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古琴曲分析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王震亚 |
| 出版社: |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810961219 |
| 出版年份: | 2005年11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158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22元 |
| 实际重量: | 0.222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序
小型琴曲分析
一、良宵引(夏一峰传谱)
二、韦编三绝(乐瑛传谱)
三、春晓吟(管平湖传谱)
四、四大景(管平湖传谱)
中型琴曲分析
一、忆故人(吴景略传谱)
二、平沙落雁(管平湖、张子谦、郭同甫、沈草农、向笙阶、俞伯荪传谱)
三、流水(管平湖、顾梅羹、詹澄秋传谱)
四、渔樵问答(吴景略传谱)
五、梅花三弄(张子谦、吴景略传谱)
大型琴曲分析
一、欸乃(管平湖传谱)
二、潇湘水云(吴景略传谱)
三、广陵散(管平湖传谱)
后序
一、不对称的意念
二、琴曲的调与试调式
三、琴曲的曲调
四、琴曲的多声因素
五、临界与瓶颈
结语
参考书目
琴家对琴曲大小的界限原无明确划分。现将12首琴曲分为大中小三类,便于依次研究。由三个分段组成的琴曲最小,数量较多,省其每一个组成部分只含一个分段,琴曲的种种构成要素都在萌芽状态,是结构最简单的小曲。由六个分段组成的琴曲,琴曲体制已较完备,乐曲规模大了一些。其组成部分组成的琴曲,琴曲体制已较完备,乐曲规模大了一些。其组成部分中已包含多个分段,各部分的功能更清晰,整体结构较复杂,全曲中常包含不同的意念。具有此种特点的琴曲数目较多。由18个分段组成的琴曲,开始进入大型曲的范畴。组成乐曲的各个部分中的乐思有较多开展,包含的分段较多。
我是一个半路出家的琴人,之前学琴时总感觉自己像是依葫芦画瓢,对曲目的情感表达总是抓不住那个“神韵”。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我的理论短板。它不是那种枯燥的乐理堆砌,而是将深奥的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对具体曲目的解析之中。比如,在讲解某段“绰注”的运用时,作者不仅仅告诉你怎么做,还非常生动地描绘了在特定历史时期,琴人可能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设计这个指法的,这种“情景再现式”的教学方法,让我瞬间与曲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它真正做到了“以曲说理,以理证曲”。我惊喜地发现,当我带着这种理解再去弹奏时,我的指尖仿佛都带上了温度,不再是机械的运动。对于那些希望快速提升演奏深度,摆脱“匠气”的爱好者们,这本书绝对是一剂良方。它重塑了我对“意在言外”的理解。
评分从收藏价值和资料的完整性来看,这本书的含金量毋庸置疑。我特别欣赏它在史料考证方面所下的功夫。它不仅提供了当代公认的演奏版本,还常常会引用一些鲜为人知的老版本或者不同流派对同一首曲目的处理差异,并进行对比分析。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教材范畴,更像是一部具有研究价值的参考工具书。对于做田野调查或者撰写乐曲赏析文章的人来说,里面的注释和引文都显得格外可靠和精准。我记得有一次为了一个模糊的“徽位记号”而困扰许久,翻阅此书后,找到了一个非常可靠的解释来源,让人倍感踏实。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如何弹”,更是“为什么这样弹”的深刻根源,这种对传统溯源的坚持,是现代出版物中难得一见的品质。
评分说实在的,市面上很多教材的字体和纸张质量,用几次就磨损得很厉害,让人不忍深究。但这部作品的印刷质量简直令人赞叹。无论是纸张的厚度、油墨的色彩饱和度,还是铜版纸上高清晰度乐谱的呈现,都体现了出版社的匠心。尤其是那些细节的标注,例如力度记号、呼吸提示,在放大后依然清晰锐利,这对于我这种老花眼的用户来说,简直是福音。在长时间的阅读和练习过程中,它都没有出现墨迹晕染或者纸张泛黄的情况,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的选材和装订。这种对物质载体的尊重,间接反映了对所载文化内容的珍视。捧着它,就仿佛捧着一件艺术品,每次翻阅都是一种享受,它让枯燥的研习过程变得充满了仪式感和愉悦感。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学术性要求比较高的学习者,很多市面上的古琴资料往往流于表面,讲些泛泛而谈的审美体验,真正触及到核心技法和历史脉络的凤毛麟角。然而,这本册子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的分析角度非常犀利,从音律学的角度剖析了特定调式在不同乐段中的情绪转换,这一点对于想要进行专业演奏或理论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看似微小的处理细节,比如某些“徽位”的虚实处理,对“散音”的力度控制,这些往往是决定一曲是否“入魂”的关键。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对照自己的演奏,猛然间领悟到过去一直模棱两可的地方,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实在太棒了。它要求你不仅仅是用手去弹奏,更要用脑去理解每一个音符背后的逻辑和历史语境。这是一部需要“啃”下去的书,但回报是巨大的,它让你从一个“会弹琴的人”蜕变为一个“懂琴的演奏者”。
评分这部曲集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对于那些渴望深入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精髓的琴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拿起它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装帧设计,那种典雅古朴的气韵,仿佛能让人一下子就沉浸到古琴的悠远意境之中。书中的排版清晰明了,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指法说明都标注得十分详尽,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掌握要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曲谱,更像是一本带着演奏者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向导。它没有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腔调,而是充满了对音乐家心境的细腻捕捉,引导你去体会“流水”的磅礴、“高山”的巍峨,以及那些隐藏在慢板中的深沉思绪。每次练习完一首曲子,合上书本,总感觉自己的内心也经历了一场洗礼,对琴声的理解又增进了一层。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文化自信和对传统艺术的尊重,是其他许多教材望尘莫及的。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古琴艺术抱有敬畏之心,并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的同道中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