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喀纳斯湖——一位山野守望者的自然笔记
定价:68.00元
售价:49.6元,便宜18.4元,折扣72
作者:康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001394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作者曾获第三届西部文学奖散文奖,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钟山》《上海文学》《作品》《湖南文学》《西部》《人民日报》《文汇报》《新疆日报》等报刊。《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散文家刘亮程、李娟、鲍尔吉·原野均对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评价。
2.作者用如诗的语言带你领略喀纳斯绝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俗人情,字里行间满是作者对那片美丽又神秘的土地无限的热爱。《一棵花楸》《深山五日》《鸟瞰》《曲开老人》《喇嘛庙》,一篇篇文章为我们揭开喀纳斯的神秘面纱。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描写喀纳斯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纪实性散文集。作者用朴实自然的文字表达了对喀纳斯、对自然、对山水的敬意和深情厚爱。全书收录20余篇风景类、人文类散文作品,每篇文章都配有精美的图片。读者既可通过它的图文并茂欣赏自然之美、边地之美,又可在作者对喀纳斯深远、幽静的讲述中思考人与自然这个永恒的话题,感喟生命。
目录
目 录
山水经
春天游走在草原上
松树花开
花草记
阿西麦里
仰望友谊峰
一棵花楸
深山五日
湖岸上的树
骑行山野
鸟瞰
双湖初雪
冰湖
聆听喀纳斯
禾木星空
独秀峰
曲开老人
喇嘛庙
木桥记忆
放过虫草吧
作者介绍
康剑,护林人,1964年5月生于江苏睢宁县,6岁随父母移居新疆布尔津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期行走在喀纳斯湖周边的深山老林里,对这方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强烈的眷恋。作品《禾木纪事》获第三届西部文学奖散文奖。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笔记,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活成了一种让人羡慕的“在场”状态。他似乎拥有了一种近乎古老的专注力,能够穿透日常的表象,直达事物的核心。这绝非易事,要知道,如今我们的大脑大多被各种碎片信息切割得七零八落。然而,在他的叙述里,时间仿佛被拉伸了,一朵野花的开放、一只昆虫的蜕变,都被赋予了史诗般的重量。特别是他记录那些不易察觉的微小生态互动时,那种精细入微的观察,简直让人怀疑他是否与那些生物建立了某种无声的默契。我甚至能想象出他蹲伏在灌木丛中,屏住呼吸,等待最佳观察角度的画面。这种深入骨髓的沉浸感,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游记范畴,更像是一部献给“慢哲学”的颂歌。它教会我,真正的丰富,往往藏在最平凡的角落,只要你愿意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尊重去发现。这种对“细微”的极致书写,使得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回味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带着一种浑然天成的诗意和疏离感,读起来颇有一种“清冷的美”。它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使用太多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极其克制和精准的语言,构建出一个个冷峻而又生动的自然场景。例如,描绘冬日山峦的寂静时,那种“万物皆隐,唯风声如刀”的意境,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北国山野的肃杀与壮美。这种美学倾向,非常对我的胃口,它不讨好读者,只是忠实地呈现它所见、所感。我甚至觉得,作者本身也成为了这片山野的一部分,他的感官被大自然重新校准过,不再受城市噪音的干扰。这种内敛的力量,反而比那些热情洋溢的赞美更能打动人。它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粗砺中透露着一种坚韧的生命力,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与内心的某种原始冲动进行对话。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处理“孤独”的方式。作者无疑是长期处于一种被现代社会视为“孤立”的状态,但他的文字里,完全没有那种被遗弃的哀怨或无病呻吟。相反,他将这种独处升华为一种与自然进行最高效沟通的必要条件。山野的寂静,在他笔下不是空虚,而是充满了无数细微声音的回响——流水击石的韵律、鸟类的应答、松针落地无声的质感。通过这种方式,他成功地将“独处”转化为一种精神上的丰饶。读着读着,你会觉得,作者从未真正孤单,因为他拥有了一个无比辽阔、充满生机的世界作为陪伴。这种将个体置于宏大背景下,同时又不失其独特视角的叙事技巧,高明之处在于,它让读者在为作者的这份“清贫”生活感到一丝敬佩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热闹”是否真的带来了满足。
评分坦白讲,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非常“硬核”的自然地理读物,但拿到手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夹杂着深刻哲思的个人成长史。作者记录的并非仅仅是动植物名录,而是他与环境互动后产生的内心震颤和认知升级。每一次对自然规律的洞察,都对应着他人生观的某一个侧面的调整或修正。这种将“外部世界”的观察与“内部世界”的思考紧密结合的处理方式,使得全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立体。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等待”的章节,描述了他在一个特定地点,面对天气变化,那种近乎禅定的耐心。这种耐心,在如今这个追求即时反馈的社会中,几乎已经绝迹了。这本书提醒我,有些真理的显现,需要时间的酿造,需要你先放下急躁,才能真正地“看见”。它提供了一种与时间相处的全新范式。
评分这本关于自然观察的札记,简直是为每一个渴望逃离都市喧嚣的心灵准备的解药。我向来对那种慢下来、去细致捕捉生命瞬间的文字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这种期待。作者的笔触,没有那种宏大叙事的架子,而是像一个老朋友,拉着你的衣角,轻声细语地讲述他如何在山野间度过的每一个清晨与黄昏。我尤其欣赏他对环境变迁的敏感度,那种不动声色的记录,比任何激烈的控诉都更有力量。比如他描述一次暴雨过后,苔藓如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生机,那种对生命韧性的赞叹,读来令人心头一震。文字中透露出的那种对土地深深的敬畏与爱恋,是现代生活中极其稀缺的品质。它不只是记录了自然现象,更像是在描绘一种与自然共存的哲学,让人读完后,会不自觉地放慢自己的呼吸节奏,开始留意窗外那棵树的叶子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满科学术语的工具书,那或许会失望;但如果你想找回与大地连接的感觉,这本书绝对是绝佳的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