,内页的纸张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像是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而不是那种速成的工具书。光是翻阅这本书的过程,就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预热,让人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敬畏。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目录的设计,层次分明,让你一眼就能找到自己想深入了解的章节,而不是在一堆复杂的图示里迷失方向。这本书的整体美学风格,非常符合人们对“道法自然”的想象,让人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