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沪粤象棋龙虎斗 九届争霸赛经典对局
定价:25.00元
作者:杨典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186133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杨典、赵忠华编著的《沪粤象棋龙虎斗(九届争霸赛经典对局)》精SHOU*选了1960年至1976年间沪粤两地九届象棋对抗赛的经典对局100盘,通过对杨官磷、胡荣华、何顺安、朱剑秋、蔡福如等老一代国手优SHOU*选们对弈棋局的评析、解读他们创新布局、中局运筹、残局攻杀的神算妙着,寻踪象棋各类布局战法的演变过程,从而帮助读者提高棋艺水平。
本书内容丰富,点评精DANG*当,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是广大象棋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其历史资料亦可供专业棋手及有志者借鉴、查询,具有保留和收藏价值。
目录
一、**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60年12月25日至28日于广州)
第l局上海胡荣华红先胜广东蔡福如
第2局广东蔡福如红先胜上海朱剑秋
第3局上海何顺安红先胜广东陈柏祥
第4局上海朱剑秋红先胜广东陈柏祥
第5局广东杨官?红先胜上海朱剑秋
第6局上海何顺安红先负广东陈松顺
第7局广东陈柏祥红先胜上海胡荣华
二、第二届沪?象棋对抗赛
(1961年1月29日至2月4日于上海)
第8局广东蔡福如红先负上海胡荣华
第9局上海朱剑秋红先负广东陈柏祥
**0局广东杨官?红先胜上海何顺安
**1局广东蔡福如红先负上海何顺安
**2局上海胡荣华红先和广东杨官?
**3局广东杨官?红先和上海胡荣华
三、第三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61年11月4日至11日于广州)
**4局上海何顺安红先胜广东杨官?
**5局上海胡荣华红先胜广东陈柏祥
**6局广东杨官?红先胜上海胡荣华
**7局上海胡荣华红先负广东蔡福如
**8局广东陈柏祥红先负上海胡荣华
**9局广东蔡福如红先胜上海胡荣华
第20局上海朱剑秋红先胜广东陈柏祥
四、第四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62年3月13日至18日于广州)
第2l局广东杨官?红先胜上海朱剑秋
第22局广东杨官?红先和上海胡荣华
第23局广东蔡福如红先胜上海胡荣华
第24局上海何顺安红先负广东杨官?
第25局广东蔡福如红先和上海何顺安
第26局广东陈柏祥红先胜上海胡荣华
第27局广东陈柏祥红先负上海朱剑秋
五、第五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63年12月21日至29日于广州)
第28局上海何顺安红先胜广东陈柏祥
第29局上海胡荣华红先和广东杨官?
第30局上海何顺安红先胜广东蔡福如
第3l局广东陈柏祥红先负上海胡荣华
第32局广东蔡福如红先负上海胡荣华
第33局广东蔡福如红先胜上海何顺安
第34局上海胡荣华红先胜广东陈柏祥
第35局上海朱永康红先负广东杨官?
六、第六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73年1月22日至30日于广州)
第36局上海胡荣华红先负广东杨官?
第37局广东李广流红先胜上海陈耀智
第38局广东蔡福如红先胜上海胡荣华
第39局上海朱永康红先胜广东李广流
第40局广东蔡福如红先负上海徐天利
第41局广东杨官?红先负上海胡荣华
第42局上海陈耀智红先胜广东李广流
第43局广东李广流红先胜上海朱永康
第44局广东陈柏祥红先负上海胡荣华
七、第七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73年5月23日至31日于上海)
第45局广东李广流红先负上海徐天利
第46局上海胡荣华红先胜广东陈柏祥
第47局广东杨官?红先和上海胡荣华
第48局上海朱永康红先胜广东李广流
第49局上海徐天利红先负广东杨官?
第50局广东陈柏祥红先胜上海徐天利
第5l局上海胡荣华红先胜广东蔡福如
第52局上海陈奇红先胜广东李广流
第53局广东蔡福如红先负上海徐天利
第54局上海胡荣华红先胜广东杨官?
八、第八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75年3月17日至27日于上海)
第55局广东陈柏祥红先负上海汪士龙
第56局上海于红木红先胜广东蔡福如
第57局广东杨官?红先胜上海林宏敏
第58局广东蔡福如红先负上海汪士龙
第59局广东陈柏祥红先胜上海胡荣华
第60局广东杨官?红先胜上海汪士龙
第6l局广东蔡福如红先负上海胡荣华
第62局上海汪士龙红先负广东刘星
第63局广东刘星红先负上海胡荣华
第64局广东蔡福如红先胜上海于红木
第65局广东李广流红先负上海胡荣华
第66局上海汪士龙红先负广东蔡福如
第67局广东蔡福如红先胜上海朱永康
第68局广东李广流红先负上海林宏敏
第69局上海胡荣华红先胜广东蔡福如
第70局上海朱永康红先负广东刘星
第7l局上海林宏敏红先负广东蔡福如
九、第九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76年工月16日至22日于广州)
第72局广东刘星红先负上海于红木
第73局上海胡荣华红先胜广东刘星
第74局广东李广流红先负上海于红木
第75局广东李广流红先负上海胡荣华
第76局上海于红木红先胜广东陈柏祥
第77局广东李广流红先胜上海朱永康
第78局上海于红木红先胜广东李广流
第79局广东刘星红先胜上海胡荣华
第80局上海朱永康红先负广东蔡福如
第8l局上海胡荣华红先胜广东李广流
第82局广东杨官?红先胜上海于红木
附:对局SHOU*选例
沪粤象棋对抗赛成绩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场激动人心的武林大会,作者对于每一局棋的复盘和分析,都展现了极其深刻的洞察力与严谨的逻辑性。它不像市面上一些快餐式的棋谱解析,仅仅停留在招法记录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对局双方的心理博弈、战略布局的演变以及关键时刻的临场决断。例如,对某个中盘陷阱的剖析,作者不仅指出了黑棋或白棋的失误点,更重要的是,他阐述了这种失误背后的思维定势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心性来避免重蹈覆辙。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读者的棋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棋手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书中的术语运用精准到位,即便是初学者在资深棋手的引导下,也能逐渐领悟到高水平对局中的精髓所在,而老将们则能从中发现自己过去可能忽略的微妙变化,收获颇丰。
评分从实战应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为我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改变。我过去在应对一些特定的局面时,总感觉棋路不够开阔,思路容易僵化。在仔细研读了书中关于那些“龙虎斗”式强强对话中的变招后,我发现许多看似僵死的局面,实则蕴含着极其精妙的活棋之法。作者对“弃子取势”和“后发制人”等高级战术的解析,细致入微,让我茅塞顿开。特别是书中对一些“冷门”招法的探讨,那些在普通教学中鲜少提及的细微变化,却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我尝试将书中学到的几种新思路应用到我自己的实战中,效果显著,尤其是在面对那些风格相克的对手时,应对策略明显更加灵活和多变了。这本书提供的不是死的招法,而是活的思路和应对的哲学,是真正能够提升实战水平的宝贵财富。
评分我个人尤其欣赏这本书在呈现“历史纵深感”方面的努力。九届争霸赛,本身就跨越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周期,代表着不同时代棋风的交替与演进。书中对每一届比赛的背景介绍都进行了简要而有力的勾勒,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棋坛的整体格局和主要流派的兴衰起伏。通过对比早期棋局的稳健与后期棋局的激进,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象棋理论的迭代过程。这不仅仅是一本棋谱合集,更像是一部浓缩的近现代象棋发展史志。通过这些对局,我们仿佛能与那些时代的大师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如何影响了他们的棋风选择。这种历史的厚重感,使得阅读体验从纯粹的技术钻研,上升到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感悟层面,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出版社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封面设计得非常大气,融合了传统棋谱的庄重感与现代设计的简洁美,色彩搭配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棋局的活力。内页纸张选用的是那种略带米黄色的高克重纸张,触感温润,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我们这些老棋迷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值得称赞的是字体选择和布局,无论是棋谱的标注还是解说的文字,都清晰易读,行距和字间距把握得恰到好处,使得复杂的棋局推演也能一目了然。特别是那些关键着法的注解和图示的切换,流畅自然,让读者在跟随棋手思路变化时,能够平稳过渡,不会有阅读上的断层感。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足以体现金盾出版社在出版专业类书籍上的深厚功力。拿到这样一本精心制作的书籍,不仅是获得了棋谱,更像是收藏了一件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每次翻阅都是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编排结构体现了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战指导意义。它并非简单地按照比赛的先后顺序罗列棋局,而是似乎根据棋局的战略主题进行了巧妙的归类,比如“先手争夺的艺术”、“残局的精妙转换”或者“特定开局下的陷阱应对”等,这种主题化的编排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目前需要提升的环节,直接切入相应的章节进行专项训练和学习。这种结构安排充分体现了编辑团队对象棋理论体系的深刻理解,他们似乎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案例。这种有层次感的学习路径,使得初学者的畏难情绪得以缓解,而高手的求进欲望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真正做到了“老少咸宜”,体现了其作为权威性教材的价值定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