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对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成年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之前主要靠自学,很多基础性的问题都没注意到,导致现在很多技巧都很难纠正。我最怕的就是那种要求极高速度的练习,往往一开始就让我气馁。但这本书的编排节奏非常平稳,不会一开始就给你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它更像是老朋友耐心地引导你,一步一步建立起坚实的技术地基。我特别欣赏它在音阶练习中对“气息”——也就是弓弦的运用——的强调。很多练习曲都要求在非常短小的音符内实现弓速和弓压的微妙变化,这对于我这种弓法比较僵硬的人来说,是极好的放松和柔韧性训练。我现在发现,当我拉奏一些舒缓的巴赫或莫扎特的乐曲时,音色也变得圆润和有歌唱性了,这完全得益于这本书对基础功的系统性强化。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那个“60首”的名头去的,本以为会是一些重复和冗余的练习,但读完前面的部分我就完全改观了。它的结构设计非常精妙,感觉作者对小提琴演奏的各个技术难点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比如,在处理快速的跳弓或者复杂的换弦时,书中提供的练习片段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且给出了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首练习曲的节奏变化,作者巧妙地将一些看似简单的音型,通过不同的节奏型进行排列组合,极大地锻炼了演奏者的乐感和对速度的控制能力。我过去总是在同一个速度下机械地重复练习,效果很差。但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思考式练习”,不再是单纯的手指运动,而是伴随着音乐的呼吸去拉奏。对于那些追求演奏表现力的中高级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思维的启发。
评分我是一名音乐学院的学生,对于练习曲的选择非常挑剔,市面上很多练习曲虽然难度高,但音乐性往往比较欠缺,拉起来枯燥乏味。然而,我手中的这本练习曲集,在技术性与音乐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特别是书中那些带有旋律性的练习部分,即使是作为纯粹的技巧训练,听起来也不会让人感到刺耳或机械。我发现,很多练习曲的片段,如果用心去挖掘,完全可以融入到奏鸣曲或者协奏曲的片段中去打磨,它们就像是微缩的音乐片段,充满了表现的可能性。例如,其中有一组练习,要求快速地在不同把位之间移动,同时保持音色的均匀度,这对于我在练习帕格尼尼或勃拉姆斯时遇到的困难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迫使我用更成熟的耳朵去听自己的演奏,而不是仅仅用眼睛去看指板,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内听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让我非常满意,这对于经常需要翻阅和标记的练习曲来说很重要。我喜欢那种可以大胆在上面做记号而不心疼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复调练习部分,真的是我的救星。我过去在练习双音和弦时,总是顾此失彼,不是上边的音拉得太重,就是下边的音完全被盖掉了。这本书里针对性地设计了几组专门用来平衡两个声部强弱和清晰度的练习,它们结构简单,但要求却非常高。通过反复练习这些小小的段落,我渐渐掌握了如何让两个声部“独立歌唱”的诀窍。这不仅对练习奏鸣曲中的复调写作有帮助,对于拉奏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更是至关重要。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从单音到复调,从简单到复杂的完整技术训练体系,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方向更加清晰和有信心。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个宝藏!我是一个业余的小提琴爱好者,练习了快十年了,总感觉自己的演奏技巧上不去,尤其是在乐句的处理和弓法的控制上总觉得差那么点火候。后来在老师的推荐下接触了这本书,真的是茅塞顿开。书中的曲目编排很合理,从最基础的音阶练习到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琶音和换把练习,循序渐进,一点都不让人感到吃力。我最喜欢的是它对特定技巧的深入挖掘,比如某个练习曲可能专门针对连弓的流畅性,另一个可能就是着重于左手的精准度和清晰度。而且,书中的指法和把位标注得非常清晰,即使是自学者也能很快上手。我用了一段时间后,明显感觉到自己的音准更稳了,高把位的音也更加扎实了,演奏起来自信心都提升了不少。这本练习曲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像是一本细致入微的“技术指导手册”,让我每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