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长兴县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理论与实践(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系列丛书)
定价:28.00元
作者:长兴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170151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长兴县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理论与实践》由白炳书所著,书中系统介绍了山塘,喷、微灌,泵站的典型设计,并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简单的点评,希望对类似建设项目有借鉴作用。
本书例举了山塘整治、喷微灌工程、灌排泵站的一些典型设计,可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内容提要
《长兴县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理论与实践》由白炳书所著,《长兴县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理论与实践》例举了山塘整治、喷微灌工程、灌排泵站的一些典型设计,可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背景
1.2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3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条件分析
2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2.1 水源工程
2.2 节水灌溉工程
2.3 泵站工程
3 长兴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概况
3.1 基本概况
3.2 重点县建设内容
3.3 工程建设与管理
3.4 管理与运行机制
4 长兴县山塘整治项目典型设计
4.1 基本概况
4.2 工程地质
4.3 洪峰流量计算
4.4 防洪安全性复核
4.5 工程总体布置
4.6 其他工程设施
4.7 工程量汇总
4.8 施工组织设计
4.9 投资概算
4.10 工程效益分析
4.11 建设管理与建后管理
5 长兴县节水灌溉项目典型设计
5.1 设计标准及依据
5.2 葡萄滴灌系统典型设计
5.3 蔬菜滴灌系统典型设计
5.4 果木喷灌系统典型设计
5.5 茶叶喷灌系统典型设计
6 长兴县泵站改造项目典型设计
6.1 必要性分析
6.2 设计标准及依据
6.3 灌溉泵站典型设计
6.4 排涝泵站典型设计
7 结论与展望
附录
附录一 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
附录二 关于下达2009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
附录三 关于对长兴县2009年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的批复
附录四 长兴县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山塘整治金中塘山塘
附录五 长兴县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喷滴灌工程
附录六 长兴县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虹星桥镇宋高灌区宋高村站
附录七 长兴县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吕山乡大郑灌区许家斗站(两台500ZLB)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标题实在太长了,初次看到的时候,我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得有多厚啊?里面的内容是不是全是枯燥的专业术语?” 作为一个对农田水利建设只是略知一二的普通读者,我本来没抱太大的期望,觉得可能就是一本面向业内人士的工具书。但翻开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此。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述长兴县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如何平衡工程效益与生态环境”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解决方案,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让我深刻体会到建设的复杂性和决策的慎重性。书中的图表和数据也运用得恰到好处,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失实践的可操作性。虽然其中一些技术细节我未必能完全理解,但通过作者的描述,我能感受到他们为解决实际问题付出的努力和智慧。尤其是书中提到的一些基层工作者的故事,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一群人在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而奋斗。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非常晦涩难懂的专业著作,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用一种非常生动且富有故事性的方式,向我展示了长兴县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书中不仅有严谨的理论分析,更有大量详实的案例,让我仿佛置身于长兴的田间地头,亲眼见证着一项项水利工程的诞生与发展。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因地制宜”的强调,作者通过对长兴县不同区域地形、气候、土壤条件的分析,阐述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水利发展规划。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技术创新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先进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而是坦诚地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思路。这种客观公正的态度,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信赖度大大提升。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农田水利建设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充满挑战。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种“教科书式”的枯燥感,反而让我觉得像是在听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在娓娓道来,讲述他家乡的土地和水的故事。书中的“建设理念”部分,让我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简单的“修水渠、挖沟渠”,而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利益相关者沟通机制”的探讨,这在很多工程建设中往往是被忽视的环节,但作者却把它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成功的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政府、农民、企业等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协同。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比如某次工程建设中,农民们如何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积极支持,这些细节让整个理论框架变得更加鲜活和接地气,也让我对基层工作的艰辛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很有意思,它并非简单地按照“理论——案例——总结”的模式展开,而是将理论和实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发现,书中的每一个理论概念,几乎都紧跟着一个长兴县的具体实践案例来加以佐证。这种“引例入理”的方式,对于我这种非专业读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可持续发展”部分的论述,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详细介绍了长兴县在绿色灌溉、节能节水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并且分析了这些措施的长期效益。书中还涉及了一些项目管理的经验,比如如何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如何进行风险评估等等,这些内容对于了解大型工程项目是如何运作的非常有帮助。虽然书中涉及的专业术语不少,但作者在每个地方都做了比较清晰的解释,并没有让我感到被冷落。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现实,让我对农田水利建设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
评分作为一名对乡村发展一直保持关注的普通人,我一直觉得农田水利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领域。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认知空白。它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原本可能很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了生动有趣的实践故事。我非常喜欢书中对于“人文关怀”的关注,作者并没有将水利建设仅仅视为一项工程,而是深入挖掘了它背后对农民生活、农业生产乃至乡村社会发展的影响。书中关于“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的章节,让我对政府在推动农田水利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制度保障的重要性。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历史传承的讨论,比如长兴县在水利建设方面的悠久历史和宝贵经验,这让整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有厚度。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巨大潜力和深远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