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雷達目標成像/雷達技術係列 高新科技譯叢
:79.00元
售價:59.3元,便宜19.7元,摺扣75
作者: 馬丁·伯爾納,H.尤伯拉爾,硃健東,高嚮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118111996
字數:
頁碼:15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雷達目標成像/雷達技術係列·高新科技譯叢》探討瞭雷達目標識彆和成像的基礎理論問題,包括:極化雷達中的矢量信號處理,極化信息對雷達目標識彆能力的提升情況;雷達目標散射的數學和物理描述方法,奇點展開法(SEM)和爬行波理論;多維聲學逆散射統一理論在電磁波方麵的應用。*後,介紹瞭俄亥俄州立大學“緊縮場”電磁散射的試驗測量問題。
由於《雷達目標成像/雷達技術係列·高新科技譯叢》的原版成書於20世紀90年代,這些基礎理論和技術隨著後來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並應用於現有的雷達成像技術,如極化雷達成像。盡管與當時相比,雷達成像技術已經發展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但是公開齣版的關於雷達成像或目標識彆技術細節方麵的學術專著和論文較為匱乏,《雷達目標成像/雷達技術係列·高新科技譯叢》的內容可謂是該方麵*基礎的理論細節,從對目標識彆技術追本溯源的角度來看,《雷達目標成像/雷達技術係列·高新科技譯叢》的內容對今後相關技術的發展仍不失為一本很好的參考書。
目錄
第1章 引言
參考文獻
第2章 雷達極化在雷達係統中的應用
2.1 不同雷達目標的極化特性
2.2 具體應用中的問題
2.2.1 雙極化雷達的配置
2.2.2 極化自適應
2.2.3 雷達係統要求
2.3 無障礙情況下目標探測的優雷達接收機
2.3.1 一些優接收機結構
2.3.2 對性能評估的一些評述
2.4 通過剋拉美羅界評估極化多普勒分辨率
2.4.1 信號建模
2.4.2 剋拉美羅界與大似然估計
2.5 對部分極化乾擾的自適應極化對消
2.5.1 通過極化自適應提高信噪比
2.5.2 極化自適應乾擾對消
2.5.3 對部分極化乾擾的自適應極化對消結果
2.6 結論和觀點
參考文獻
第3章 對雷達目標的高分辨能力
3.1 爬行波與奇點展開法之間的聯係
3.1.1 Wat80n變換
3.1.2 奇點展開法:導電目標
3.1.3 介質目標
3.2 一般形狀平滑目標的錶麵波共振
3.2.1 有限長圓柱形空腔
3.2.2 有限長導電圓柱體和扁長球體的共振
3.2.3 導電橢球體上錶麵波的相位匹配
3.3 逆散射的應用
3.3.1 雷達波譜學
3.3.2 鍍膜導電球體的逆散射問題
3.3.3 共振頻率的瞬態觀測
3.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4章 Kirchhoff或Born近似下的多維電磁矢量逆散射統一理論
4.1 理想導電散射體和介質散射體電磁散射的積分錶示
4.2 根據Born或Kirchhoff近似對平麵波入射進行綫性化
4.3 通用矢量全息場的並矢量後嚮傳播
4.4 在頻率分集模式下對綫性化電矢量Porter-B0jarski方程求解
4.4.1 Born近似中的介質散射體
4.4.2 Kirchhoff近似中的理想導電散射體
4.5 數值模擬
4.6 結論
4.A 奇異函數的一些性質
4.B 根據散射幅度計算通用矢量全息場
參考文獻
第5章 雷達截麵積測量
5.1 測量理論
5.1.1 測量的校準
5.2 俄亥俄州立大學測量靶場
5.2.1 緊縮場的體係結構
5.2.2 反射器類型和摺中考慮
5.2.3 饋電部分
5.2.4 測試目標支架
5.2.5 測量儀器
5.2.6 距離靈敏度
5.3 性能分析
5.3.1 到達方嚮
5.3.2 近場成像
5.3.3 結論
5.4 對RCS測量結果的分析
5.4.1 頻域技術
5.4.2 視綫角域處理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雷達技術以其獨特的能力在各個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本書的書名——《雷達目標成像》,直接點明瞭其核心內容,令我充滿瞭好奇。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雷達目標成像的各個環節,從原始迴波信號的獲取,到信號的預處理,再到最終圖像的生成,是否都能有詳盡的介紹?我尤其關心書中會如何解釋各種成像算法的數學原理和物理基礎,例如如何通過數學模型來描述目標迴波,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模型來構建目標圖像。我希望書中能包含一些不同成像模式的對比分析,例如閤成孔徑雷達(SAR)和逆閤成孔徑雷達(ISAR)在成像原理、數據獲取方式以及目標特性方麵的差異。對於我這樣一名對雷達技術略有瞭解但尚未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清晰的圖示和實例,幫助我理解抽象的理論概念。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探討一些前沿的成像技術,比如利用深度學習進行目標識彆和圖像增強,以及這些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
評分拿起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雷達目標成像”這個專業而又引人入勝的標題。作為一名對軍事科技和前沿技術領域充滿好奇的愛好者,我對雷達及其成像技術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全麵係統地介紹雷達目標成像的原理,從電磁波的發射、目標的散射,到迴波信號的接收和處理,以及最終形成目標圖像的過程。我尤其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各種成像體製的詳細解釋,例如閤成孔徑雷達(SAR)和逆閤成孔徑雷達(ISAR)在原理、數據獲取和應用上的區彆與聯係。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影響成像質量的各種因素,例如雷達參數、目標特性、環境乾擾等,以及如何通過優化設計和處理算法來提高成像精度和分辨率。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清晰易懂的圖錶和實際案例,幫助我理解復雜的成像過程。我也對書中可能涉及到的雷達目標識彆和分類技術感到好奇,這本書是否能夠為我揭示雷達目標成像在現代軍事偵察、安全監控以及其他高科技應用中的關鍵作用?
評分這本書從封麵設計上就散發齣一種沉甸靜謐的專業感,厚重的紙張,精煉的標題,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這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作為一名業餘的雷達愛好者,我對雷達技術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深入探討某一細分領域的書籍,對我來說是難得的享受。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如何將復雜的雷達目標成像原理,用一種能夠被非專業人士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的。我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圖文並茂的講解,能夠清晰地展示不同成像模式下的目標迴波特性,以及這些迴波如何被處理最終形成一幅清晰的圖像。我希望作者能夠循序漸進地介紹從基礎的電磁波傳播到復雜的信號處理算法,讓讀者能夠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係。同時,我也對書中提及的“高新科技譯叢”感到好奇,這是否意味著書中會包含一些國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技術進展?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體現,例如在軍事偵察、地質勘探或氣象監測等領域,雷達目標成像技術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閱讀前,我對雷達的認知更多停留在新聞報道和科幻電影中,這本書能否為我打開一扇通往真實雷達世界的大門,是我最期待的。
評分對於一本關於雷達目標成像的書籍,我最看重的是其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意義。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足夠吸引人,雷達目標成像,這是一個既有挑戰性又充滿機遇的領域。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各種成像模型,例如基於後嚮投影(Backprojection)、基於逆嚮Radon變換(Inverse Radon Transform)等,並解釋它們在不同情況下的適用性。我特彆期待書中能詳細介紹不同類型雷達係統(如單基地、雙基地、多發多收等)如何影響成像過程和結果。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常常麵臨著分辨率、信噪比、成像速度等方麵的權衡,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優化成像性能的思路和技術?我更希望書中能涵蓋一些關於目標散射特性分析的內容,比如如何通過成像來識彆目標的幾何結構、材料屬性以及運動狀態。此外,我非常關心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高級的成像技術,如超分辨率成像、全極化成像、乾涉成像等,以及這些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前景。作為一名雷達愛好者,我渴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雷達目標成像技術有一個更加全麵、深入的理解,並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啓發,應用到自己的業餘研究中。
評分初拿到這本書,立刻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裝幀所吸引。作為一名在科研一綫工作的工程師,我長期以來都在追尋能夠真正提升工作效率和理論深度的技術文獻。雷達目標成像,作為雷達技術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其復雜性和前沿性一直是我關注的焦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性地梳理該領域的理論基礎,從基礎的成像機理到高級的算法實現,都能有詳盡的闡述。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能對當前主流的成像體製,例如閤成孔徑雷達(SAR)、逆閤成孔徑雷達(ISAR)等,進行深入的剖析,並比較它們的優缺點和適用場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成像難題,例如目標散射特性的復雜性、環境噪聲的乾擾等,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理論指導和方法論。我期待書中能夠引入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先進的成像算法、目標重構技術,以及在應對復雜電磁環境下的成像策略。同時,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實測數據的分析和處理流程,那將對我的工作非常有幫助。我對書中“高新科技譯叢”的定位十分期待,希望能藉此瞭解該領域最前沿的國際技術動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