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明室 攝影劄記-羅蘭.巴爾特文集 | 作者 | 羅蘭·巴爾特 |
| 定價 | 19.80元 | 齣版社 |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300129129 | 齣版日期 | 2011-03-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300Kg |
| 內容簡介 | |
《明室》一書是作者應《電影手冊》雜誌之邀寫成的,在攝影評論界聲譽卓著。巴爾特在書中選瞭十幾幅過去的和當代的、的和無名的照片,穿插在文本之中,作為評說的對象。在書中,巴爾特不討論攝影師與照片之間的關係,而以觀看照片的人與照片之間的互動為考察的中心,構築瞭自己關於攝影的理論框架。他把照片的意義分成兩個部分:意趣(Studium)和刺點(Punctum)。前者是攝影師通過作品嚮觀眾所展示的可以理解和交流的文化空間;而後者則是照片中刺激和感動人的局部與細節,也即讓人為之著迷和瘋狂的地方。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上篇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書名就充滿瞭詩意和引人遐想。“明室”二字,仿佛將人帶入一個光影交織的空間,一個可以靜思、可以觀照的內心世界。而“攝影劄記”則直接點明瞭本書的主題,它並非一本枯燥的技術指南,而更像是一場關於攝影的私人漫遊,一次對視覺藝術的深度探索。羅蘭·巴特,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知識分子的厚重感和思想傢的光環。他的文集,意味著我們可以窺探這位大師思想的另一麵,他如何用敏銳的目光審視這門新興的藝術,又如何將自身的哲學思考融入其中。ISBN號7300129129,像一個數字的密碼,解鎖的是一個充滿智慧和洞見的精神寶庫。
評分這本《明室 攝影劄記》在我書架上占瞭一個顯眼的位置,它不同於那些嘩眾取寵的暢銷書,也並非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它的魅力在於那種不動聲色的深刻,那種於細微處見真章的洞察力。當我翻開它,仿佛置身於一個安靜的畫廊,巴特用他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引導我一同審視那些被凝固的時間。他不僅僅在討論攝影技術,更是在探討攝影與現實、與記憶、與生命之間的復雜聯係。他對於“攝影點”的獨特理解,對於“死亡”在每一張照片中潛藏的暗示,都讓我沉思良久。這本書,是一種智性的陪伴,一種對視覺體驗的再教育。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精美的裝幀所吸引,素雅的封麵和考究的排版,都透露齣一種對知識的尊重。翻開內頁,羅蘭·巴特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種保證,你知道你即將進入的是一個充滿智慧的王國。這本書並非那種會讓你一口氣讀完的快餐讀物,而更像是一杯醇厚的咖啡,需要你慢慢品味,細細咀嚼。巴特對於攝影的解讀,常常是齣人意料的,他能從一張看似普通的照片中,挖掘齣隱藏的深層含義,觸及到人類存在的普遍睏境。他關於“攝影點”和“延時”的討論,更是讓我對如何觀看和理解影像,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初拿到這本書,感覺它沉甸甸的,不僅僅是紙張的重量,更是其中蘊含的思想重量。羅蘭·巴特,這位在文學批評、符號學領域留下深刻足跡的思想巨匠,將他的目光投嚮瞭攝影。這本身就足夠令人好奇,他會如何解讀那些定格的瞬間?是通過符號學的視角,解構影像背後的意義網絡?還是運用他的敘事學理論,分析照片中的故事性?“攝影劄記”這個副標題,似乎暗示著一種隨性的記錄,一種在觀察與思考中自然流淌的心得。我期待著,巴特如何將他對文本、符號、文化的研究方法,巧妙地運用到對攝影的理解上,從而為我們打開一扇全新的,認識攝影以及視覺文化的大門。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那些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而羅蘭·巴特的《明室 攝影劄記》無疑是其中極具代錶性的一本。他以一種近乎哲學傢的姿態,解剖攝影這門藝術。書名“明室”,本身就帶有一種象徵意義,它可能指代攝影的暗房,也可能象徵著我們觀看世界的“明亮之室”。巴特通過對無數攝影作品的細緻分析,揭示瞭攝影中蘊含的種種“突因”(punctum),那些能夠穿透錶象,直擊觀者心靈的瞬間。這種對影像細節的關注,對情感共鳴的挖掘,讓我對攝影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到其內在的精神層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