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明室 摄影札记-罗兰.巴尔特文集 | 作者 | 罗兰·巴尔特 |
| 定价 | 19.80元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0129129 | 出版日期 | 2011-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300Kg |
| 内容简介 | |
《明室》一书是作者应《电影手册》杂志之邀写成的,在摄影评论界声誉卓著。巴尔特在书中选了十几幅过去的和当代的、的和无名的照片,穿插在文本之中,作为评说的对象。在书中,巴尔特不讨论摄影师与照片之间的关系,而以观看照片的人与照片之间的互动为考察的中心,构筑了自己关于摄影的理论框架。他把照片的意义分成两个部分:意趣(Studium)和刺点(Punctum)。前者是摄影师通过作品向观众所展示的可以理解和交流的文化空间;而后者则是照片中刺激和感动人的局部与细节,也即让人为之着迷和疯狂的地方。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上篇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初拿到这本书,感觉它沉甸甸的,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其中蕴含的思想重量。罗兰·巴特,这位在文学批评、符号学领域留下深刻足迹的思想巨匠,将他的目光投向了摄影。这本身就足够令人好奇,他会如何解读那些定格的瞬间?是通过符号学的视角,解构影像背后的意义网络?还是运用他的叙事学理论,分析照片中的故事性?“摄影札记”这个副标题,似乎暗示着一种随性的记录,一种在观察与思考中自然流淌的心得。我期待着,巴特如何将他对文本、符号、文化的研究方法,巧妙地运用到对摄影的理解上,从而为我们打开一扇全新的,认识摄影以及视觉文化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充满了诗意和引人遐想。“明室”二字,仿佛将人带入一个光影交织的空间,一个可以静思、可以观照的内心世界。而“摄影札记”则直接点明了本书的主题,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指南,而更像是一场关于摄影的私人漫游,一次对视觉艺术的深度探索。罗兰·巴特,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的厚重感和思想家的光环。他的文集,意味着我们可以窥探这位大师思想的另一面,他如何用敏锐的目光审视这门新兴的艺术,又如何将自身的哲学思考融入其中。ISBN号7300129129,像一个数字的密码,解锁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洞见的精神宝库。
评分这本《明室 摄影札记》在我书架上占了一个显眼的位置,它不同于那些哗众取宠的畅销书,也并非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它的魅力在于那种不动声色的深刻,那种于细微处见真章的洞察力。当我翻开它,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画廊,巴特用他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引导我一同审视那些被凝固的时间。他不仅仅在讨论摄影技术,更是在探讨摄影与现实、与记忆、与生命之间的复杂联系。他对于“摄影点”的独特理解,对于“死亡”在每一张照片中潜藏的暗示,都让我沉思良久。这本书,是一种智性的陪伴,一种对视觉体验的再教育。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精美的装帧所吸引,素雅的封面和考究的排版,都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翻开内页,罗兰·巴特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保证,你知道你即将进入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王国。这本书并非那种会让你一口气读完的快餐读物,而更像是一杯醇厚的咖啡,需要你慢慢品味,细细咀嚼。巴特对于摄影的解读,常常是出人意料的,他能从一张看似普通的照片中,挖掘出隐藏的深层含义,触及到人类存在的普遍困境。他关于“摄影点”和“延时”的讨论,更是让我对如何观看和理解影像,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而罗兰·巴特的《明室 摄影札记》无疑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本。他以一种近乎哲学家的姿态,解剖摄影这门艺术。书名“明室”,本身就带有一种象征意义,它可能指代摄影的暗房,也可能象征着我们观看世界的“明亮之室”。巴特通过对无数摄影作品的细致分析,揭示了摄影中蕴含的种种“突因”(punctum),那些能够穿透表象,直击观者心灵的瞬间。这种对影像细节的关注,对情感共鸣的挖掘,让我对摄影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其内在的精神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