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路分析与实践
定价:34.00元
售价:24.8元,便宜9.2元,折扣72
作者:王长江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212997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共有六个学习项目,三十二个学习任务,十二个技能训练,涵盖了电路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等内容,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学习指南”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特别提示”'想一想”'练一练”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想学、会学;'学*结”'自我评价”环节,学生可以自我测评学习效果,查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完成学习目标。
项目一 学习电路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1
学习指南1
任务一 建立电路模型2
一、实际电路2
二、电路模型2
三、电路的分类3
任务二 认识电流和电压4
一、电流及其参考方向4
二、电压及其参考方向5
三、关联参考方向6
任务三 计算电路功率7
一、电功率8
二、电能9
三、电气设备额定值9
任务四 认识电源10
一、电压源10
二、电流源11
三、受控源12
任务五 探究基尔霍夫定律14
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5
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6
三、支路电流法18
技能训练一 基尔霍夫定律的实验探究20
巩固练习一21
学习总结25
自我评价26
项目二 探究电路基本分析方法28
学习指南28
任务六 分析求解电路的等效变换法29
一、等效电路的概念29
二、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9
三、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32
任务七 分析求解电路的网孔电流法37
一、网孔电流方程的一般形式37
二、网孔电流法的一般步骤38
三、含电流源电路的网孔电流法38
任务八 分析求解电路的节点电位法41
一、节点电位方程的一般形式41
二、节点电位法的一般步骤42
三、含电压源电路的节点电位法43
任务九 分析求解电路的叠加定理法45
一、叠加定理的内容45
二、叠加定理法的一般步骤45
任务十 分析求解电路的戴维南定理法47
一、戴维南定理的内容47
二、戴维南定理法的一般步骤48
技能训练二 叠加定理的实验探究50
技能训练三 戴维南定理的实验探究52
技能训练四 直流电路的仿真分析54
巩固练习二56
学习总结62
自我评价63
项目三 分析测试单相交流电路65
学习指南65
任务十一 认识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66
一、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66
二、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66
三、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差67
四、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68
任务十二 学习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71
一、复数及其运算71
二、正弦量的相量表示72
任务十三 分析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75
一、纯电阻交流电路75
二、纯电感交流电路77
三、纯电容交流电路80
任务十四 探究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表示83
一、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83
二、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电压定律84
任务十五 认识电路的阻抗和导纳86
一、电路的阻抗86
二、阻抗的串联与并联89
三、电路的导纳92
任务十六 计算交流电路的功率95
一、交流电路的功率95
二、功率因数提高97
任务十七 分析RLC串联谐振电路99
一、串联谐振的条件99
二、串联电路谐振时的基本特征100
三、串联谐振电路的选择性和通频带102
任务十八 分析RLC并联谐振电路105
一、并联谐振条件105
二、并联谐振电路的基本特征106
任务十九 分析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108
一、非正弦周期电流108
二、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108
三、分析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111
技能训练五 日光灯电路及其功率因数的提高113
技能训练六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实验探究115
技能训练七 谐振电路的仿真分析117
巩固练习三118
学习总结121
自我评价122
项目四 分析测试三相交流电路124
学习指南124
任务二十 认识对称三相电源125
一、三相电源125
二、三相电源的星形(Y形)连接126
三、三相电源的三角形(△形)连接127
任务二十一 分析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129
一、三相负载的连接原则129
二、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130
任务二十二 分析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133
一、相电压与相电流的关系133
二、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134
任务二十三 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136
一、三相电路的功率136
二、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138
技能训练八 三相电路电流、电压的测量140
技能训练九 三相交流电路的仿真分析142
巩固练习四144
学习总结147
自我评价148
项目五 分析测试互感电路150
学习指南151
任务二十四 认识磁场的基本物理量151
一、磁场基本物理量151
二、电磁感应定律152
任务二十五 认识互感与互感电压154
一、互感现象154
二、互感电压154
三、互感系数与耦合系数154
任务二十六 判断互感线圈的同名端156
一、同名端的概念156
二、影响同名端变化的因素157
任务二十七 学习互感线圈的连接158
一、互感线圈端钮电压、电流关系158
二、互感线圈的连接160
任务二十八 探究理想变压器的原理162
一、理想变压器的电流、电压关系163
二、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164
技能训练十 变压器同名端的测定166
巩固练习五167
学习总结169
自我评价171
项目六 分析测试线性动态电路172
学习指南172
任务二十九 计算动态电路的初始值173
一、电路的动态过程173
二、换路定律173
三、电流、电压的初始值174
任务三十 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176
一、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公式176
二、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176
任务三十一 分析一阶电路的动态响应181
一、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81
二、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82
三、一阶电路的全响应182
任务三十二 认识RC微分与积分电路185
一、RC微分电路185
二、RC积分电路186
技能训练十一 一阶电路动态过程的仿真分析187
技能训练十二 RC微分与积分电路的测试189
巩固练习六190
学习总结194
自我评价195
参考答案196
参考文献199
王长江,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学院骨干教师,副教授,多年来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拥有扎实的教学实践经验。
我个人学习电子电路最头疼的就是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过程,比如“相移”和“阻抗匹配”这类听起来玄乎的东西。我之前听课的时候,老师讲到这些,我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然而,这本书在处理这些难点时,采取了一种非常生活化且形象的比喻方式。它似乎很擅长找到一个日常生活中能与之类比的场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现象,转化为读者可以理解的物理模型。这种类比虽然在严格的学术界可能不被完全接受,但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建立直观理解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比如,它解释电容的充放电过程时,用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电荷存储的物理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记住 $Q=CV$ 这个公式。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极大地降低了电路分析的心理门槛,让我感觉自己真的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面对面交流,而不是在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灌输。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书的时候,对它的期望值其实挺低的,毕竟市面上这种打着“实践”旗号的教材,十有八九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内容依旧是陈旧的教科书翻版。但翻开之后,我立刻被它那种深入骨髓的工程思维所吸引了。它不像某些经典教材那样,把电路元件当作纯粹的数学模型来处理,而是非常注重元件的实际特性、误差容忍度和成本考量。比如,讲到运算放大器时,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理想模型的推导上,而是花了相当篇幅去讨论输入偏置电流、失调电压这些实际参数是如何影响最终输出精度的,这对于我们以后真正去设计产品至关重要。更难得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经典的“陷阱”和常见的“错误连接”都有明确的警示和分析,这简直就是一本血淋淋的“避坑指南”。我甚至在书里发现了一些在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中才会接触到的高级话题的初步探讨,这说明作者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都下了大功夫,确保这本书不仅能满足初学者,还能伴随读者走向更深入的专业领域,性价比实在太高了。
评分这套书的排版和图示清晰度,简直可以拿来当做行业标准的范本。我发现很多技术类书籍,为了节省成本或者设计上的疏忽,图表总是模糊不清,标注混乱,看着费劲。但在这本《电路分析与实践》里,无论是时域波形图、频域分析图,还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原理图,线条都锐利清晰,关键节点和变量的标记做得极其到位。更让我称赞的是,它在引入新概念时,通常会配上多角度的示意图,比如一个三端口网络,它会用不同视角展示输入端、输出端和地线的关系,这对于建立空间想象力非常有帮助。阅读体验的提升往往是被低估的,好的阅读体验能够让人更愿意沉浸其中,而不是每隔几页就要停下来对着一堆黑乎乎的线条冥思苦想。这本书在视觉传达上做到了极高的水准,让人感觉作者真的是在用心做教育,而不是简单地完成一份出版任务。
评分我对比了近五年内市面上出版的五六本同类主题的书籍,坦白说,这本《电路分析与实践》在对新兴电子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的融合度上,明显更胜一筹。很多老牌教材的内容更新非常缓慢,讲解的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路结构和分析工具。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对现代数字电路接口、低功耗设计原则的早期引入,并且在仿真实验部分,它明显倾向于使用行业内更为主流和前沿的软件接口进行案例演示,而不是那些已经逐渐被淘汰的教学工具。这意味着,读者通过这本书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与当前工业界的实际需求接轨。它没有固步自封于经典的理论框架,而是展现了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视野,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在技术迭代如此之快的今天,保持竞争力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直击我这种初学者的痛点,那种简洁又不失专业感的布局,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而是真的想把复杂的电路知识用一种更贴近实际操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之前买过几本号称“入门”的教材,结果里面充斥着各种高深的数学公式和抽象的概念,读起来就像在啃石头,完全找不到学习的热情。但是这本《电路分析与实践》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的章节安排似乎经过了精心的打磨,从最基础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开始,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扎实。我特别欣赏它在理论讲解后面紧跟着的那些“实践案例”或者“仿真分析”的部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立地学习那些符号和定律,而是真真切实地在“构建”和“调试”一个电路。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用到EDA工具进行模拟的部分,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即便是像我这样对SPICE这类软件知之甚少的“小白”,也能很快上手并看到直观的结果,这才是真正的“实践”二字应有的内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