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水墨山水画法解析
定价:36.00元
售价:26.3元,便宜9.7元,折扣73
作者:熊纬书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322881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熊纬书的山水意象概言之有四:一是苍茫,二是浑厚,三是朴质,四是自然。有此四者,而淳古得焉。其实,这种外粗服内朴厚之中国画,当世已鲜睹矣!缘今人已不朴厚不自然不诚笃矣。故我以为在当代艺坛,熊纬书之山水可自立一品,因其未落时尚之中也。若非参透中国文化玄机者,不足与语黄宾虹。亦不足与语熊纬书。熊纬书之名声固不能与黄宾虹相并论,然而,熊纬书之山水,置诸当代山水中,真大方家数,真真实者言,其微苍惨淡,其淋漓兴会,其纯粹自如,足令时人愧赦。因此之故,鄙人愿为之介,以推诸世人眼前,供同好雅玩,以排时风浊气。“却道:天凉好个秋”也!
熊纬书,号卷庵,别署大别山人、高江急峡歌者、水火小室主人、放之等。1913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熊宾是慈禧寿辰恩科进士。他自幼就在祖父和父亲的指导下研读古今典籍,经史子集、释老歧黄,无不涉猎。稍长,又拜画家黄伯芗、徐操为师,学习国画和书法。拜诗人赵元成为师,学习格律诗。,熊纬书文史哲艺无不涉猎,晚年书法功力深厚,以锥画沙,印印泥笔法入画,山水笔力苍劲朴厚,以浅绛为宗,有遗贤古风。熊纬书的山水画苍茫浑朴,若文人魂归家山故里。2002年,熊纬书以耄耋高龄病逝于南京,有《卷庵诗文》、《熊纬书书画集》、《沉雄浑朴——熊纬书百福精品画集》行世。
《水墨山水画法解析》这本书,让我对“留白”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我总觉得留白只是为了画面不至于太满,但这本书却让我明白了,留白更是画面中的“气韵”所在,是给予观者无限想象空间的关键。书中对不同留白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比如如何通过适当的空白来表现云雾缭绕、烟波浩渺的意境,又如何用留白来烘托主体物,使其更加醒目。这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哲学。我曾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范例来练习,发现在构图时主动预留空白,画面立刻就有了呼吸感,不再是死板的堆砌。这种“少即是多”的东方美学智慧,通过这本书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让我更加热爱水墨山水的含蓄与隽永。
评分我一直以为,学习水墨山水画,无非就是掌握几种皴法,学会勾勒山石,点染树木,但当我真正开始深入了解时,才发现其中的学问远比我想象的要深邃。这本《水墨山水画法解析》,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画师,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画”,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何这样画”。从构图的讲究,到墨色的变化,再到意境的营造,每一个环节都剖析得鞭辟入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意”的强调,如何通过笔墨的挥洒,传达出画家的情感与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复制自然。这是一种超越技法的境界,是水墨山水画的灵魂所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画室,听着老师讲解古人的智慧,感受着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艺术精神,这让我对水墨山水画的理解又进了一层。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水墨山水画法解析》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想着不过是市面上常见的技法书籍罢了。但翻阅几页后,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特别,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艺术家的灵性和感染力。它用一种非常诗意化的语言,描述着山水的形态,描绘着笔墨的律动,让我仿佛在读一首关于山水的诗。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画面感,引人遐想。我甚至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作画时的心境,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畅快淋漓。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法解析,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感受和表达自然的哲学读物,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评分初翻开这本《水墨山水画法解析》,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其精美的装帧和纸张的质感,仿佛手中捧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封面上的那幅引首的山水画,笔墨淋漓,意境悠远,瞬间就将我带入了一个宁静致远的古典世界。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情有独钟,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无法窥探其真正的奥妙。这本厚实的画册,每一页都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即使不翻阅具体内容,单是这视觉上的享受,就足以让人心生欢喜。我尤其喜欢它所营造的那种沉静、内敛的氛围,仿佛能听到松涛阵阵,感受到山间的清风拂面。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艺术的敬意和对传统的尊重,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设想,翻阅的过程中,一定能感受到一种精神的洗礼,一种对自然、对美的全新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山水画风格的梳理。我之前对不同画派的区分一直比较模糊,总觉得大同小异。但《水墨山水画法解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深入浅出的文字,清晰地勾勒出了宋、元、明、清等不同朝代,以及南北方山水画不同的审美取向和表现手法。我能感受到北方山水的雄浑壮阔,也能体会到南方山水的清秀温润。书中对那些经典的山水画作进行了细致的品读,让我得以窥见古人的匠心独运。这种宏观的梳理与微观的解析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中国山水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