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編的藝術

紙編的藝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紙藝
  • 手工
  • 編織
  • 藝術
  • 創意
  • DIY
  • 裝飾
  • 禮物
  • 興趣
  • 手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悅讀時代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39081
商品編碼:29580193773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8-0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紙編的藝術

定價:88.00元

作者:[英]安娜·捨貝爾,[英]琳恩·捨貝爾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803908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收錄7種基本技法,60款作品,配色精美,造型精緻可愛,製作方法並不難。

內容提要


《紙編的藝術》介紹瞭紙編這種丹麥傳統手工藝,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顔色的紙,像編竹籃一樣互相穿插編織。作品有平麵的,例如彩旗、愛心掛飾,也有立體的,如花籃、熱氣球、開屏的孔雀等。本書收錄7種基本技法,60款作品,配色精美,造型精緻可愛,製作方法並不難。

目錄


基礎技法 8材料及輔料 12基礎心形 18基礎星形 24基礎球體 32友愛主題 40同心圓心形 46甜心圓錐 50玫瑰花籃 54簡單心形串旗 58鏇風心形串旗 62圓錐帽 66夢幻馬戲團 70圓孔五角星 74圓孔心形 78星星鼓 82趣伏裏公園 88小醜錐 92燈罩 96奇異的宮殿 100洋蔥圓頂 107球形容器 114高端的設計 120福祿貝爾圓錐 124三維圓錐 128漂亮的提手 132圖紙 135本書作品參考說明 157索引 158

作者介紹


安娜·捨貝爾和琳恩·捨貝爾是母女,母親自由喜愛紙編技藝,2010年開設專門的手工藝網站以後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維護網站和設計製作紙編作品的工作中。女兒是一名科班齣身的建築設計師,工作之餘與母親一起維護改網站,並幫助母親一同進行作品設計和製作。

文摘






序言



紙上乾坤:捲軸藝術的韆年流變與現代迴響 本書是一部深入探究世界範圍內捲軸藝術發展脈絡、技藝精髓與文化意蘊的綜閤性著作。 它不涉及任何關於“紙編”的議題,而是聚焦於紙張作為載體,被捲起、展開、並承載瞭人類文明核心信息與審美追求的獨特形式——捲軸。 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長河,從最早的泥闆書捲,到埃及的莎草紙捲,再到中華文明的恢弘畫捲和西方世界的手抄本捲軸,係統梳理捲軸藝術從誕生之初到其形態演變的全過程。 --- 第一部分:源起與奠基——文明的初始形態 第一章:捲軸的遠古迴響 本章追溯文字與圖像記錄的早期形態,探討在紙張普及之前,不同文明如何利用現有材料(如泥闆、羊皮、莎草)實現信息的綫性存儲和綫性閱讀。重點分析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泥闆的編排邏輯與古埃及莎草紙捲(Scroll)的標準化製作流程。莎草紙捲的結構——抄寫、黏閤、配以木軸(Umbilicus)——如何奠定瞭後世捲軸的基本物理框架,並討論這種“展開式閱讀”對早期思維模式的影響。 第二章:東方的長軸:從簡牘到絹帛 聚焦於中國古代的載體變革。本書詳述瞭秦漢時期竹簡、木牘的“編聯”方式,探討其在物理形態上與捲軸概念的近似與區彆。隨後,重點分析絹帛和後來的紙張普及後,捲軸(特彆是“軸子”)如何成為官方文書、經書和藝術品的主要載體。考察漢代、魏晉時期捲軸書畫的裝裱技術,特彆是“裱糊”藝術的初步形成,為後續的裝裱黃金時代埋下伏筆。 --- 第二部分:黃金時代——技藝的巔峰與審美的確立 第三章:中華捲軸的視覺盛宴:書畫長捲的演進 本部分是全書的重點之一。詳細剖析瞭中國書畫捲軸藝術的成熟過程,特彆聚焦於唐宋元明清時期。 書法的綫性敘事: 研究手捲(Handscroll)如何被書法傢用來構建宏大的時間感和空間感。《韆裏江山圖》式的山水畫捲,如何通過“移步換景”的手法,引導觀者的視綫在數米甚至數十米的畫幅上流動,實現沉浸式的體驗。 裝裱的科學與藝術: 深入探討“裱背”技術。分析綾、絹、紙的種類選擇,砑光(壓光)工藝對畫麵質感的提升,以及不同“裱邊”(如錦綾、茶色綾)的象徵意義。詳細介紹捲軸的各個部件:天頭、地頭、軸頭(軸杆材質的選擇與雕刻)以及“綾包角”的製作工藝。 題跋的文化承載: 論述曆代名人的題跋如何成為捲軸本身的一部分,不僅是曆史的見證,也是對藝術作品的再闡釋。 第四章:西方手抄本捲軸的衰落與轉型 對比東方,本書分析瞭歐洲中世紀晚期,盡管羊皮紙捲軸(Pergamena)在早期教會中占據主導地位,但其受限於成本和閱讀的便利性,逐漸被“對開本”(Codex,即現代書籍形態)取代的過程。仍需關注一些特殊的宗教或法律文書仍以捲軸形式保存的案例,以及捲軸在歐洲特定儀式中的殘留象徵意義。 --- 第三部分:材質的革新與哲學的滲透 第五章:砑光與拓印:捲軸製作的工藝細節 本章深入探討瞭支撐捲軸藝術的物質基礎。詳細描述瞭中國傳統手工紙張(如宣紙、皮紙)的製作過程,如何決定瞭墨色在捲軸上的洇化效果。特彆關注“砑光”技術——即通過物理壓力使紙麵平整光滑,以適應精細的綫條勾勒和色彩渲染,這對長捲的整體視覺統一性至關重要。此外,還探討瞭拓印技術在復製重要文獻捲軸中的應用及其對原作的模擬程度。 第六章:空間、時間與軸綫:捲軸的哲學意涵 本書從美學和符號學角度解讀捲軸的本質。捲軸的閱讀是一種“時間綫性展開”的行為,它強製要求觀者慢下來,與作品的節奏同步。這種閱讀方式與“空間”的對應關係——展開時是橫嚮無限的風景,捲起時是時空壓縮的容器——形成瞭一種獨特的張力。分析捲軸如何成為承載曆史記憶和文化身份的“時間膠囊”。 --- 第四部分:現代迴響與當代探索 第七章:從博物館到藝術空間:捲軸的當代處境 探討20世紀以來,捲軸藝術在博物館和收藏界的保護與展示挑戰。如何平衡保護脆弱的紙張與滿足現代觀眾的觀看需求。分析現代藝術傢如何藉鑒傳統捲軸的結構和敘事方式,將其融入現代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和多媒體創作中,探索其在新的媒介語境下的生命力。 第八章:捲軸的結構語匯在設計中的應用 本書最後總結瞭捲軸的結構語匯——“綫性展開”、“收束”、“層疊”——在現代平麵設計、品牌視覺識彆係統(VI)以及動態圖形設計中的應用潛力。探討這種古老的形式如何為當代敘事提供瞭一種獨特的節奏感和空間感。 結語:永恒的綫性敘事 總結捲軸作為一種超越時代的技術和藝術形式,它所代錶的人類對連續記錄和審美體驗的永恒追求。 --- 本書的特色在於其跨學科的整閤性,它既是藝術史的梳理,也是工藝學的細緻入微的考察,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展開”時間與空間的文化哲學史詩。 讀者將通過此書,徹底理解捲軸並非僅僅是一種裝訂方式,而是一種深刻的、與文明進程緊密相連的視覺與思維模式。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對於“工藝”這個詞,總是抱有一種敬畏感。《紙編的藝術》這本書,在我眼中,更像是一本關於“時間”和“耐心”的沉澱。我好奇書裏會如何呈現“編”這個動作,它是否像織布一樣,有著錯綜復雜的經緯?又或者像編織麻花辮,有著簡單的重復但卻能組閤齣無限的紋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紙張的“韌性”與“脆弱”並存的美感,以及通過指尖的溫度,如何讓一張扁平的紙張擁有立體的生命。這本書會不會引領我去思考,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是否還能靜下心來,用雙手去打磨一件作品?我期待它能讓我體會到,手工製作並非僅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一種與材料對話、與自我對話的過程。我希望這本書能在我完成一件作品後,讓我感覺到一種來自內心的寜靜和滿足,一種對自身創造能力的肯定。

評分

我一直相信,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藏著一個孩子,一個渴望探索、渴望創造的孩子。《紙編的藝術》這本書,在我看來,就是能夠喚醒那個孩子的鑰匙。我猜想,書中的內容一定充滿瞭各種奇思妙想,也許會有一個章節專門講解如何用紙張“畫”齣情緒,另一個章節則是如何用紙張“雕塑”齣生命的律動。我特彆期待看到那些色彩搭配的建議,或者不同紙張質感所能帶來的視覺和觸覺上的差異。這本書會不會像一個奇妙的萬花筒,讓我看到紙張的無限可能?我甚至腦海中已經閃過一些場景:也許我可以嘗試用它來製作獨特的節日賀卡,或者為傢裏的裝飾增添一抹彆樣的色彩。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暫時忘記生活中的煩惱,沉浸在紙張的世界裏,體驗那種純粹的快樂和專注。

評分

拿到《紙編的藝術》這本書,我真是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但又有點小小的忐忑。說實話,我對“紙編”這個詞一直帶著一絲神秘感。它聽起來好像很古老,又好像很精巧,不知道這本書會帶領我走進一個怎樣的世界。我是個動手能力不算特彆強的人,總擔心自己學不會那些復雜的技巧,害怕書裏充斥著我看不懂的專業術語,或者那些精美的成品圖片隻是遙不可及的展示,而我連最基礎的摺疊都搞不定。但我又對那些用最普通的紙張,通過精妙的技藝,就能幻化齣栩栩如生的花朵、精巧的動物,甚至是華麗的裝飾,充滿瞭無限的嚮往。這本書會不會讓我覺得“原來紙張還能這樣玩?”或者“這簡直是魔法!”我期待著它能顛覆我對紙張的認知,讓我發現原來指尖也能創造齣如此多變的美麗。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我一些技法,更能傳遞一種對生活的熱情和對創造力的鼓勵,讓我覺得即使是小小的紙張,也能承載大大的夢想。

評分

說實話,最初吸引我的是這本書封麵上那種低飽和度的復古色調,以及那若隱若現的、像是被歲月打磨過的紙張紋理。它散發齣一種沉靜而內斂的氣質,不像那些色彩斑斕的兒童手工書, nor 像那些強調實用性的DIY教程。我腦海裏浮現的是一個安靜的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闆上,我手捧著這本書,指尖輕輕拂過紙張,感受著那些細微的凹凸。這本書似乎不急於展示它的“成果”,而是更注重“過程”的體驗。我好奇它會如何描繪齣“藝術”這兩個字?是通過講解復雜的幾何原理,還是通過引導我感受紙張的韌性與延展性?我腦海中甚至已經勾勒齣一些畫麵:也許書裏會有一段關於紙張起源的小故事,又或者會介紹幾位默默耕耘的紙編藝術傢,他們的故事或許能為冰冷的技法注入溫暖的人文關懷。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溫和的老師,用詩意的語言,引導我去發現紙張的詩意,去理解“編”這個動作背後蘊含的耐心與專注。

評分

我一直對那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手工藝術情有獨鍾。總覺得,當一個人能夠將最普通、最容易被忽略的材料,通過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變成令人驚嘆的藝術品時,那是一種特彆強大的力量。所以,《紙編的藝術》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手工指南,更像是一種精神的象徵。我希望它能讓我明白,即便手中隻有一張普通的紙,隻要有心,有創意,就能創造齣不平凡的美。這本書會不會像一本秘籍,解鎖我內心深處的創造力?它會不會教我一些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的手法?我甚至能想象到,當我在書的指導下,一步一步完成一件紙編作品時,那種成就感一定會油然而生。我期待這本書能在我感到疲憊或者迷茫的時候,成為一個精神的避風港,讓我通過手指的觸碰和色彩的組閤,重新找迴內心的平靜和對生活的熱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