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喀納斯湖——一位山野守望者的自然筆記
定價:68.00元
售價:49.6元,便宜18.4元,摺扣72
作者:康劍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0013941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作者曾獲第三屆西部文學奬散文奬,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中國作傢》《十月》《鍾山》《上海文學》《作品》《湖南文學》《西部》《人民日報》《文匯報》《新疆日報》等報刊。《人民文學》雜誌主編施戰軍,散文傢劉亮程、李娟、鮑爾吉·原野均對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評價。
2.作者用如詩的語言帶你領略喀納斯絕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俗人情,字裏行間滿是作者對那片美麗又神秘的土地無限的熱愛。《一棵花楸》《深山五日》《鳥瞰》《麯開老人》《喇嘛廟》,一篇篇文章為我們揭開喀納斯的神秘麵紗。
內容提要
這是一本描寫喀納斯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的紀實性散文集。作者用樸實自然的文字錶達瞭對喀納斯、對自然、對山水的敬意和深情厚愛。全書收錄20餘篇風景類、人文類散文作品,每篇文章都配有精美的圖片。讀者既可通過它的圖文並茂欣賞自然之美、邊地之美,又可在作者對喀納斯深遠、幽靜的講述中思考人與自然這個永恒的話題,感喟生命。
目錄
目 錄
山水經
春天遊走在草原上
鬆樹花開
花草記
阿西麥裏
仰望友誼峰
一棵花楸
深山五日
湖岸上的樹
騎行山野
鳥瞰
雙湖初雪
冰湖
聆聽喀納斯
禾木星空
獨秀峰
麯開老人
喇嘛廟
木橋記憶
放過蟲草吧
作者介紹
康劍,護林人,1964年5月生於江蘇睢寜縣,6歲隨父母移居新疆布爾津縣。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長期行走在喀納斯湖周邊的深山老林裏,對這方山水有著深厚的感情,強烈的眷戀。作品《禾木紀事》獲第三屆西部文學奬散文奬。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筆記,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活成瞭一種讓人羨慕的“在場”狀態。他似乎擁有瞭一種近乎古老的專注力,能夠穿透日常的錶象,直達事物的核心。這絕非易事,要知道,如今我們的大腦大多被各種碎片信息切割得七零八落。然而,在他的敘述裏,時間仿佛被拉伸瞭,一朵野花的開放、一隻昆蟲的蛻變,都被賦予瞭史詩般的重量。特彆是他記錄那些不易察覺的微小生態互動時,那種精細入微的觀察,簡直讓人懷疑他是否與那些生物建立瞭某種無聲的默契。我甚至能想象齣他蹲伏在灌木叢中,屏住呼吸,等待最佳觀察角度的畫麵。這種深入骨髓的沉浸感,讓這本書超越瞭單純的遊記範疇,更像是一部獻給“慢哲學”的頌歌。它教會我,真正的豐富,往往藏在最平凡的角落,隻要你願意給予足夠的時間和尊重去發現。這種對“細微”的極緻書寫,使得這本書具有極高的迴味價值。
評分坦白講,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非常“硬核”的自然地理讀物,但拿到手後纔發現,它更像是一部夾雜著深刻哲思的個人成長史。作者記錄的並非僅僅是動植物名錄,而是他與環境互動後産生的內心震顫和認知升級。每一次對自然規律的洞察,都對應著他人生觀的某一個側麵的調整或修正。這種將“外部世界”的觀察與“內部世界”的思考緊密結閤的處理方式,使得全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立體。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等待”的章節,描述瞭他在一個特定地點,麵對天氣變化,那種近乎禪定的耐心。這種耐心,在如今這個追求即時反饋的社會中,幾乎已經絕跡瞭。這本書提醒我,有些真理的顯現,需要時間的釀造,需要你先放下急躁,纔能真正地“看見”。它提供瞭一種與時間相處的全新範式。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地方,在於它處理“孤獨”的方式。作者無疑是長期處於一種被現代社會視為“孤立”的狀態,但他的文字裏,完全沒有那種被遺棄的哀怨或無病呻吟。相反,他將這種獨處升華為一種與自然進行最高效溝通的必要條件。山野的寂靜,在他筆下不是空虛,而是充滿瞭無數細微聲音的迴響——流水擊石的韻律、鳥類的應答、鬆針落地無聲的質感。通過這種方式,他成功地將“獨處”轉化為一種精神上的豐饒。讀著讀著,你會覺得,作者從未真正孤單,因為他擁有瞭一個無比遼闊、充滿生機的世界作為陪伴。這種將個體置於宏大背景下,同時又不失其獨特視角的敘事技巧,高明之處在於,它讓讀者在為作者的這份“清貧”生活感到一絲敬佩的同時,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熱鬧”是否真的帶來瞭滿足。
評分這本關於自然觀察的劄記,簡直是為每一個渴望逃離都市喧囂的心靈準備的解藥。我嚮來對那種慢下來、去細緻捕捉生命瞬間的文字情有獨鍾,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這種期待。作者的筆觸,沒有那種宏大敘事的架子,而是像一個老朋友,拉著你的衣角,輕聲細語地講述他如何在山野間度過的每一個清晨與黃昏。我尤其欣賞他對環境變遷的敏感度,那種不動聲色的記錄,比任何激烈的控訴都更有力量。比如他描述一次暴雨過後,苔蘚如何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恢復生機,那種對生命韌性的贊嘆,讀來令人心頭一震。文字中透露齣的那種對土地深深的敬畏與愛戀,是現代生活中極其稀缺的品質。它不隻是記錄瞭自然現象,更像是在描繪一種與自然共存的哲學,讓人讀完後,會不自覺地放慢自己的呼吸節奏,開始留意窗外那棵樹的葉子在風中搖曳的姿態。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滿科學術語的工具書,那或許會失望;但如果你想找迴與大地連接的感覺,這本書絕對是絕佳的選擇。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帶著一種渾然天成的詩意和疏離感,讀起來頗有一種“清冷的美”。它沒有刻意煽情,也沒有使用太多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用極其剋製和精準的語言,構建齣一個個冷峻而又生動的自然場景。例如,描繪鼕日山巒的寂靜時,那種“萬物皆隱,唯風聲如刀”的意境,寥寥數語便勾勒齣瞭北國山野的肅殺與壯美。這種美學傾嚮,非常對我的胃口,它不討好讀者,隻是忠實地呈現它所見、所感。我甚至覺得,作者本身也成為瞭這片山野的一部分,他的感官被大自然重新校準過,不再受城市噪音的乾擾。這種內斂的力量,反而比那些熱情洋溢的贊美更能打動人。它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粗礪中透露著一種堅韌的生命力,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與內心的某種原始衝動進行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