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气候资源与农业
定价:38.00元
售价:27.7元,便宜10.3元,折扣72
作者:杨晓光,于沪宁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502940669
字数:
页码:33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气候资源与农业》从气候资源角度密切联系中国农业实践,讨论了光和辐射、降水与农田水分、温度和二氧化碳的资源特征和区域分异及其有效用;兼及农作物气候生态的适应性分析,地形气候和小气候资源利用,农田SPAC过程水热传输和水分调控。既著重于有关经典理论的诠释,亦关注联系热点问题的求索,并力求提供实践应用中的成功范例,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助益。《中国气候资源与农业》可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气象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及关心全球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广大读者研读。
目录
前言
n章 气候与农业有关理论概述
n节 气候环境论与地理气候论
n第二节 气候生态论与气候生态型
n第三节 气候生产力论与气候资源论
n第四节 气候的波动和异常与农业
n第五节 气候区域差异及农业气候相似
第二章 太阳辐射与农业
n节 太阳辐射资源
n第二节 日照资源
n第三节 辐射、光与农业
第三章 温度与农业
n节 热量与温度
n第二节 气温与土壤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n第三节 气温变化特征
n第四节 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章 降水和农田水分调控
n节 降水资源
n第二节 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n第三节 农田水分平衡和水分利用效率
n第四节 农田水分的水势驱动
第五章 二氧化碳与农业
n节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全球变暖
n第二节 农田CO2传输和作物生产力效应
n第三节 CO2浓度增加对农业的影响
第六章 气候与农林牧业
n节 粮食作物与气候
n第二节 油料、糖料作物与气候
n第三节 棉花与气候
n第四节 经济林木与气候
n第五节 畜牧业与气候
n第六节 气候资源合理利用实例——中国紫花苜蓿气候生态区划
第七章 地形气候和小气候与农业
n节 地形气候与农业
n第二节 农田小气候理论及应用
n第三节 农田防护林小气候和保护地小气候
n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刚拿到这本《中国气候资源与农业》,光是翻看目录就觉得内容相当扎实。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书的编排来看,它似乎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涵盖了中国广袤土地上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领域。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气候变化对不同区域农业的适应性策略的论述,毕竟现在全球气候变暖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而农业作为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行业,如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和切实可行的建议,是我阅读的最大期待。而且,从封面上“中国气候资源”和“农业”这两个关键词的并列,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大片关于不同气候带下,比如北方旱作、南方水稻、西南高原农业的生动画面,书中应该会对这些地域性的农业特点和气候条件做深入的解读。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觉得内容应该很充实,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书,而是能够真正触及到核心问题的。
评分我是一名对农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充满好奇心的读者,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科研成果。《中国气候资源与农业》这个书名就非常吸引我,它直接点出了影响农业发展的两大关键要素。我理解这本书大概会深入探讨中国各地独特的气候条件,比如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等,如何塑造了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和生产方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气候资源的空间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了作物种植的适宜性、产量和品质。而且,如果书中能将气候资源与具体的农作物种类和农业技术相结合进行分析,例如如何利用光热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或者如何通过水利设施和耕作制度来应对降水的不均,那将是非常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内容。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可能是一部理解中国农业发展脉络的百科全书。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中国气候资源与农业》让我觉得非常贴切和重要,因为气候一直是影响农业生产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关于中国不同区域气候资源的全面介绍,例如光照、温度、降水、湿度等关键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性变化。如果书中能够结合这些气候资源,深入分析不同农作物在不同地区种植的适宜性,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气候资源的优势,那就太有价值了。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探讨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带来的挑战,比如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以及这些变化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农业生产的韧性和可持续性的思路和方法。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会是理解中国农业发展基础科学的一本重要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给我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纸质不错,文字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是一个对气候学和农业经济学都略有涉猎的普通读者,一直觉得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非常紧密,但又常常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梳理。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块的空白。我尤其对书中可能包含的案例分析和数据图表很感兴趣,它们往往是理解复杂理论最直观的方式。如果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气候因子(如光照、温度、降水、风等)对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农业技术来优化利用这些气候资源,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我也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涉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例如干旱、洪涝、霜冻等,以及这些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我对书中关于气候资源的量化分析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有着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中国农业发展的气候基础。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农业发展背后科学原理的读者来说,《中国气候资源与农业》这本书的题目就已经充满了吸引力。我脑海中描绘的画面是,这本书会像一张宏伟的地图,勾勒出中国大地丰富的气候图景,并细致地描绘出这些气候条件如何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紧密相连。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解释不同气候区域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研究气候资源来指导农业生产的。例如,书中是否会提到如何根据光照和温度条件来选择最适合的作物品种,或者如何根据降水规律来规划灌溉和排水系统。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适应策略,那对我理解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我非常期待能够从这本书中学习到科学的视角,去理解那些影响着我们餐桌的,最根本的自然因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