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消逝中的上海弄堂
定价:68.00元
售价:49.6元,便宜18.4元,折扣72
作者:秦俊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79054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记载了作者四年来穿梭于上海弄堂的拍摄创作,作为一个摄影人,对于这段历史,对于记载上海历史的弄堂在不经意中的消失,他为之惋惜。唯有手中的快门可以记录下上海弄堂的这一历史性的变化过程。城市改造是城市进步的象征,然而怀旧则是人的本性。
内容提要
本书为作者的一本个人摄影作品集,也是作者记录上海老弄堂这一百姓身边题材的俊雅图文书。书中除收入作者多年以来深入上海生活拍摄的大量消逝中的上海弄堂珍贵图片,还有感而发地撰写了《镜头中的弄堂万象》、《弄堂里的万国旗》、《尴尬的亭子间》、《弄堂口的店》、《远去的石库门》等饶有趣味的十二个章节文字。全书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是一部历史感厚重的纪实摄影图书。
目录
目 录
05 序
18 一、概说
32 二、镜头中的弄堂万象
52 三、弄堂里的万国旗
62 四、上海人家传家宝——马桶
70 五、尴尬的亭子间
78 六、灶披间内是非多
96 七、弄堂口的店
92 八、远去的石库门
104 九、弄堂改造的成功之作
134 十、消逝中的上海弄堂
146 十一、后记
作者介绍
秦俊,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首席代表,20世纪90年始学习摄影,2000年以后开始进行摄影创作。作品曾发表于《中国摄影》杂志《大众摄影》杂志《人民摄影》《扬子晚报》等报刊,部分摄影作品收录于《中国摄影年鉴》。其本人曾编著摄影图书《走进西递》(2006)和《徽州老宅》(2012)。
文摘
序言
《消逝中的上海弄堂》这个书名,像一首低沉的挽歌,勾起了我对上海过往的无限遐想。秦俊,这个作者的名字,我或许会在阅读后深深记住。9787517905486,这个ISBN,让我知道有一扇门可以通往那个充满回忆的上海。我猜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照片的堆砌,或者历史事件的梳理。它更可能是一种情怀的抒发,一种对城市变迁的深刻反思。弄堂,是上海独特的产物,它孕育了独特的社群文化,也见证了上海的近代史。当我想到“消逝”,我想到的是那些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曾经熟悉的砖瓦房、石库门逐渐被推倒。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讲述作者与弄堂的故事。也许是童年的记忆,也许是长大后的探访。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宏大的城市变迁叙事中。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老相册,翻开一页就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剪影?它是否会引发我们对当下城市发展的思考?那些被抹去的痕迹,是否还能在文字中找到它们的灵魂?
评分第一眼看到《消逝中的上海弄堂》,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曾经熟悉又仿佛已经远去的景象。秦俊这个名字,虽然我之前并不熟悉,但联想到“上海弄堂”,便勾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地域风情。9787517905486 这个ISBN号码,则是一个确切的标记,代表着这本书的存在,承载着作者想要讲述的故事。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很可能不是那种快节奏的都市小说,也不是空洞的理论探讨,而是更偏向于一种温情的回溯,一种对逝去时光的追怀。也许,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弄堂里的人物百态,那些在狭窄空间里发生的喜怒哀乐,那些邻里之间的温情与摩擦,那些时光流转下,弄堂本身发生的变化。我期待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理解弄堂文化在上海历史中的地位,以及它为何会“消逝”。或许,这本书会带我走进那些曾经鲜活的市井生活,感受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也让我思考,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那种怀旧的情绪,对于身处异乡或者已经习惯了高楼林立的都市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吸引。
评分《消逝中的上海弄堂》——这个书名本身就自带一种诗意和历史的重量,仿佛一曲低吟浅唱的往事。秦俊,这个名字,让我对作者的身份和创作背景产生了好奇。9787517905486,这个ISBN,是通往书中世界的门票。我倾向于认为,这本书会以一种散文诗般的笔触,去描绘那些已经远去或正在远去的上海弄堂。它可能不是简单的历史记录,而是将个人的情感、对城市的体悟融入其中。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消逝”的,是物理空间的消失,还是生活方式和人情味的淡漠?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弄堂独特的空间美学,以及在这些有限的空间里,上海人如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本书,或许会成为一本“怀旧地图”,带领读者去探寻那些曾经充满生机却如今已面目全非的街巷。它可能会引发我们对城市更新的思考,以及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留住城市独特的文化肌理和人文温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唤醒我内心深处对故乡、对过往的眷恋。
评分“消逝中的上海弄堂”——光是听到这个名字,我的心头便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秦俊,这个名字,我希望它能成为连接我与那些旧日时光的纽带。9787517905486,这个编码,让我相信这本书的真实存在,是作者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推测,这本书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一段充满温度的旅程,一段关于上海弄堂的深度漫游。作者可能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访谈,捕捉弄堂中最鲜活的生命力。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弄堂里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朴素的生活,他们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与弄堂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我也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弄堂的建筑特色,那些独特的石库门,那些爬满藤蔓的老墙,那些狭窄却充满生活气息的巷道。这本书,或许是一次对上海城市记忆的抢救,是对那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的记录。它可能会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城市,思考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正在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
评分翻阅《消逝中的上海弄堂》,我首先被书名中“消逝”二字所触动。这不仅仅是指物理空间的改变,更是指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的逐渐淡出。秦俊,这位作者,想必对上海的弄堂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9787517905486 这个书号,是连接读者与这本书的桥梁,我相信它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图文资料,或许还有作者亲身的经历和观察。我猜想,作者可能不是简单地罗列弄堂的历史变迁,而是更注重挖掘弄堂背后的人文故事。比如,那些曾经居住在弄堂里的普通人家,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梦想与失落。弄堂,作为上海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和市井生活。它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寄托。我好奇作者如何用文字去“留住”那些正在或已经消逝的弄堂,如何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细节,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看见”那些被拆除的房屋,听到那些嘈杂的市井声音,闻到那些烟火气。这本书,或许是对上海一种深情的告别,也是一次对城市记忆的梳理和保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