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首屆中國歙硯大展作品集/中國文房四寶大師係列叢書
定價:180.00元
作者:王雲龍
齣版社:安徽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39865911
字數:
頁碼:15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首屆中國歙硯大展作品集/中國文房四寶大師係列叢書》是首屆中國歙硯大展獲奬的70多件精品歙硯雕刻作品的圖集。歙硯是安徽“文房四寶”的代錶之一,受到書畫傢和硯品收藏傢的追捧。《首屆中國歙硯大展作品集/中國文房四寶大師係列叢書》收錄瞭首屆中國歙硯大展歙硯雕刻獲奬作品,其中多為工藝美術大師雕刻的老坑歙硯,價值不菲。《首屆中國歙硯大展作品集/中國文房四寶大師係列叢書》充分展示中國歙硯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和精彩的雕刻藝術,集中反映瞭當代工藝美術大師對歙硯雕刻的追求和藝術創作水平,對弘揚中國文房四寶文化、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歙硯傳統技藝有的積極意義。
目錄
序 蘇士澍
特彆貢獻奬
方見塵
鬍中泰
一等奬
蔡永江
程禮輝
方學斌
鬍雍
江雲青
柯仲運
李利賓
淩紅軍
劉明學
潘小萌
蘇春泉
汪德欽
王宏俊
吳國水
俞士日
張碩
張永鴻
鄭寒
周新鈺
硃岱
二等奬
曹富君
方夥來
方利輝
方榮
何彬
鬍衛青
江寶忠
江翔
柯海藍
潘傢興
潘聲吉
宋進軍
王小東
溫 鑫
吳錦華
吳凱
吳樟雲
除嚮陽
葉亮亮
葉顯華
葉宗意
張明(歙縣)
張子堅
周 軍
入選奬
鮑星明
羋正君
曹印開
戴文勝
方炳華
方紅學
葛宜蒼
洪玉良
鬍國保
鬍養新
金 勇
柯開喜
劉碧霞
劉碧玉
潘大方
潘傑
潘玉忠
孫銳
汪 誠
汪漢榮
汪建雲
汪樂華
汪庭毅
汪新華
許於泉
葉誌偉
張明(旌德)
張澤球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純粹的鑒賞角度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我們得以“足不齣戶,遍覽名硯”。要知道,首屆中國歙硯大展匯聚瞭全國頂尖硯雕藝術傢的心血之作,有些作品可能僅在特定展覽期間短暫亮相,錯過瞭便很難再得一見。這本書將這些精品匯集一冊,相當於建立瞭一個永久性的、可供隨時翻閱的“微型博物館”。我特彆喜歡書中收錄的一些創新設計作品,它們在堅守傳統硯颱形製美感的同時,融入瞭非常現代和富有想象力的構思,比如有的硯池設計就巧妙地藉鑒瞭山水意境,綫條的起承轉閤充滿瞭靈動感。通過對比不同流派、不同年代的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歙硯藝術在當代是如何呼吸、如何演進的,這種宏觀的視角對於提升個人的審美鑒賞力,非常有幫助。
評分作為一個剛接觸文房四寶不久的愛好者,我原本擔心這本“大展作品集”會不會過於專業和高深莫測,但實際閱讀下來,我發現它在知識的普及性和學術的嚴謹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書中的內容並非隻是簡單地羅列圖片,每一件參展作品都配有詳盡的文字介紹,從硯颱的石材來源、雕刻工藝的特點,到設計理念的闡述,信息量非常豐富,但敘述方式卻娓娓道來,深入淺齣。比如,它會用很形象的比喻來解釋某種獨特的石品特徵,這對於我們這些外行人來說,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曆屆獲奬者和優秀匠人的介紹,不僅展示瞭他們的作品,還簡略勾勒瞭他們的藝術人生和技藝傳承脈絡,這讓冰冷的“作品”瞬間有瞭溫度和曆史的厚度,讓我對接下來的文房四寶學習有瞭更清晰的方嚮感和目標感。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對“硯颱”的理解,絕不應僅僅停留在其作為書寫工具的實用層麵。這套叢書,尤其是這本大展集,深刻地揭示瞭歙硯背後蘊含的文化符號和哲學思想。它不僅僅是石頭,更是文人精神的寄托,是“一方之硯,一方之山水”的濃縮。書中對硯銘和題刻的展示也極其到位,那些或秀逸、或遒勁的文字,與硯颱的石質紋理相得益彰,共同講述著曆史的故事。它提醒著每一位讀者,在使用它的時候,也同時是在與古人的審美和情懷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溝通傳統工藝與當代審美的橋梁,讓這份古老的技藝在新時代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性非常強,它似乎不是按照簡單的作品編號或時間順序來組織的,而是帶有策展人巧妙心思的。我注意到,它可能有意將一些風格迥異的作品放在相鄰的版麵上進行對比,比如一邊是追求古樸、渾然天成的素麵老坑料,另一邊就是雕刻繁復、裝飾性極強的作品,這種相鄰放置極大地激發瞭讀者的思考:究竟是“天然去雕飾”更勝一籌,還是“巧奪天工”更具價值?這種布局安排,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而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且,書中對於每一件作品的尺寸標注都非常精確,這對於理解雕刻師在有限空間內容納復雜圖案的難度,提供瞭直觀的參照物。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用心瞭!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穩而又不失典雅的氣質所吸引。封麵選用的紙張質感細膩,觸感溫潤,那種微微泛著啞光的質感,讓人聯想到宣紙的古樸。書脊的處理也看得齣下瞭功夫,字體排布疏朗有緻,即使是這樣一本專業性較強的作品集,也沒有顯得呆闆。內頁的印刷更是沒話說,墨色濃淡適中,綫條的刻畫縴毫畢現,尤其是那些精美的歙硯拓片,那些細微的紋理、自然形成的“金暈”和“魚腦凍”,在高質量的紙張上得到瞭完美的呈現,色彩還原度極高,仿佛真品就擺在眼前,那種溫潤的光澤感,透過紙麵都能感受到。裝訂也非常牢固,可以平攤閱讀,這對於鑒賞那些需要細緻觀察細節的拓片來說,簡直是太友好瞭,完全不用擔心書頁會因為頻繁翻動而損壞。整體來看,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那份敬畏與尊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