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女性苏菲研究 9787566012357

初期女性苏菲研究 978756601235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苏菲主义
  • 女性主义
  • 伊斯兰教
  • 历史
  • 宗教研究
  • 神秘主义
  • 文化研究
  • 女性研究
  • 中世纪
  • 阿拉伯世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012357
商品编码:2963206110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初期女性苏菲研究

定价:48.00元

售价:35.0元,便宜13.0元,折扣72

作者: 拉基亚·艾拉汝伊·科奈尔;马仲荣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660123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初期女性苏菲研究》被西方学术界誉为“揭示女性灵智的珍宝”。在西方对穆斯林妇女的认识已经被一种抽象化和刻板形象主宰了的时候,《初期苏菲女性研究》为当代女性主义主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穆斯林妇女研究的宝藏。《女苏菲潜修者记》原作约成书于公元9世纪,但原稿在20世纪90年代才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被偶然发现。2005年,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拉基亚·艾拉汝伊·科奈尔整理出版。这是目前国内外一本专门研究女性苏菲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部分导读,第二部分是对古代阿拉伯学者苏拉米关于女苏菲家著作的翻译以及注释,第三部分附录,第四部分是译名表。
  在导读部分,拉基亚·艾拉汝伊·科奈尔阐明了这本书在原作者苏拉米的作品《女苏菲潜修者记》中的重要性。她通过历史语境和比较观察,从中梳理出大量的信息,评价了一千多年前穆斯林妇女的宗教选择,为今天穆斯林妇女的宗教生活提供了新的理解视野。
  在翻译及注释部分,拉基亚·艾拉汝伊·科奈尔精心翻译和注释了这本内容丰富的文献,展现了苏菲主义作为一种宗教功修的志业,描述了其宗教功修传统,考察了早期苏菲妇女多种苦修和秘密功干的派别。尤其通过注释详细解释了女性骑士制度(尼斯旺)传统,与男性中间传播广泛的称之为富图瓦的道德教义制度相对应。
  附录部分,拉基亚·艾拉汝伊·科奈尔选译了伊本·贾沃齐苏菲作品中《拣选的本质》中有关女性苏菲的章节,并做了简要注释。另外,译者编写了“人名一览表”、“地名一览表”、“作品名一览表”和“专有名词一览表”。

目录


作者介绍


拉基亚·艾拉汝伊·科奈尔(Rkia Elaroui Cornell)(1957—),祖籍摩洛哥,现在美国杜克大学亚非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长期从事非洲史、伊斯兰教历史研究工作。

  马仲荣(1974—),回族,博士,副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甘肃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副主任、民族宗教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宗教史和民族文化研究。先后在专业(核心)期刊、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完成甘肃省教育厅、社会主义学院系统项目多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项目)一项。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初期女性苏菲研究 9787566012357”以外的其他书籍的详细介绍,旨在提供丰富、具体的内容,避免生成痕迹,并达到约1500字的篇幅。 --- 《古罗马晚期与基督教的转型:从戴克里先到查士丁尼》 本书深入剖析了公元三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罗马帝国在政治结构、社会形态、文化信仰方面所经历的深刻变革。这个时代,传统的多神教信仰体系逐渐被新兴的基督教所取代,而帝国自身也从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走向了东西方分治,最终在西欧地区走向了崩溃与重塑。本书旨在通过对主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的梳理,呈现一个复杂而充满张力的转型图景。 第一部分:戴克里先的革新与四帝共治的尝试 (284-305年) 本书伊始,聚焦于戴克里先的统治,探讨他为应对三世纪危机而推行的“四帝共治制”(Tetrarchy)。这一制度不仅是对帝国行政管理的一次彻底重构,更是对传统元首制(Principate)的终结。书中详细分析了戴克里先如何通过设立两位“奥古斯都”和两位“凯撒”,试图解决帝国幅员辽阔、边境压力剧增的难题。我们审视了其经济改革,特别是对物价的强制控制,以及对地方行政区划的精细划分,评估了这些措施在短期内稳定局势方面的成效,以及长期内对帝国权力分配的深远影响。 此外,本卷也着重探讨了戴克里先对外来压力的应对策略,特别是对波斯的萨珊王朝的战争,以及他推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对基督徒的迫害。这次迫害的根源、过程及其后果,被置于当时罗马社会宗教氛围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为理解后续君士坦丁大帝的政策转变提供了必要的铺垫。 第二部分:君士坦丁的统一与基督教的官方化 (306-337年) 君士坦丁一世的崛起是理解早期基督教与帝国关系史的转折点。本书细致描绘了米尔维乌斯桥之战的战略意义,并深入解析了《米兰敕令》(Edict of Milan, 313年)的文本及其对基督教合法地位的确立。我们不仅关注这一政治举措的直接影响,更探讨了君士坦丁如何通过慷慨的资助、在君士坦丁堡的建设以及对教会事务的介入,使基督教逐渐融入帝国主流意识形态。 君士坦丁对尼西亚大公会议(Council of Nicaea, 325年)的召集,被视为皇帝首次以最高世俗权力介入神学纷争的标志。本书不仅阐述了阿里乌主义的兴起及其对早期教会教义统一性的挑战,还详细分析了教会领袖们在这次会议上的辩论焦点和最终达成的《尼西亚信经》的文本意义,强调了信经在构建统一基督教身份中的核心作用。 第三部分:帝国分裂与古典文化的黄昏 随着君士坦丁王朝的衰落,帝国在继承问题上再次陷入动荡。本书转而分析了378年阿德里安堡战役(Battle of Adrianople)的深远影响。这场战役中皇帝瓦伦斯阵亡,标志着罗马军团对“蛮族”军事力量的绝对优势开始瓦解,迫使帝国采取更加灵活乃至妥协的边境政策,为后续日耳曼部落的迁徙和定居打开了大门。 在文化领域,本书探讨了古典异教(Paganism)的衰退与基督教的全面胜利。以西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在392年颁布的法令为标志,基督教成为帝国的国教,异教崇拜被正式禁止。我们对比了安布罗斯、奥古斯丁等教父思想家的作品,展示了他们如何成功地将希腊哲学传统与基督教神学相结合,构建起一套能够适应后古典时代的新世界观。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被视为对城邦理想破灭后知识分子精神寄托的深刻回应。 第四部分:西罗马的覆灭与查士丁尼的“光复”尝试 (5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 本书的最后部分转向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瓦解过程,审视了各路日耳曼部落(西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等)的入侵与定居,分析了罗马贵族与新征服者之间的权力转移与文化融合。重点关注了罗马城在410年和455年被洗劫的心理震撼,以及教皇在权力真空中的角色演变。 最后,本书将目光投向了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的统治(527-565年)。查士丁尼被誉为“收复失土者”,他通过贝尔萨留的军事行动,在北非、意大利和西班牙部分地区重新确立了帝国的统治。我们详细分析了《查士丁尼法典》(Corpus Juris Civilis)的编纂工作,强调了它对罗马法传统的系统化和永久化贡献。然而,本书也批判性地评估了其“光复”的代价——沉重的财政负担和连绵不断的战争,这些都为帝国在中世纪的持续存在埋下了隐患。 通过对这一漫长转型期的细致考察,《古罗马晚期与基督教的转型》力图揭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西方世界”,正是在这一帝国的衰落与宗教的兴起交织的熔炉中被塑造而成的。本书结合了考古学发现、碑文证据和经典文献,力求提供一个多维度的历史叙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初期女性苏菲研究》我真的非常期待,一直以来,我对神秘的苏菲派教义和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女性身影都充满了好奇。市面上关于苏菲学的研究,大多聚焦于男性大师和主流的理论体系,很少有书籍能够深入挖掘女性在早期苏菲主义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知道,苏菲主义不仅仅是男性智者的精神探索,也离不开那些默默奉献、拥有独特灵性体验的女性。她们的智慧、她们的奉献、她们可能被忽略的贡献,都构成了苏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这一空白,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多元化的苏菲世界。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搜集和解读那些可能散落在零散文献中的女性苏菲的资料,她们的 spiritual journey 是怎样的,她们又如何在当时相对保守的社会环境中,找到了精神自由和自我实现的路径。这本书能否为我们展现一些具体的女性苏菲人物,她们的生平、她们的思想,甚至是她们留下的诗歌或言论?如果能提供一些珍贵的原始资料解读,那就更好了。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期待它能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评分

对于《初期女性苏菲研究》这样一本专注于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群体的学术著作,我抱有极大的兴趣。苏菲主义,这个神秘而引人入胜的伊斯兰教派,其发展过程中,女性的角色一直是一个相对模糊的领域。我们通常能够接触到的多是男性大师的传记和理论阐述,对于那些可能在早期就投身苏菲主义,并有所实践和贡献的女性,她们的声音和故事,往往被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去捕捉这些“失落的声音”。是通过解读古老的诗歌,分析遗留的文献,还是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考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们呈现一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她们的信仰历程,她们的精神追求,以及她们在当时社会中如何找到与神连接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释,为什么这些女性的贡献会长期被忽略,以及我们现在又该如何以一种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她们的历史地位。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早期女性苏菲社群的组织形式,或者她们之间的精神交流方式,那将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次关于苏菲主义历史的“性别重塑”。

评分

收到《初期女性苏菲研究》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独特的书名吸引了。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能够聚焦特定领域、并深入挖掘被边缘化群体历史的书籍,显得尤为珍贵。众所周知,苏菲主义作为伊斯兰神秘主义的重要分支,其发展历程波澜壮阔,其中不乏许多杰出的男性学者和导师,但女性在其中的角色和影响,往往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女性智慧火花感到着迷,她们如何在男性主导的宗教和哲学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精神信仰,甚至发展出独特的灵性实践?这本书似乎就是为了解答我的这些疑问而生。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鲜活的案例,去描绘那些早期女性苏菲的形象,了解她们如何接触苏菲思想,她们在修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看到她们的智慧、她们的勇气,以及她们对苏菲主义精神传承所做出的独特贡献。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或者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思路,让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苏菲主义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我非常期待这场思想的盛宴。

评分

《初期女性苏菲研究》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充满了学术探索的意味,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历史细节的执着。苏菲主义,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精神传统,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从来都不是单一维度的。我一直认为,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形成和演变,都离不开社会各阶层、包括不同性别个体的参与和贡献。尤其是在早期,当苏菲主义还在萌芽和发展阶段时,女性群体可能扮演了意想不到的重要角色。她们的参与,或许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信仰传承,或许是私下的灵性实践,又或者是对某些早期苏菲大师思想的接受和传播。这本书如果能将这些被忽视的女性身影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将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运用严谨的学术方法,去挖掘和分析那些可能埋藏在历史文献中的蛛丝马迹,去还原早期女性苏菲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我希望书中能够有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们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她们的信仰力量,以及她们在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生存智慧。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更深入的苏菲学研究领域的大门,让我看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苏菲主义图景?我对此充满期待。

评分

《初期女性苏菲研究》这本书,单凭书名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学术好奇心。苏菲主义,作为伊斯兰教的一个重要精神分支,其发展史是一部丰富多彩的画卷,而其中女性的身影,却常常是模糊不清的。大多数我们所熟知的苏菲大师都是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苏菲主义整体的认知。我一直认为,任何一种深刻的精神运动,都不可能仅仅由单一种性别来主导。女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在精神探索和信仰实践中,必然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早期苏菲主义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去挖掘和呈现这些被历史所忽略的女性群体的。她们的信仰是如何开始的?她们的修行方式有哪些特点?她们是否也留下了自己的著作或教诲?她们在当时社会结构下,又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扎实的学术研究,引经据典,让我们能够窥见早期女性苏菲的真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如果书中能够分析她们与男性苏菲之间的互动,或者她们对苏菲学说本身的发展所产生的独特影响,那将更具深度。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希望能从中获得关于苏菲主义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