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災後社區心理援助手冊
定價:32.00元
作者:王文忠,王世卿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030243966
字數:
頁碼:24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災後社區心理援助手冊》從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對社區的影響入手,剖析瞭災害對個體、傢庭、社區造成的傷害和二次傷害,闡明瞭培訓災後社區心理輔導員的對象、方法和工作流程,並針對基層乾部、警察等社區的樞紐人群和兒童、婦女、老人、殘疾人等災後心理援助的重點人群,提齣瞭一些具體的工作方法。理論與事件結閤,規律同案例相融,好讀易懂。《災後社區心理援助手冊》對當前5·12地震災區的社區重建的深入開展,有所藉鑒,有所輔益。
《災後社區心理援助手冊》可供黨政機關乾部、社會工作者、教師、醫護人員、大學生及廣大心理學愛好者等閱讀。
目錄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5·12心理援助行動叢書》序
前言
篇 災難對社區的影響
章 災難對社區的影響
1 個體
2 傢庭
3 二次傷害
第二章 社區中的個體和傢庭對災難的反應
1 個體的反應
2 傢庭的反應
第二篇 建立心理援助社區
第三章 社區心理援助
1 社區心理援助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2 社區心理援助的原則
3 社區心理援助的內容
4 社區心理援助的方式
5 外來機構參與災後社區心理援助的流程
附Ⅰ 對個體心理援助的三字經
附Ⅱ 對傢庭心理援助的三字經
附Ⅲ 對社區心理援助的三字經
第四章 社區心理輔導員
1 社區心理輔導員的組成
2 社區心理輔導員應具備的素質
3 社區心理輔導員的工作原則
4 社區心理輔導員的職責
5 社區心理輔導員的自助
6 社區心理輔導的注意事項
附 社區心理輔導員工作技巧口訣
第五章 社區中的重點受助者
1 兒童
2 婦女
3 老年人
4 殘疾人
附 重點受助者實用口訣
第六章 社區心理援助基本技術與實例應用
1 基本技術
2 與受災群眾溝通時的注意事項
3 具體援助實例
第七章 團體活動在社區心理援助中的應用
1 團體活動對組織者的要求
2 團體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
3 團體活動的方法和技術
4 團體活動在心理危機乾預中的應用
第八章 社區危機公關
1 社區中可能齣現的危機
2 災後群體件與危機公關
第三篇 樞紐人群的特點及其援助
第九章 社區乾部
1 社區乾部的角色變化
2 社區乾部的壓力源
3 災區基層乾部心理壓力過大的錶現
4 心理壓力對災區基層乾部的影響
5 對社區乾部的輔導技術與技巧
6 社區乾部培訓的實際操作
第十章 社區警察
1 警察參與災後社區心理援助的必要性
2 警察開展災後社區心理援助工作的原則
3 警察心理危機産生的原因
4 警察遭受心理危機時的錶現
5 社區警察心理危機的乾預方法
第四篇 社會文化因素
第十一章 社區重建中的社會文化因素
1 社區的社會一人一文化(CPS)模型
2 CPS模型在農村社區災後恢復重建中的應用
附錄1 自查量錶
1 自我感受評估錶
2 創傷後應激反應自評錶
3 焦慮自查項
4 社區心理輔導員自我檢測
5 自殺危險程度評估錶
附錄2 社區心理援助紀實
記:洛水鎮遇難學生傢長安撫工作紀實
第二記:對湔底鎮遇難學生傢長開展訪談工作
第三記:洛水鎮木耳種植戶上訪事件的危機乾預紀實
第四記:洛水鎮洛城村社區重建調研報告
第五記:“暖手暖心”,溫暖送愛心
第六記:什邡社區乾部心理輔導培訓
第七記:5·12地震半周年抗震救災與恢復重建基層乾部英模總結錶彰會
第八記:WHO本體感覺療法培訓
第九記: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快樂成長
第十記:中國紅十字會陽光心靈工程
第十一記:愛心關愛敬老院
第十二記:天堂的祝願
第十三記:七七祭奠儀式
第十四記:“暖春北川”——與災區人民一起過春節
附錄3 團體活動
1 針對社區心理輔導員的團體活動方案
2 其他活動方案
附錄4 災區基層乾部心理減壓實用口訣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章 災難對社區的影響
重大自然災害是指在大範圍地區發生的對人類的生産和生活有重大影響的自然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颶風、雪暴、森林大火、海嘯、飢荒和流行病等。重大自然災害一直是威脅人類生存的一個重要外因,給人類造成的痛苦不亞於戰爭帶來的摧殘。
從心理層麵來講,地震這樣的巨大自然災難會嚴重破壞人們的財産,影響健康以及日常生活方式,進而影響受災群眾的心理健康。在地震後,幸存者往往住在臨時的避難所,遠離原來的傢園,喪失瞭醫院、學校及休閑場所等生活便利,很多人可能還喪失瞭親人。此外,受災群眾的工作及生活狀態會發生極大的改變:原來的工作可能中斷;因經濟不景氣而失去工作;因缺乏交通設施而不能正常工作;因生活壓力而無法專心工作。災後避難所的生活可能很不方便,讓人疲憊或易怒,從而增加傢庭衝突。
總之,災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會破壞受災群眾的社會支持係統,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原本生活在一個社區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
所謂社區,是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區的社會群體組織的統稱。同一社區的居民的經濟、社會生活往往存在緊密的聯係,他們形成一個共同的生活集體,程度上具有相似的價值觀念、、共同利益以及語言、生活習慣。在經受重大自然災難後,生活在社區裏的個人、由個人構成的傢庭,以及由眾多的傢庭和組織構成的社會,都同樣遭受災難的巨大摧殘,産生嚴重的適應問題。
序言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ISBN號碼和作者信息時,我立刻對其專業性産生瞭信心。科學齣版社的背景意味著其齣版物通常經過嚴格的學術審校,而王文忠、王世卿的名字,也讓我猜測他們是該領域內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傢。我一直認為,心理援助並非易事,尤其是在災後這樣極端的情境下,它需要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敏銳的實踐洞察力。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災難對個體和社區可能産生的長期心理影響,並提供一套科學、係統、可操作的心理援助方案。書中是否會涉及創傷後的應激障礙、抑鬱、焦慮等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彆和乾預?又是否會提供如何組織社區活動、建立互助小組、以及引導社區成員參與心理重建的實用建議?我更希望它能包含一些關於如何培訓社區誌願者、如何與專業心理醫生閤作的指導,從而形成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心理援助體係。這本書的名字讓我看到瞭一種希望,一種能夠幫助那些身處睏境的人們走齣陰影,重拾生活信心的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樸實無華,給我一種沉靜而可靠的感覺。封麵上“災後社區心理援助手冊”幾個大字,讓我瞬間聯想到那些在不幸中掙紮的生命,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關注和同情。我一直對心理援助領域充滿好奇,尤其是麵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時,人們所承受的心理創傷更是復雜而深刻。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點明瞭其核心內容,它並非是那種泛泛而談的心理學理論書籍,而是聚焦於一個非常具體且緊迫的社會問題。看到“科學齣版社”和“王文忠,王世卿”這些信息,我猜測這可能是一本由專業人士編寫,理論基礎紮實,同時又兼顧實踐指導意義的書籍。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可能並沒有專業的心理學背景,但我關心社會,也希望能夠瞭解如何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支持。這本書的名字讓我覺得,它可能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思路,幫助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那些在災難中受創的社區貢獻一份力量。它承載著一種希望,一種撫慰心靈、重建傢園的力量,這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其厚重感所吸引,仿佛它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翻開書頁,看到那精煉的文字和清晰的章節劃分,我便知道這是一本精心編排的作品。我尤其關注的是書中可能包含的案例分析,因為我相信,真實的案例能夠最生動地展現心理援助的復雜性和有效性。在災難發生後,社區的心理創傷往往是多層麵的,不僅是個體層麵的失落、恐懼和焦慮,更是群體層麵的失序、信任危機和重建睏難。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如何針對這些不同層麵進行心理乾預,例如,如何幫助幸存者處理哀傷,如何重建社區的社會支持網絡,以及如何培養社區的韌性,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此外,作為一本“手冊”,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指南,從初步評估到長期支持,每一個環節都有明確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這對於沒有專業心理學背景但希望提供幫助的人來說,將是極其寶貴的資源。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認知空白,讓我覺得可以更係統地去理解和學習如何介入。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災後社區心理援助手冊”讓我聯想到那些令人心痛的新聞畫麵,每一個數字背後都代錶著一個破碎的傢庭,一群無助的生命。我深信,物質的援助固然重要,但心靈的創傷往往更為漫長和隱蔽。我特彆好奇書中對於“社區”這個概念的界定和對“心理援助”的具體範疇的界定。在我看來,社區不僅僅是物理空間上的聚集,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聯係和社會支持的載體。當災難發生時,這種聯係容易被割裂,信任被動搖,如何在這種情況下重新構建和強化社區的心理韌性,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部分。我設想書中可能包含瞭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受災程度人群的心理援助策略,以及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進行有效的乾預。這本書的名字讓我感受到一種人文關懷,它不是冷冰冰的學術理論,而是帶著溫度的實踐指導。它可能能夠教會我們如何傾聽、如何陪伴、如何給予希望,這些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的能力。
評分對於這本書的標題,我首先想到的是“援手”二字所蘊含的溫暖和支持。災難發生後,人們承受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損失,更是精神上的巨大打擊。我渴望瞭解,在這段艱難的時期,如何纔能真正地伸齣援手,並且是有效、恰當的援手。這本書的“手冊”形式,讓我覺得它更像是一本實用指南,能夠為那些想要提供幫助的人們提供清晰的指引。我好奇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在不同災難類型(如地震、洪水、疫情等)下,社區可能麵臨的獨特心理挑戰,以及相應的應對策略。例如,如何幫助失去親人的傢庭度過哀傷期?如何安撫恐慌的民眾?如何幫助孩子們恢復安全感?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溝通技巧和乾預方法,這些方法是否能夠被非專業人士理解和運用。這本書的名字讓我感到一種責任感,也給我帶來瞭一種學習的動力,希望能夠通過閱讀它,更好地理解和支持那些在睏境中需要幫助的人們,為社區的康復貢獻一份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